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富贵-第4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怅然良久,说道:“免张望北的罪吧。”
    想了想又说道:“正好太谷县空缺,让他知太谷知县吧。”
    太谷是畿县,不但郝了张望北的罪,还略略升了一点,至少比现在小寇薪酬要高。
    随着又下诏,罢了孙日新官职。
    做为堂堂的御史,国家重要的监督官员,这次表现太丑陋了。
    张望北新年后从登州回来,未吃多少苦,是押向了沙门岛,不过在登州让潘惟正有意扣留下来,连岛未上,朝廷新诏书就到了。
    好处还在后面呢。
    这一闹,张望北进入了赵匡义视野,只要他继续保持着在盂县的作风,那么仕途上会前途无量。
    若论人缘,宋九人缘肯定比赵普人缘高了十倍。
    然而问题是得罪宋九,只要不是包藏祸心,那么大声喊宋九你做错了,也没有关系,说不定宋九还谦虚地与你交流一番,俺错在哪儿?
    但得罪了赵普,那就死定了。
    因此朝堂上赵宋的争执,有敢帮赵普的人,但很少有人敢帮宋九,那怕心中不平,只能做壁上观。
    不过有一些人,如雷德骧,侯陟,他们则不同,就是没有宋九,赵普也想将他们往死里逼。
    看到赵普输了一局,有的人开始心动。
    元宵节来临,宫中设宴,侯陟忽然在宴间上书。
    他用太平兴国三年三司收入支出与去年的做比较。
    那一年几乎是宋朝开国以来最好的时光。
    铜监,钢监,河洲产业的收入,市舶司,糖业,水泥,以及各种坑矿产量的激增,再者还有一点,那就是在宋九提议下,各种盈利少或亏空的坑矿坊监,以及不重要的河渡,一些拍卖给私人承包,一进一出之间,又得到大量收入,同时还宽松了百姓的劳役,不过这一条执行得更早,与史上的宋朝相比,它们直接或间接最少为宋朝增加近两千万缗钱收入。
    这个肯定比较不出来了,就是宋九也无法比较。
    侯陟比较的是盈余,以及所支出的用途。
    那一年两税一直没有增加,实际就等于是宽税了,在宋朝推动下,许多地方在开发,兴修水利,江南的圩围,北方的棉花,加上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增加,两税未增,等于是百姓两税减少。
    但那一年国家盈余几乎达到一千七百多万,宋朝收入计数有些乱,钱是缗,金银是两,草是束,粮食是石,布是匹,因为两税比较减少,实际这个两千多万含金量更重。
    这还不包括那一年国家拨出许多财政,用于地方建设,兴修水利,兴办学舍,铺路架桥,否则盈余会更多。
    这是收入。
    还有官场的风气,宋九那种做法让一些人耻笑,可在不经意中,整个官场风气变得阳光起来,许多官员奋发向上。
    再到去年一年。
    若论收入,去年一年收入比兴国三年时增加了近两千万,然而盈余呢?勉强只有三百来万。不说去年军费,太平兴国三年改革兵制,同样也花了不少钱。
    然而这进出差距近三四千万,两千多万缗钱到了哪里去了,有官员俸禄增加了,有兵士的抚恤奖励费用增加了,有赈灾费用增加了,但更多的是不必要的浪费。
    至于官场风气也每况愈下。
    有的官员以急敛为良政,百姓由是苦之。接着侯陟罗列出一大堆证据。
    侯陟有一条还未说到,那就是征税的均匀。
    应当来说,宋朝征税比较合理,明朝的才叫古怪,国穷民富,但这个民是什么民,士绅,大户,豪强,甚至国家都快完蛋了,这些大户都不愿意拿出一分钱捐给国家。结果大家一起完蛋。
    其实从更早时候宋九就提醒了赵匡胤这一点,并且用河洲做示范。他进入中书后,也有意地调节,使得税务征得更合理。然而现在商税比下降,不是商业不行了,而是比以前更好了,然而朝廷征税的对象在犯史上的错误,达官贵人士大夫不敢征税或少征税,征的是中小商人。两税比重却在增加。因此侯陟所举的数据仍不规范。虽然是比兴国三年增加了两千来万收入,实际性价比在下降,也不过增涨了一千万缗钱左右。再加上侯陟所罗列的种种开支,导致财政几乎没有节余。
    但不能说是赵普的错误,也有卢多逊的错误,不换宋九来,换其他人来,说不定错误更大。
