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白蛇传开始-第5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之后,摇头叹息:“是够惨的。但是他怎么能往胡地出售军械?”
    “这是大人物的布局,听说是卖兵器与胡人,胡人就不会自己造兵器了。”
    “这是什么说法?”
    “唉!这是大人物的想法,你我是不懂的。以奇技银巧安抚胡人,我大宋有圣人之言也就够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七九唐山大地震,全国送来的物资,唐山人不要吃不要喝,只要毛章与毛语。
    受宣传影响,大宋也自是以为只有书才是根本,工匠生产的都是奇技银巧,交于他人,也只是皮毛之失。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事前朝就有惯例。曰国能得到唐刀制法,不就是大唐的“工匠作坊咸与观之”。
    虽然后世人拼命解说曰人是趁中原战乱得的手艺,但是历史就是历史。真正使得曰人唐刀技术不全,反倒是后世诟病的门户之见。是工匠们为保有自己的技术,曰留学生才没学全。
    真要是战乱去的工匠,又怎么会不全?
    不管这大人物的战略布局是怎样?是真的与兵刃,使之失生产能力。还是家族自保之策,做事留一线,待胡人再入中原,不断家族传承。
    在这朝堂上,此时此刻,他们全都要念一声皇上圣明。乐得赵佶是哈哈大笑。
    “好!立即派人去迎接他们。归国民众,户部一定要安顿好!”
    “启奏陛下,现在派不出人去迎接宁大人还朝,据探子报,宁大人他们现在是折向东南行。目前山东有匪人宋江……”
    赵佶这才想起,山东是匪乱的。“这如何是好?立即派人通知于他,令他率众向京师而来……”
    “父皇,万万不可!”太子赵煊突然站了起来。
    赵佶:“太子,为何不可?”
    赵煊躬身,不使赵佶看到自己的表情,才说道:“父皇,宁大人天生奇才,天生将种,以百多人便搅得辽人天翻地覆……”
    赵佶听得连连点头,虽然赵佶自己宣传说辽人武备松弛,但是能以百多人,道一句将才,还是可以的。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太子终于不再敌视自己大臣了,这很好,非常好。
    但是赵煊夸不多久,却话题一转说道:“现,他率十万之众,一旦来到京师……”
    下面不用说了。
    虽然这赵家人,除了个赵匡胤,便没有什么将才。也永远弄不明白,这百多精锐可以马踏连营,以少胜多。为什么十万百姓却做不到。
    这样的道理,他们不懂。他们只知道自己祖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是他们后世子孙牢牢记住的。
    而宁采臣能以百多人纵横辽地,显然不是他们具备的才能。
    现在宁采臣有了十万人,而偏偏童贯刚刚才带走了十五万精兵。
    嘶…不是赵佶相信宁采臣会造反,而是他们赵家人从不会把自己置于这样的险地,哪怕你是再忠诚的臣子,他们也不愿意冒这个险。“皇儿,你说怎么办?”
    “父皇,这十万人,绝对不能沿他们进入疆界,应当驱除他们!”低着头的赵煊,没有人看到他一脸的狠色,但是他的提议,却让整个朝堂成了菜市场。
    有子民跨越千山万水而来,这是多么大的荣誉,于皇帝也好,于众朝臣也好,这是仅次于万邦来朝的荣誉。是文化的向心力促使他们归来。
    这样的荣誉岂能不要?又有哪个不想要?不想在历史上记入一笔?
    “皇儿。”就是赵佶也想要。
    赵煊却说:“山东与南方都有贼子反乱。你们谁又敢说这一切不是辽人的诡计。万一这人是辽人的先锋,一旦出了乱子,你们哪个承担得起这个责任?说,你们哪个?本太子就同意他们入境。”
    静…他们还真没有考虑过这个可能。但是,这可能吗?
    众大臣一脸茫然,或不信。
    赵佶又说:“受圣人教导,都会谋反。这没有聆听圣人之言,化外之民,就那么可信吗?”
    赵煊的话说得众大臣面红耳赤,因为他们都是儒士。独尊儒术的由头,便是其他学问无君无父,易造反,儒学不会。
    当然,山东与南方反了,他们不认为是儒学不是,而是造反的人不学好。
    只是这样一来,他们更无法反对赵煊了。毕竟造反的原因一旦是人,与学术无关。那么“入则华夏,出则蛮夷”,就更加可以证明赵煊的担心是对的。
    华夏都反,更何况蛮夷。
    赵佶也想到了这点,不由问道:“众卿家,此事当如何?”
