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村里种地去-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仅中间的间隔空地栽种红薯,玉米苗的根部附近也可以栽种红薯,等八月份收获了玉米,等上差不多一个月左右,这红薯也可以开挖了。地域不同,这只是以川内为列。
  松了松土,锄了锄草,等五一过了,在来施施肥,就等着玉米成熟后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入目之处,村民们家里已经是炊烟寥寥,各家各户都修了烟炊,即便是楼房也同样如此,村里因为偏僻,天然气管道修不进来,而煤炭现在价格之高,要几百元钱一吨,用不起啊;电费虽然不算贵,但是用柴火炒出来菜更好吃一些,这生火造饭的传统就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很小的时候喜欢边玩耍边哼着歌
  乌苏里船划过一条长长的大河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自己的生活
  一路唱着小曲走过高岗和山坡
  忽然有一天醒来发现世道都变了
  也不清楚我到底该做什么样子的我
  就这样平平淡淡过着自己的生活
  看着那些繁华世界我尽情高歌……”
  哼着小沈阳的歌曲,方文有些期待的给父亲挂了一个电话过去。
  “文文啊,我马上上飞机了,估计晚上才能到镇上。”
  “爸,我有摩托车,你快到了给我打电话,我到镇上去接你。”
  聊了几句,就挂了电话,今天中午就要开席面了,热菜会放在大蒸笼里蒸好,而凉菜随切随拌,中午吃了席面的晚上就吃剩菜,中午没赶回来的,晚上就吃留下来的原席。
  今天老方家注定是热闹非常的,几百人聚集在一起的场面在村里也算宏大了,何况这还是一个老祖先传下来的后人们……
  ps:今天第二更!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只是烘托乡土味道,书中如果出现『迷』/信情节,大大们一笑而过就行,千万别信啊。昨晚上没更新,今天补更!
  周一求下收藏和推荐票票!
  


 第二十五章 面疙瘩

  磨盘大的蓝竹蒸笼,足足开了五十多层,一笼就是一桌子的热菜,分了三口大锅来蒸,还有熬汤的大锅,炒菜的锅,光是灶台一片就占了一大块田地,冒着一片热烟,香味就算没飘出十里也差不多了。
  蒸菜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相当考究厨艺,盐味一但不合适这几十个蒸笼也算是废了,不过看李大师傅自信满满的神情,显然不太有可能有失手的时候。
  旁边摆满了箩筐,里面的有粗碗,白碗,麻碗,大小不一,形形『色』『色』,都些都是各家各户凑出来的。
  蒸笼上气后还要蒸好长一段时间,帮厨的亲戚已经在吃早饭了,很简单的饭菜,溜白菜,还有盘子青椒大肉片……
  “文娃来了,快一起吃饭。”
  方文听见长辈们招呼,也不客气,添饭盖上菜,呼哧呼哧吃了两大碗,这时候天才彻底亮了起来……
  看了看临时厨房,拿起一个粗碗舀了些面粉出来,川人的主食虽然不是以面食为主,但是为了方便很多时候也吃面,把面粉倒在一个大盆子里,又选了块精瘦肉,村里不兴喂瘦肉精那些,养猪就连饲料也少喂,有些村民家里根本就不买饲料,相对的肥肉也比较多,瘦肉也更好吃。
  村民有时会一头猪喂养上一年,甚至两年,村里最高记录是一头五百多斤的大肥猪,肥壮的身躯堪比半大的水牛,听说宰出来后光肥肉层就超过巴掌厚!
