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申四道是。

    宫里的太监,亲自送了秦申四去胡家,顺便传达了皇帝的口谕:“……再耽误太医治病,就革去胡王氏的诰命,以惩藐视天家威严!”

    胡家老夫人娘家姓王。

    这下子,才把胡老夫人吓住了。

    她气得要死,又要去宫里哭诉。

    太后却不肯见她。

    太后最是精明,不会让皇帝为难。

    胡夫人怕婆婆再发怒,真的惹恼了皇帝,革去胡家的爵位,就陪着婆婆回了她自己的院子,只叫了永熹侯的两个儿子在跟前服侍。

    永熹侯的两个儿子,一个二十岁,在长沙做了盐法道;一个十五岁,才河南登封的嵩山书院念书。

    永熹侯生病之初,老夫人不想让两个孙子回来,平白耽误了他们的事。

    直到后来治不好了,才给两个儿子写了信。

    胡家的两位公子,新近回京。

    这两位公子倒都有点见识,不像老夫人那么急躁。

    他们恭恭敬敬待着秦申四,秦申四说什么,他们都照办。

    永熹侯吃了两日的桃花汤,排除了大量的脓血淤积。秦申四就开始用精米炒干姜,让他服用;又用黄连炒干姜,并粳米一起喝下去。

    他解释给两位公子听:“粳米炒干姜,这是民间的验方。像侯爷的痢疾,已经到了脱肛的地步,胃里没点东西,就开始服药,他自己承不住。粳米炒干姜,能先治愈脱肛,填补胃虚;而桃花汤排毒生肌……”

    胡家大少爷心里微讶。

    平常的大夫,都是先从里到外,治好了痢疾的根源,再去慢慢治疗脱肌、脱肛。

    否则,痢疾没有治好,还是会腹泻。治好的脱肛和脱肌,还是会复发。

    就像是雕花木柱,里有有虫,外头的漆就会掉。假如不先杀死里头的虫,只刷外头的漆,漆仍是会掉。

    这是基本的见识。

    而这位秦太医,居然反其道而行。

    胡大少爷是个喜欢猎奇的人。他听了秦申四的辩证。不仅仅没有骂他不受陈规,反而觉得有新意。

    他连连点头:“就照您说的办!我祖母那边,我自会解释,一切请秦太医放心。”

    秦申四就点点头,一脸给永熹侯服了七天的粳米炒干姜和黄连炒干姜。

    永熹侯还是会拉,可拉出来的,能看到粳米,而不是先前那种像鱼脑或败酱的可怕东西。

    先前不管吃什么,拉出来的东西都不成形。

    胡家大少爷心里越发有谱了。

    胡老夫人来问了一回,知道是这么个情况。气得眼睛都直了。

    可孙子拦在里头,老夫人最终只是阴阴的说了句:“……将来我们还要靠着世子爷讨生活,世子爷怎么说。就怎么办吧!”

    说胡家大少爷是要害死父亲,好早承嗣做永熹侯。

    大少爷知道老夫人的性格,就笑着没多言,和颜悦色送走了老夫人。

    一连十天,秦申四终于把永熹侯的身体调理出一点模样。

    永熹侯也能睁开眼睛。和秦申四及儿子说几句话,只是仍拉,身子发虚,说话没什么力气。

    秦申四见时机成熟,这才开始用白头翁汤,添了苦参。

    他怕胡家误会。又把自己用药的原理,给永熹侯和胡家少爷解释了一遍。

    从那之后,他就没有再登门。吩咐胡家:“吃上十天,侯爷这痢疾,就能好个九成。以后也不用再吃药,饮食清淡,就差不多好了。”

    胡家大少爷送了他出门。

    然后就到了年关。

    秦申四初到京里。带着妻子儿女,过年也要准备准备。

    他们住的宅子。是临时租借来的,比较破旧。

    秦申四就在家里,请了人来刷房子,修补屋顶,一连五六日,才把房子弄出个样子来。

    而后,又是除夕。

    秦三太太还问秦申四:“……永熹侯那病,好了没有?你也该去问问。万一好不了,明年也要想个生计。虽说摇铃串巷,跌了身份。可咱们家老祖宗,也是这样起家的。男儿人穷志不短,总有翻身的时候,你心里也莫要太愁苦。”

    安慰起秦申四来。

    秦申四心里并不是很担心。

    他从前看病,自己也没什么把握。

    可永熹侯这病,他似乎从顾瑾之的指点里,摸出了一点什么门道。要不然,他也不会想到偏方里的干姜炒粳米和黄连来……

    “十成不敢说,八九成还是可以的。”秦申四对妻子道,“你也说了,万一真好不了,我就背着药箱去行医,总能养活你们。”

    秦三太太笑了笑。

    秦申四刚刚祭祖,一家人坐下来吃饭,永熹侯就敲锣打鼓,胡家大少爷领头,送了年节礼来!

