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
“你不知道并不能说明他就不存在,你就说这个青铜鼎的器型,铭文,还有规格,甚至铸造工艺,这些看着怎么样?”钱粮不高兴的道。
周青山道:“这就是我奇怪的地方,这个东西,怎么看都是件大开门的东西,胆这铜锈和那落款又怎么解释?”
钱粮道:“不要说的那么专业,你就是个连小学都没上过的文盲,你懂什么,民国怎么也是一个国家,铸造一个青铜鼎又怎么了?上面可是清楚的写着共和元年的铭文,这个不可能作假。”
“想作假也不可能写上共和元年啊!不过你小子也就是个小学毕业吧?”老周道。
“我小学毕业怎么了?你可是一天学没上过,我可比你有文化多了。”
“不要吹嘘了,我们这里离杞都一中可不远,那些高中老师可是经常来这里的,要是好东西,他们早就把这青铜鼎收走了。”
这时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骑着自行车过来,正好看到金三抚摸那青铜鼎,他停了下来,放好车走了过来。
“老钱,又有人想要买你的宝贝?”青年道。
“是你小子啊?你就不要想了,这宝贝两万是绝对不会卖给你的。”
“二十万也太离谱了,这么贵谁买你的这铜疙瘩啊!”
“你一个穷教书的,就不要在这里附庸风雅了,古玩可不是你们能够玩得起的。”
“我们买不起,可像你这样的文盲经营古董,这不是暴殄天物吗?”
“这个就不用你艹心了,什么东西值多少钱,我老钱还是知道的,这青铜鼎就是二十万,少一分我也不卖。”
金三这时已经把青铜鼎上的大部分铭文看了个仔细,这时他也知道,众人为什么不认为这是件好东西了,因为铭文最后的落款是共和元年。
不过钱粮和这老头,肯定是因为共和元年这个年号,才会认为这是民国时候铸造的,至于这老师是不是这么想的,金三就猜不出来了。
不过能够出两万块钱想要买下这青铜鼎,就肯定知道,除了民国出了个共和国之外,他肯定也知道,周朝的时候,也有一个共和国的,虽然这种想法很奇葩,不过也只有这种原因,才会让一个教师想要买下它,要不是外面那层锈迹吓住了所有人,这件青铜鼎出世这么些年了,绝对不可能留到现在被他遇上。
他们之所以在这里争论这个青铜鼎的真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不能看清鼎身上的所有铭文,如果看清楚了,也就没有现在的争论了。
再个就是,现在国内青铜器造假已经成风,现在谁也分不清一些青铜器到底是不是真的,这让青铜器市场一片混乱,就是因为真假难辨,所以只要是没有清晰的传承记录或是历史记载的东西,真的也会被当做假的处理。
金三此时接口道:“老板,这青铜器我真的想要,我家买下了一栋楼,想要这种重器镇压气运,你多少钱卖?”
“二十万,不二价。”
“那我要了,一会我们去银行转账?”
