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反袁世家联合起来,这样一来,也加速了何太后心中的危机感,加深了何太后对他的信任,真可谓一举两得。
  吕布继续诡言道:“虽然先帝说那是天数,但他作为刘汉子孙,不能坐看刘汉社稷崩溃,于是他牺牲掉成仙的功德,逆天改命,传我诸多本领,命我辅佐少主,中兴汉室。先帝也交代了,中兴汉室第一步是联合袁家除掉董卓,然后再联合其他诸侯除掉袁家,最后再慢慢剪除心怀不轨的其他诸侯。”
  何太后听吕布这么一说,便拜道:“一切都仰仗吕爱卿了。”
  吕布赶紧扶起何太后:“微臣愧不敢当,只要太后信得过微臣,微臣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吕布伸手扶起何太后时,触手便是玉脂凝膏般的柔滑肌肤,心里不禁一荡,何莲这娘们年近三旬,保养得还真好,这皮肤摸着真好,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才能好好地摸上一把。
  吕布便跟何太后细细商议该如何限制袁家的势力,想要打动敌人,必须要知己知彼。
  吕布原本对袁家知之甚少,除了袁绍、袁术二人之外,几乎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袁家四世三公到底是什么来历,但他麾下陈琳、郭嘉都对袁家了解甚多,吕布向他们探询后,越发觉得袁家的可怕。
  自从那个装逼犯袁安卧雪(注1)开始,袁家便飞黄腾达了上百年,袁安做过司徒,袁安的次子袁敞做过司空,袁安的长子袁京虽然只做到蜀郡太守,但袁京的儿子袁汤却官至太尉,并且袁汤的三子袁逢、四子袁隗也都位至三公,这便是所谓的“四世三公”。实际上,在历史上,到了袁绍和袁术这一代,更可谓是五世三公,袁术那家伙还自称过皇帝,算是“五世三公一帝王”。
  四世三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东汉时期那个狗屁的察举制度。察举制度让二千石以上的高官举荐贤才,袁家那些公们都有权力举荐贤才,而被举之人成为这些举主、府主的门生、古吏,门生故吏为了利禄,以君臣、父子之礼对待举主,甚至不惜谄附、贿赂以求固结,这四世一百年下来,袁家在朝野上下不知道培育了多少门生故吏,普天之下大部分州郡县都密布了他们的门生故吏,这个势力甚至是比皇室还要强大几分吧。
  历史上,关东诸侯讨伐董卓之战与官渡之战之间的十年间,曹操依附袁绍发展,袁绍雄霸华北,孙坚依附袁术发展,袁术雄霸华南,公孙瓒则跟袁术联手对付袁绍,曹操则跟袁绍联手对付袁术,刘表则跟袁绍联手对付孙坚,这十年间打的战,除了捣乱的吕布之外,中原混战多是袁氏兄弟的内讧,可见袁氏势力有多么庞大,多么可怕。
  要不是因为袁氏兄弟不合,怕是这天下也不会落到曹操手里,有那么多门生故吏帮忙,莫说是复兴汉室,就算是兄弟联手、另起炉灶,取代整个大汉朝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可是两兄弟都极其看不起对方,兄弟倪墙,自相残杀,致使袁家应了孟子那句话,“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
  注1:袁安卧雪:《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看看吧,这是仅次于王祥那个卧冰求鲤,沽名钓誉的装逼犯的典型案例。


 第83章 吕布好演技

  吕布稍微思量了一下,便对何太后进言道:“大将军此前误信袁绍之言,征召四方将士入京,真乃大错特错,尤其是招了董卓入京,几乎能将刘汉社稷毁于一旦。董卓原本只是西凉的一介小军官,是由名将段颎推荐给时任司徒的袁隗,在袁隗的司徒府上担任掾属,从此才开始屡屡升官,他的发家离不开袁家的支持,算是袁家故吏,后来袁绍蒙骗大将军召外兵进京铲除十常侍首先想到的便是董卓,便是有这样一个渊源在。袁家和董卓都心怀不轨,这样内外夹攻,若非太后英明,及时命我聚拢兵权,则大势倾颓一发不可收拾。”
  何太后点头称是:“爱卿所言极是,本宫也曾劝大兄莫要引入外兵,怎奈大兄刚愎自用,不听良言,致使绝好局面毁于一旦。”
  吕布见何太后听得进去,便又继续直言进谏道:“大将军实在不该重用袁家的人,太后也实在不应该信任袁隗等人。”
  何太后疑道:“袁家已经这样糟糕了,本太后决意再也不信任他们了,为何吕爱卿还要再三强调?”
