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赵普在朝堂,成了严重的累赘。
如西北,后唐打夏州失败原因很多,有一条,运输困难,随着火药出现,修路变得容易起来,只要从延州与府州修三四条大道直达夏州,大军与粮草就可以轻易抵达夏州前线,甚至若财政允许,能用部分水泥路代替石子路黄沙路,那么即便是后勤军队一天行程也能达到两程(六十里),李继迁想翻天就不可能了。
可这是中书的事务,宋九不能干涉,就是提出了赵普会不会同意?
于其遭到羞侮,不如不说。
这是不是累赘?
他同样想扳倒赵普,似乎更不容易。与赵普一样,处理政务之余,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不久他同样看到了一个机会……
两人都想干倒对方,最后谁想干倒谁,就看两人的手段与对时机的把握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一章 那一年
耶律休哥去了辽东。
他带的兵马不多,不是宋九想像的那样,契丹会聚集十几万军队,因此必须来年才去平灭乌玄明。
但这次耶律休哥胜负难卜,与赵匡义的掉以轻心相比,宋九从始至终就没有小看过契丹,小看契丹的人,萧燕燕,韩德让,耶律休哥,耶律斜轸…… 因此他制订的计划无比的保守。
拿下东京城后,乌玄明如宋九所布置的那样,迅速收兵回去,加强通州城与咸州城的防御,建设后方,这个后方不是指通州的后方,包括黄龙府,皆虚之以待。真正建设的乃是兀惹城地区。
从咸州到黄龙府这里多是平原,契丹人也熟悉,然而这里建了许多城池,构成了一道严密的防线。
就算契丹拿下来,这里人烟稀少,缺少供给,再往东,森林密布,陆续出现许多山区,那么契丹难以征服兀惹城。史上契丹征服兀惹城,要在快十年之后。现在想征服兀惹城更难。
就算有能力征服,契丹也会疮痍满目。
但相比于这个新渤海的难缠,契丹头号敌人还是宋朝。
这两年多来,辽景宗多呆在了幽州。
八月,辽景宗又从幽州临西京大同。
只是几天,从祥古山打猎回来,辽景宗就生病了。不久大夫医治无效,去世。
萧燕燕伏在病床前当时傻了。
此时契丹局面很不妙,辽国三次南下入侵皆先后失败。
就是宋朝,若经常打败仗。将士忠诚度也会下降,况且是辽国各族联军。
乌玄明在东北揭起大旗。高丽看到好处,蠢蠢欲动。还有,就是阻卜。
宋九想用经济分化阻卜,因为他说羊皮商路,于是喊开了这个名词。实际更早的时候,就有了一些商业联系。那就是奶制品,不但是阻卜,西北各族也陆续设了几个点。然而它的局限很多,首先要设冰窖,还有简易的加工点。其次必须在冬天才能向京城运输,再去各冰窖里冷藏。然而这时代冬天在西北运输会有多困难?
并且奶制品本身销量也有限,宋朝还没有富到家家户户每天泡奶粉,吃黄油面包的地步。况且它们现在售价那么贵。
皮也不行,想要皮必须宰羊杀牛,但那种做法是杀鸡取蛋。或者等牛羊死掉,才能获取皮革。
牛羊更是如此,而且牛羊从西北运到京城,也不容易。代价高昂,随着宋九的那种农场推广,宋朝出现了许多中小规模的圈养,肉食价格略略下跌。这也削减了贩卖牛羊的利润空间。
然而毛不同。
只要拼命的养绵羊,然后剪毛,羊不用杀死它。羊毛价格贵,运输方便。不拘于季节。那么会带给阻卜人许多收入。当然,阻卜会渐渐被捆上宋朝的战车。
实际羊毛商路不仅是可以用在阻卜。它同样可以用在西北河湟甚至回鹘。
但现在才开始有商人过去收购,暂时看不出效果。
然而没有奶制品,没有羊毛,阻卜人也在史上看到契丹数次失败,又因为战争增加了税务,于是开始反叛。
现在反叛的规模更大,只是与东北不同,他们抗拒税务,驱逐驻兵,又是各族各自为战,比较零散。
在这种情况下,如今辽景宗一去,萧燕燕心情可想而知。
萧燕燕第一次坐在大臣面前,非常悲伤无助地看着大家说道:“母寡子弱,各族势力强大,边境又不得安定,我该怎么办?”