“真要啊?那好,现在银行也上班了,我们就去银行转账。”
“那走吧!”金三正好要去银行给辛如海转账,现在正好连这个也一起办了。
第一百零二章大额转账
共和元年,出现在西周,西周时,周厉王残暴无度,人民生活困苦,公元前841年,爆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逃离镐京,此后国家政权由多人议政,就是共和行政,改元“共和”,公元前841年就是共和元年,直到14年后周宣王继位。
这一年起,中国历史开始有了明确纪年。
中国《初中历史课本》明确指出:公元前841年,史称共和元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周厉王暴虐;国人相与判,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
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也称金文、钟鼎文,今存最早的铜器铭文属于商代。
西周时随着青铜器制作技术的改进和改良,铜器铭文步入全盛时代。
大约从战国中期开始,传统形式的铜器铭文已很少见。
六朝以后,铜器铭文不再流行。
商、周铜器铭文,尤其是内容比较丰富的周代铭文,是研究当时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这件共和鼎,简单的造型,略显陈旧的外表,仅有的装饰就是外部上方装饰着的两道弦纹,这件看起来极简朴的青铜器绝对是一件重宝。
它外表虽简,却铸造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西周铜鼎中的最长铭文,这段铭文也成为了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的唯一见证。
本来这件青铜器一直在各代官宦之家流传,从来没有入过土,所以上面的铭文什么的都保存的很好,可到了近代,却让这共和鼎历经劫难。
从三十年代,保有这件共和鼎的一位收藏家,把它卖到了一条小河的沙滩里,直到几十年前,几个村民在他们村头东北的河道旁翻土挖沙时,才挖出来。
当年村里还真吃大锅饭,属于集体制,村里所有人一块劳动,就在他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只听喀嚓一声,一位村民的铁锨被硬物折断了,起初这位村民以为是铲到了埋在泥沙里的石头,便叫来其他几个同伴,打算合力将其铲除。
没想到在深约4米的细沙堆中,铲出的竟然是一件锈迹斑斑的青铜鼎,看着这个新出土的东西,村民民也也没有当这个鼎是个多好的东西,要不是它铸造的很结实,绝对会在破四旧中被毁了。
幸亏这鼎,还有点用,才被他们运回村里,做了牛槽,一直到被钱粮发现买了回来。
除去铜锈,这东西只要一看就知道是好东西,不过由于几十年的腐蚀,让这青铜器就好像是特意做旧了一样,被河水腐蚀成了一眼假,所以才会放在钱粮手里留存到现在。
通过时间回朔,王元看到,他不是第一个注意到这共和鼎的,虽然钱粮不知道,但状似无意过来看他的个共和鼎的名家可是不少。
不过最后全都摇摇头走了,谁都没法确定这是件珍品,他们全都被河南那边的造假技术祸害怕了,看到堆积在共和鼎上的那层薄薄的铜锈,越是行家越失望。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件传承了几千年的青铜器,居然被很好的保存了两千八百年,只有抗战时期的一段时间,才被埋在了河滩上,这才生成了一层薄薄的铜锈。
不过就是这次薄薄的铜锈,掩盖了共和鼎上的大部分铭文,让它留到现在,落到了金三手里。
青铜器发展到西周中晚期,形制逐渐趋向定制,铜器多轻薄简陋,花纹也趋向简单,但长篇铭文较多。
以青铜鼎为例,这一时期的青铜鼎主要只有两种形制。
一种是克鼎类,主要特征是盆形体,腹宽大而呈扁体形,蹄足上部一般有兽面装饰,装饰纹样一般为环带纹和窃曲纹;
另一种主要以半球形体、蹄足为特征,装饰纹样简单,一般仅以弦纹、重环纹或窃曲纹装饰,现在发现的不少青铜鼎就属于这一类,它是西周晚期的标准器形。
共和鼎腹内也铸有铭文,这样内内外外全是铭文,如不仔细看,很多被铜锈包裹着的铭文,看起来就是一些造型奇特的花纹,但这些花纹,被大片大片的铜锈覆盖,只露出少许。
也只有金三,能够通过时间异能,一窥这共和鼎的真容,如此古朴的青铜鼎,绝对是国宝重器。
时间回朔这种异能,对研究古董实在的太有用了,金三看到的很多情景,都是有人在研究这共和鼎上的铭文,这样金三看多了,他自然也学到了很多铭文,通过对铭文的破译,金三发现这只青铜鼎铸造于西周晚期。
长达两千多字的铭文也应是迄今以来,国内出土的西周铜鼎上铸刻的最长铭文。
通过铭文,现代人能了解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也就是国人叛乱,西周更改国号的历史事件。
金三仔仔细细的把这共和鼎研究了个透彻,才等来了左青龙,他让左青龙负责叫人,把共和鼎搬到青云大厦前面。
金三打算就把这共和鼎,就放在青云大厦前面镇压气运了,反正也没人认为这是件珍品,放在这里也不怕让人偷了。
当然,他还是会派人守着的,反正酒店里就有保安,只要平时注意一下,一千多斤沉的青铜鼎,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偷走的。
那老板钱粮也不怕金三赖账,反正不是运走,只是挪个位置,要是金三不给钱,他大不了再搬回去,所以他也不反对,先让他们搬到青云大厦前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