  吕布便引用郭嘉和陈琳曾给他讲过的史实:“袁家自袁安兴起,而袁安假借卧雪之虚名得到朝廷信用,和帝时,窦太后临朝,窦宪时任大将军,袁安多次上书,弹劾污蔑窦氏,但因袁安道貌岸然,素能伪装,窦太后找不到他的把柄。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力主怀柔,反对劳师远涉,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若非窦宪大将军坚持,则北匈奴必定继续肆虐大汉边疆。袁家对外戚的态度自袁安之时便已经奠定,可惜大将军不明史实,误信袁绍之言,遂有今日之患。”
  何太后哀声叹息道:“大哥虽然经常一副雄赳气昂姿态,可本宫知道他生性懦弱,只因自己出身寒门,便惧怕世家大族三分,懦而信人,以为重用了世家子弟,便能得到他们的忠诚,如今听吕爱卿之言,本宫也看得明白,大将军被袁绍利用了,大将军死了,袁家便乘机坐大了。本宫答应你,从此之后,不会再听信任何世家子弟了。为今之计,该如何对付袁家,吕爱卿有何计策?”
  吕布便把此前在离开颍川之时曾跟徐庶、郭嘉一起合计过的抑袁大策说给何太后,如此这般这般,何太后听后大喜:“明日早朝,就以此计办理。”
  痛陈完袁氏之害,商议完该如何对付袁家,何太后又让吕布转移话题到那个天界天帝之事:“听吕爱卿这么一说,原来爱卿接连把本宫、天子、陈留王救下来都是先帝嘱咐的。那吕爱卿纵兵劫掠皇宫、用劫掠来的财物封赏部下收买军心、淘汰劣兵留给卢植大人、私自招贤纳士、收纳宫女在家,应该不是先帝嘱咐的吧?”语气平静,但杀机四伏。
  吕布很早之前就猜到何太后手里用一支精锐的皇家密探组织,在历史上没呈现出来,是因为董卓入京太快,何太后来不及反应,而这个时空里,吕布收拢何进、何苗的余部,使得董卓惊惧,不敢擅入洛阳城,何太后才可以从容联系那个皇家密探组织,分派他们去监视各个势力。吕布近些日的一举一动,恐怕大部分都瞒不过那些皇家密探的眼睛。
  吕布料想到这一层,便早有准备好的说辞,先做出一副诚惶诚恐可怜巴巴状:“微臣死罪,这些罪名凿凿,确实是微臣所造,可微臣亦有可怜可悯之处。其一,非是微臣纵兵劫掠,实乃并州军素无军纪,并州军乃边地人组成,少受儒家教化,甚少礼义廉耻,丁大人为人粗略,不懂从严治军,并州军自苦寒之地而来,从未见过皇宫那般奢华,遂被金银迷了心神,贪念一发不可收拾,微臣只是区区一介主簿,不敢出面禁止,唯恐这些乱兵犯上作乱,反而将微臣伤害。”
  何太后无奈地点点头:“那纵兵劫掠皇宫之罪,本宫暂且饶过你,其他的呢?”
  吕布便又欺言道:“至于劫掠来的财物封赏部下,实乃是这些骄兵悍将分赃不均,又见微臣是并州军主簿,通晓赋算,便让微臣主持此事,微臣当时尚未完全就任光禄勋之职,还在丁大人之下,若说收买军心应是丁大人所为。而且微臣劝说那帮悍将们,让他们分出一半献给太后,以保皇室颜面。当时微臣亲眼见袁绍、袁术、曹操等人的兵士亦参与劫掠皇宫,不知他们可否将劫掠到的财物上交?”
  何太后叹息道:“数日前,本宫曾发出诏书,责令袁绍等人把劫掠来的财物交还皇宫,怎奈袁绍等人亦说军心难动,拒不交换,跟这些世家子弟执掌的军队相比,你们并州军还算好的,至少交还了一半。本宫若真是强行把剩下的一半收上来,那些骄兵悍将恐怕真的会为难于你,本宫见你治军不易,剩下的一半就留给你收拢军心吧。”其实魏续宋宪等人交还给皇宫的不足十分之一,诈称一半,只为掩饰劫掠来的总数目。
  吕布又继续谢罪道:“至于淘汰劣兵留给卢植大人,实乃吕布一腔私心。吕布见卢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