    这时,只见柴通站了出来道:“启奏陛下。现在宁大人并未反叛,反倒有功。此时以反叛讨论一有功之臣,恐怕不妥吧?”
    为了显示自己的伟大,为了表示自己才更适合统治国家。十万人回归,这样的喜事,自然要找柴家的人来看。
    只是这柴家自从退了位,从来都不在朝堂上发言的。今儿是怎么了?他为什么要帮赵家的臣子说话?
    但是他说的不错。为国出使,本就是功。而他做的一切更是功上加功。这样都有罪,那今后谁还敢归国。
    见众朝臣纷纷点头,赵煊立即问道:“柴王爷,难道你敢替宁采臣打包票吗?”
    他是什么意思?知道宁采臣是我们的人吗?放弃?不,现在正需要他。“回陛下、太子,其实欲证明他的忠诚很容易。”
    “哦?柴王速速道来。”赵佶知道自己不喜欢宁采臣,特别是以前,促是他的内心深处,却同样有种说不清,道不白的感觉。与宁采臣,是赏也不是,罚也不忍。
    柴王说:“回陛下,只要与宁大人一支军队,让他证明他的军事才能,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对啊!不信任这批人,不就是怕是辽人的阴谋吗?如果能证明宁采臣的军事才能,就说明在辽地,真的是宁采臣赢的,不是阴谋,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
    赵佶眉头挑起,笑意窜上眉梢,是人都知道他是动心了。
    赵煊急了,自然不会让宁采臣如意,他刚欲出声反对。柴王又开口了。
    “童大人现在正为难吧?”
    他说的声音不大,但是正好可以让朝臣们听见。
    童贯出征十天了,他也为难了十天。一边是山东宋江,一边是南方的方腊。
    哪边重要?
    哪边都很重要。
    南方是赋税,山东是国防。
    柴王一提醒,兵部立即奏闻此事。“陛下,童大人多次行书催问,到底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
    童贯虽然打仗不行,但是他也知道任何一支队伍打到天封,都是大罪。
    本来以他的意思应是先灭方腊,再对付宋江。毕竟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山东没了,后勤仍在。南方若是没了,钱粮便免不了吃紧。
    但是不管山东也不行,因为这宋江有前科,闹过汴京。
    剩下的似乎也就是分兵了。
    但是童贯可没这把握。在他看来,就是不分兵,打败任一方都是很难,更不用说分兵了。
    所以这童贯统帅大军走了十天,至今也没有走出河南过。
    童贯想把责任推给兵部,信是左一封右一封的催问。但是兵部也不是傻子,至今不接他的招。
    当然,焦头烂额是肯定的。
    有人说,汴京不是有百万大军吗?为什么不派?
    能派早就派了。别人不知道,他们兵部还不知道吗?
    空额的,去大官家中做家丁的。早没有了字面上的人数。
    就是有,他们也不敢派。百多年不打仗了,早不是军人了。
    这是将门说的。
    两处叛乱,童贯却至今未出河南。
    兵部是有意让他先收复南方的,毕竟战争打的是后勤。山东丢了,最多影响下国防。南方若丢了,钱粮都会紧张。
    但是童贯来信说的也是正理。这山东宋江是有前科的,他大闹过汴京,万一他直袭京师怎么办?这责任兵部担吗?
    分兵?我童贯没这本事,找有本事的来干。
    这找人,大宋朝自然是找将门,但是将门也不是傻子。禁军是个什么情况,他们不知道吗?
    更不用说,这重文轻武的大宋,对文人有多厚,对武人就有多狠。打胜了,皇上防着你,怕你造反;打败了,更好,抄家,让你落魄下去,就是造反也没那实力了。
    因战败而败亡的将门,不在少数。
    杨家将时代,有这么一个演义,是皇帝带大臣亲自求杨家挂帅出兵的。这虽然是演义,却同样是事实。
    这打赢了无功,打败了重罚。干什么还要挂帅出征?不打仗,仍然是将门,是建国功勋。为什么要冒这个险。
    更何况还是统领禁军这样的少爷兵。不会打仗的童贯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