    听着侯陟将这个奏呈读完,赵匡义脸色却阴了下去。
    宋九脸色也阴沉起来。
    侯陟所做的未必是好事。
    如今宋九算是看出来赵匡义一些心意。
    他想要的是一种平衡。
    不怕争,就怕争得太过份。
    赵普对张望北动手,若是成功的话,不但打击了宋九,还带走其他人纷纷倒戈,向宋九开炮。并且他打击的是宋九的亲人。
    以及赵匡义对张家兄妹的心理,于是及时扭转。
    但未查是谁去盂县挑唆的,意思很明确,给朕安静一点,不要跨越红线。
    现在侯陟同样跨越了红线,而且他直指赵普宰相做得不合格。
    甚至赵匡义会认为自己在结党。
    然而宋九无法解释。
    他看着侯陟,心中叹了一口气,肯定要对赵普动手,但不是用这些手段,甚至都不用宋九出面……(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一章 斗吧
    不久后,赵匡义与宋琪商议,明确将三司分为三部,王明负责盐使铁,陈从信为度支使,郝正为户部使,宋琪因功迁为参知政事。
    与李昉一样,被赵普打压了一下,宋琪成了杯弓蛇影,也正式倒向赵普。
    此次三司各划其责,不但没了侯陟的份,反而让宋琪升了官。
    但不能说不起作用,经此变动,无论是赵普派的,还是宋九派的,全部老实下去。
    那边又斗了起来。
    西府现在一共四个宰相,曹彬,宋九,石熙载,柴禹锡。
    曹彬能力确实不大行,然而资历深,宋九兢兢业业,无人可说,石熙载也不错,然而这个柴禹锡却成问题了。
    但没事,宋九与石熙载能力超强,而且石熙载敢言事,别人若言事那是得罪人的话,可他言事公正,又推人之长,后者与宋九很相似,这两人早在赵匡义为开封府尹时就打交道,因此合作比较愉快。他们带着两只乌龟照样跑得快。
    可有一人不服气了,凭什么石熙载柴禹锡能上位,俺不能上位,咱们一样是藩邸旧臣,而且我的能力在他之上,甚至曹彬在西府又能干嘛?
    那就是弥德超。
    于是弥德超上了一封密奏。
    起初宋朝每月月初都向边防军士发饷银,号称月头银,还有起行钱,这是对轮戍军士的补偿。
    弥德超就说枢密使曹彬在位既久,颇得军心,我刚从边关来。听边防军士都说,曹公又给我们发月头银了。如果没有曹公,我辈早就饿死。
    有没有这回事?肯定没有。
    宋九小心翼翼。不敢收买人心,曹彬更不敢,况且这是朝廷的钱帛。
    但足够了。
    随着柴禹锡跟着煽风点火。
    这让宋九很纳闷,以前他与潘怜儿也说过,赵匡义不会对潘美与曹彬动手,国家用兵北方,离不开这两个大佬。
    而且曹彬因为柴家那份关系,也值得赵匡义信任。
    难道因为曹彬替赵廷美送行,让赵匡义不快?
    或者曹彬在西府确实呆了很长时间。赵匡义有些忌讳,想暂时压一压?
    他摸不清赵匡义的想法,肯定不会进言。似乎西府少了曹彬,无也所谓。但只有一个人替曹彬说话,那就是参知政事郭贽,乾德年间的状元, 以前也在赵匡义王府中任过职,同样属于藩邸旧臣。
    然而劝说无效。
    郭贽只好苦闷地在一次进宫言事中说道:“陛下,你对臣的恩情比海还深。臣只有率直相报。”
    赵匡义索性翻白眼:“率直能当饭吃吗?”
    郭贽毫不示弱,说道:“率直是没有用,但比奸邪害人强多了。”
    按理说郭贽没有说错,但当真没有说错?就象赵匡义以前问宋九。小九,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就象赵匡义用赵普错了吗?
    若没有赵普不要脸的拼命。赵宋江山如何渐渐走向安定?
    话都说到这份上,郭贽劝说肯定失去了作用。
    曹彬罢为天平节度使兼侍中。王显从正六品的东上合门使提为正二品宣微南院使兼枢密副使,弥德超从七品官也提为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
    王显还好一点,弥柴二人除了会陷害,打小报告还能做什么?
    郭贽更加怏怏不乐。
    这时王府中的另一个旧人赵镕找上了门,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