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和前来公社的村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到是收获颇丰,另外方大娘那边会时常给他传递村里的八卦消息,不过亲自听的自然不一样。
之后就是找几个公社干部商量幼儿园的事情了。因为这个幼儿园他打算直接在公社里面搞,公社的房子虽然老旧,不过这个质量真的没得说,真遇到地震绝对是村民们的房子先倒。
一问之下,方文到是有些郁闷,居然没招到合格的老师。村里有些妇女到是比较感兴趣。不过这完全没必要啊,如果还是由村里的妇女过来当老师,那和孩子们在自己家里玩泥巴有什么区别,何必搞个幼儿园出来呢。
追问其情况还是因为村里的文化程度高的年轻女人真的太少了,要找幼教专业的就太难了!对此方文也是毫无办法,而这边幼儿园的场地现在也没办法修缮,大家都是外行人。现在修缮出来估计也不合适啊。
方文也只有无奈的想到看到时候能不能找薛镇长帮忙,原因就在于,一般情况下,村里的孩子考上好学校去外面读书后,就会出示录取通知书等把户籍迁到学校去,只要迁移户籍,政府直接有登记,也比较好查询村里有谁家里的孩子去读幼教专业了。而毕业后户籍可以挂到外面城里的人才交流中心等。虽然是集体户口,但户籍却算是城里人了。恩,村里人其实一直把户籍问题看得很重要。认为只有户籍迁移出了村里,才真正算是有出息了,又牵扯到境界的问题吧,其实大多数的村里人都向往外面城里的生活,年轻人更是几乎都向往外面的大城里,不然村里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情况,都是些留守的老人孩童,中年人也占了一部分,大多已经超过四十岁了。
但村民们去了城市里打工却没有归属感,追其原因还是因为无房,最后就导致N多房奴出现,或是一些村民见在大城卖房实在没有希望,也就只把自己当成了城市里的过客,心想着等年纪大了就回村里去,趁着年轻拼命挣钱,这才有了中年的村民其实最勤劳。
很大一部分中年村民的想法都是宁愿挣钱在村里修楼房,也不愿意在打工的城里卖房子,甚至一些年轻人也是这种想法,即便这修楼房和外面小城市买新房的价格差不多,也宁愿在村里自己修楼房。
都说现在民工的工价高,甚至高过了普通白领,一天一百是起步价,二百左右是正常价,一天几百也不是不可能,但民工的生活真的不是一般人能过的,光是无社保这一点就无法让民工有归属感,年老了在工地干不动了,又拿什么养活自己,如果在城里无房,真的不如回村里去,把老房子收拾收拾,或是提早修好了楼房,接着在把荒地整理整理,种点粮食,养上家畜,在存点积蓄,等什么时候走了,也算是给后代留下了楼房和些许存款,也算能闭目了……
借问一句:你的幸福感有多少?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摇头摇头,把思绪拉回来后,方文把想好的事情交代了一遍,接着就屁癫屁癫的回鱼庄了,还记得上次吃佛手瓜根果还是十几年前呢,或许贪吃也算是他的一个大缺点吧,呵呵。
快到鱼庄的时候,刚好遇见八奶奶带着小丫头往下面走,也就是上次打谷子的时候他托在肩膀上的小丫头,刚满四岁,也是因为小丫头他这才想到办幼儿园的事情。
村里对小女孩的称呼没个定论,妈妈对小女儿的称呼经常会出现什么:小二姐,大妹……三妹,幺儿,相对比较随便,真正叫名字的反到不多见。
“小丫,你在吃什么呢?”方文迎了上去,才发现小丫头正吃着黑呼呼的一坨什么。
八奶奶接话道:“是红苕,细娃贪吃,就从馊桶里拿了一个。”
方文顿时就明白了,细娃对是小孩子的称呼,馊桶也就是装馊水(洗锅水)的桶,也用来装猪食,而村里煮猪食的步骤,也就把垛好的红苕藤,或是菜叶青草什么的混着红苕煮好,然后起锅前在把玉米粉子,谷糠等混进去就OK了。而里面红苕,也会提前剁成块,这样煮得快一些,但有些个头小的红苕就直接放进锅里煮了。
真要说起来,村里的猪食算是干净卫生的,不论口味和烹饪的粗糙程度其实人也可以吃,恩,青菜藤叶加玉米粉子等粗粮,人吃了也无所谓,不过谷糠人却不能吃,貌似吃多了会得啥病。最极品的猪肉,就是不喂粮食,也就是只喂青菜藤条啥的,不过怕是一年也长不到两百斤,所以在村里会混着粮食一起喂,根据家里的粮食收获的多少,才决定每天往青菜里面的添加数量。
“文叔,你要吃吗,甜的!”小丫头举起小手叫道。
方文一把抱起小丫头,没想丫头的小手就伸到嘴边,手上拿着的红苕块有些黑,这是因为混着红苕藤煮出来的颜色,方文笑着一口就咬了上去,恩,味道有点不太纯正,多了些枯涩和包谷粉的味道,心想,今儿算是体会一把猪的口味了。
“文文,你咋也吃了呢,这是喂……”八奶奶连忙叫道,这话却没说完。
方文笑道:“这有啥,当年小时候也没少吃红苕,八奶奶你这是到?”