    周围的街坊都在看。

    永熹侯抬了四十几抬年节礼,小胡同被堵得水泄不通。

    众人都出来看热闹。

    秦申四什么来历,街坊们都知道;他奉旨去治永熹侯,还被送到了顺天府,最后是皇帝给他撑腰,街坊们也知道。

    如今胡家这样大场面送礼来,说明秦申四治好了永熹侯呢!

    秦申四不想收。

    胡家大少爷却言辞恳切:“我父亲已经起身了,从昨夜开始,吃了米粥就没有再泄。今早起来,人也有了几分精神。这是家父让我无论如何送来的……”

    秦申四推辞不开。

    胡家的里,把秦申四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

    秦申四这大半年来,第一次舒展了紧拧的心。

    一家人高高兴兴守岁,过了除夕。

    不成想,今日初一一大清早,太医院就陆续有同僚来给秦申四拜年。

    秦申四心里还在感叹,消息传得很快啊。

    “……一大清早,永熹侯府给太医院送了块牌匾:妙手回春。四个字,都是用实金做的,白玉镶了边,挂在大堂呢,气势了得!梅卿兄,你让我等都扬眉吐气啊!”其中一位太医告诉秦申四。

    ——*——*——

    十月开始了,亲们的保底粉红票还有吗?O(∩_∩)O~

 第157节不要憾妒

    顾瑾之没有从内院出来。

    她知道秦申四大年初一来拜年,无非就是感谢她当初帮他梳理方子。

    原本也不是什么大忙,顾瑾之就让丫鬟到外院说一声,秦太医过年好,旁的也没有。

    她自己留在宋盼儿处,听宋盼儿说今日宫里的赐宴。

    “……见到了太后娘娘,没见着王爷。”宋盼儿笑着对顾瑾之道,“一群外命妇里,太后娘娘只专门问了我和宜延侯宁夫人的话。宁夫人又说了好些感激的话。她家侯爷已经能自己拄着拐棍走路。”

    顾瑾之含笑听着。

    宋盼儿说到了宁家,话题就没有止住:“……赐宴的时候,唐家三奶奶坐在我身边,和我说宁家的事……”

    “哪个唐家?”顾瑾之问。

    宋盼儿笑起来:“你也坐到井里了!你二堂姐的婆家,川宁伯唐家啊。今日陪着唐夫人进宫的,唐家的三奶奶。她是简王的小女儿,先帝亲封的郡主……”

    简王是当今皇帝的叔叔,封地在河南。

    有一年发大水,他的封地受灾严重,瘟疫横行,简王就赖在京里不肯走了。

    先帝裁了他王府里的护卫军,另外再赏了他河南的良田三百倾。

    从此,这位富贵王爷,就没有离开京师。

    他在河南的王府,反而成了别馆。

    川宁伯唐家不入仕,可川宁伯擅长交际,京里的达官贵人,都与他交好。

    顾瑾之大伯家的堂姐,就是嫁到了川宁伯家,做了世子夫人,主持中馈,深得唐夫人的喜欢。

    不仅仅是顾瑾之的大伯。像宜延侯宁萼,简王,这些不与朝中权势相关的闲散富贵人,都和川宁伯交情深厚。

    “我一时没想起来……”顾瑾之笑了笑,“唐家三奶奶跟您说了什么?”

    “说宁夫人感激我们家,这是真的!”宋盼儿笑着道,“从前宁侯爷总嫌宁夫人没用,家里的事,都交给一位受宠的姨太太打理。那位姨太太还生了庶二子,仅在大少爷之下。而他们家大少爷又常年不在家。受命在庐州的庐阳王府。

    宁夫人身边有点远见的妈妈和陪房,总劝她防着点,宁夫人哪里肯听?她心里眼里只有宁侯爷。说当年嫁过来,就是为了服侍好宁侯爷。侯爷自然不会亏待她的。

    后来,那位姨太太甚至帮宁侯爷管着印章……”

    顾瑾之笑了起来:“简王府的那位郡主,挺喜欢打听事儿嘛。”

    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