这时站出两个人,一个还呆在燕云的大将耶律斜轸,他是萧燕燕的妹夫,一个就是韩德让,据传他们打小就是青梅竹马,真相不得而知了,但后来关系肯定是很暧昧。
而且此时萧燕燕才勉强三十岁,正是女人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娇美如花,韩德让有才有貌,就是发生什么,以契丹人的开放,可以理解。
他们主动站了出来,说道:“信任我等,保管无忧。”
于是萧燕燕与耶律斜轸、韩德让共同参决大政,等耶律休哥从辽东返回,由他负责南边之事。
这就是辽国未来的三驾马车,与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并无半点关系,甚至未来的辽圣宗之所以号称圣,实际全是这三驾马车的功劳。
若无宋九,自此辽国开始浴火重生,进入最辉煌的统治时期。
但现在不好说,要区别于宋九能不能想出正确的方法,赵匡义会不会听从,还有赵普能不能成功弄下去……
……
这是一场没有黑白对错的战争。
契丹得到燕云,是石敬塘送给他们的。从那一刻起,站在契丹角度,燕云就与中原王朝无关了。
宋朝想收回燕云,为了门户,燕云多是汉人,石敬塘非是宋朝的皇帝。
相互之间皆有攻打的理由。
李继迁也没有做错,赵匡胤刚登基,李彝兴便派使上贡,并且为避赵匡胤父亲的名讳改名为李彝兴。然后四时八季,不时派使过来朝贡,又协助宋朝出兵北汉。
现在凭什么将所有的一切全部收回去。至少李继迁是这样想的。
宋朝也没有做错,李唐半胡半汉血统,于是将整个西北挪出来,安置突厥人,铁勒人,回鹘人,沙陀人,吐谷浑人,党项人……只有吐蕃人不是,他们是乘唐朝削弱时出兵西北,随后四分五裂,留下许多吐蕃人呆在这里。实际这时的吐蕃人也很难说他们是吐蕃人了,恐怕流着大半汉人与吐谷浑人的血液。
但宋朝不是半汉半胡王朝,这里原来大半是汉人的地盘!
况且赵匡义所做的不是将拓跋部族消灭,仅仅是达到共同治理的要求。
从战略上,宋朝也要将西北纳入囊下。那怕是羁縻。但这种羁縻不仅仅是朝贡吧,最少派驻一些官员与官兵。不然那样与更西的回鹘人有何区别?
因此李继迁没有错,宋朝也没有错。
错的是后来的西夏。宋朝都给了大量岁币,那就学习契丹,大家和平相处吧。然而给了岁币,还要入侵。最后将宋朝拖下水了,西夏没有灭亡,然而最后元蒙来了,不是灭亡,而是灭族!而且他们也造成华夏历史上整个内治最清明,经济最发达的王朝。走向了削弱,走向了灭亡。
可耻的不是李继迁,连李元昊都不那么可耻,真正可耻的是一个汉人女人,梁太后。
这是很关健的一年,可惜宋九不知道这段详细的历史,否则提前数年布置,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效果。
……
咸州城下。
两军一在城上,一在城下。相互惨战。
耶律休哥是战神,但不是真的神,无所不能。
如今咸州城墙修缮完毕,城墙高大。乌玄明又得到大量宋朝提供的武器,城中又准备了许多粮草,以及滚木檑石。
再加上辽军不善长攻城。这一战耶律休哥打得很窝囊。
甚至这边他在强攻咸州,那边还有许多渤海人源源不断地向乌玄明投靠。这就是宋九当初计策的妙用。不要将国号称为什么乌舍国,安定国。得重称为渤海。
这时渤海国一些遗民还有很好的号召力。并且因为战事多,税务增加,所以随着乌玄明一度攻破辽国东京城,无数周边部族来投靠。
耶律休哥也没办法制止。
这时候萧燕燕下了命令,让他与耶律斜轸互换。
宋九没有低估耶律休哥,还仍然低估了耶律斜轸。
他虽在军事上未必及耶律休哥,但在政治上又远胜过耶律休哥。
辽景宗死,他得到萧燕燕器重,知恩图报,于是仔细思想,与耶律休哥相比起来,自己与宋军作战,并没有可观的胜捷。辽东那边是恶疮,很痛,但暂时不会致命。
燕云不同,弄不好它就会成为辽国的一剂最致命的毒药。
因此主动请求互换。
不过耶律斜轸暂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