“没啥事,到下面去窜窜门子。”也就是去唠叨家常的意思。
方文接话道:“要不把小丫留在这儿玩吧,我带着。”
“成啊!”八奶奶笑着说道,然后又嘱咐小丫头别顽皮,要听话之类的云云!
PS:求下推荐票!万分感谢!未完待续。。
第219章 药膳堂
PS:感谢(秋大)和(君尚贤)的打赏,这几天家里事多,更新不给力!后面会爆发更新的!书不会TJ。
村里的小孩一般都有一个玩泥巴的童年,也就是可能幼儿园都不会去读,而读小学的时候也可能会晚一年,没有学习压力的童年也算是幸福的吧,即便长大后这些记忆也不会保留下多少,但至少童年是完整的。
而小孩的启蒙一般也由家长代替了,其实在村里并不提倡小孩早读书,即便早读也容易降级,约莫算下来,读小学一年纪的时候都七岁了。
“换面了,换面了!新鲜菜,新鲜水果……”
正想着忽然见前面路上行使来一辆小三轮,此三轮非彼三轮,这种三轮车的码力比较大,在以往就是村里到镇上的交通工具,能载十几个人上路,如今这些三轮车依然保留了一些,用来做些小生意!
这小生意说来就有些扯蛋了,村民为了赚些小钱,跑去镇上贩卖家畜、水果、农作物!偏偏镇上做生意的又开着三轮车到村里,贩卖蔬菜、水果、面条什么的。
蔬菜是村里现今没有的反季节菜,水果也是村里种植不出来的,而面条也就是干面,村里不需要花钱,直接用麦子换就可以了,恩,村里一些家庭也种植了小麦!另外有些脚夫挑着豆腐在村里叫卖,豆腐在村里的称呼为:“灰磨儿!”
还有比较牛的,就是把三轮车改装成移动的打米机,烧柴油的。一些村里家里并没有打米机,一般等移动打米三轮车从公路上经过的时候就会挑着米下去打上两箩筐。也就是几块钱,价格也便宜!
“有些啥水果!”方文出声叫道,抱着小丫头,也没什零食哄,正好买些水果。
三轮车随即就在路边停了下来,车是敞棚车,驾驶座是手扶式的。其发动机类似于拖拉机,只是马达要强悍许多,烧的也是柴油!
车主约莫四十岁上下,跳下车就叫道:“方站长是你啊!车上也没啥水果,只有密釉还不错。”
一聊之下,方文才搞清中年人居然就在畜牧站对面的小行道里摆摊卖水果。偶尔也进村里卖些货物。算是以前的走货郎升级版吧!还记得以前在村里有专门卖“麻糖”的!敲着小铁皮子,口里唱着:“麻糖甜一角钱,麻糖酸一角三,麻糖苦一角五,麻糖麻一角八……”
此时中年人车上的水果还真是不多,也就是香蕉、苹果、缇子、釉子等寥寥几种,但是买相都不咋地。蔬菜到有几样反季节菜,不过价格也不都贵,到是干面条堆放了不少,这是为了换村民的麦子赚差价的。
东西虽然不多,可却把小丫头晃花了眼,方文随即还真卖了不少东西,连菜也买了一些,这会也体会到村民们的心理了。果然是有了需要才会有市场啊。
随后又和中年老板聊了几句,忽然发现一直有一种不是水果的水果被他给忽略掉了。那就是“拐枣!”,这玩意儿虽然不值钱。不过口感却非常好,不过要等打孀之后才能生吃,现在其实也可以采摘,不过一般用来泡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