  思念着,手上的肉就垛成了碎肉,在合上花椒粉等调料,把肉装在碗里,方文打了个招呼往自己家里走去,家里还有三个女孩没吃早饭呢。
  到家后在门外叫醒三女起床,这才点上柴火烧起开水来……
  方文此时打算做一道猪肉面疙瘩,不同于兰州拉面需要先醒上几个小时的面粉,而且拉扯也很考究技术,也不同与面皮,刀削等加工比较麻烦,更不用谈刀切面,手秆面了。
  这面疙瘩,只要用面粉加上水,在放些盐,随意搅拌几下,连肉也不用剁碎,直接把肉一裹下锅里煮就行,虽然劲道不足,但味道却非常老道,小麦味十足,想吃的时候花个几分钟就弄好了。腊肉面疙瘩村里人尤其喜欢吃,家家户户都有腊肉,做起来非常方便。
  有些村民自己也种植小麦,这个季节正是麦苗正绿的季节,打下小麦后,在用小机器直接打成面粉,用这种粗面粉蒸出来的馒头叫:麦耙儿,麻黑『色』,归与粗粮一类,味道虽然还算不错,但只适合偶尔吃一顿。
  还有红薯蒸熟后捣烂后炸出来的红薯耙;玉米粉做的包谷耙,窝窝头;酒米(糯米)做出来的黄糖耙,叶儿耙,糍耙;荞麦做的荞面耙,大米做的米粉耙;小麦粉烙的汤锅耙和蒸麦耙儿;南瓜饼等等。
  这些小吃饼、耙儿类,可谓种类繁多,虽然村民不经常吃,但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而这里面,以红薯耙和叶子耙、窝窝头在外面传播最广,也最受欢迎。
  “哥,你做什么好吃的呢。”妹妹睡眼朦胧的走进厨房,头发『乱』糟糟,如果不是健康的小麦『色』肌肤,简直就是标准的宅女形象。
  “煮了些面疙瘩,水壶里有热水,快去洗脸刷牙!”方边一边嘱咐,一边往灶孔里放着柴火。
  “好哦,我去叫桃子和铃铃。”妹妹一听,笑着跑开了。
  水很快就烧开了,方文见三女也都洗蔌得差不多了,这才用手在面粉里疯狂『揉』踏了几下,他力气大,就这几下,就顶别人大力『揉』上几分钟,拿吃碎肉,不多时,一个个肉面疙瘩就从手里流向了锅中,扑腾扑腾翻滚的热水不断洗刷,在等上一会儿,等面疙瘩浮出水面就差不多了。
  村里人虽然是烧柴火炒菜,不过一个人烧火炒菜也忙得过来,只需要在灶孔里放一根几根大竹节或是一根大木棒子就成,能燃烧很长一段时间,偶尔加把其余柴火,足够炒出几个菜来了。
  “好了,开吃了。”往锅里扔了些窝笋叶子,方文笑了叫了一声,不用尝,这味道肯定差不了。
  家里的碗都是早些年买的,稍大些的只有粗碗,在加上一双竹筷子,哗啦呼啦吃起来特有感觉。
  “呜~~好吃呢。”小美女张铃一口咬进一个面疙瘩,小嘴包得浑圆,含糊不清的说着话,显得俏皮灵动。
  妹妹骄傲的说道:“那是,我哥可厉害了,七岁能劈柴,八岁能挑水……”
  方文无奈的笑了笑,这段子怎么听着是形容春哥的呢,就差肩膀上能跑马了……
  “方哥,今天干什么呢,还是去抓鱼吗。”谢桃显得要成熟一些,小口的吃着,轻声询问道。
  方文艰难的让目光不去看对方硕大的胸部,笑着说道:“今天恐怕不行,中午和晚上都要开席面,你们也一起去吃饭,明天吧,明天在出去玩,对了,你们放几天假。”
  “九天呢。”谢桃应道。
  九天?这也忒长了吧,方文没上过大学,不过从小学开始就听老师吹嘘大学如何如何好,其实老师自己也没读过大学,等长大了,更是听到了一句经典语录:如果你爱一个人,请送他/她去读大学吧,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请你送他/她去读大学吧。
  搞得方文对大学是个什么模样心理连个准确的判断都没有,不过他辈子估计是没机会去读大学了,或许晚年能去读个老年大学吧……
  今儿天公作美,四人整理好,索『性』就往坝坝席那边走去,天『色』虽然还早,不过这时候已经聚集了上百个亲戚,能赶回来的基本上回来了大半,还有一些今天也会赶回来,毕竟立族谱和修祠堂这是大事,年轻人或许还好些,但是老人们尤其看重,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
  三女寻了张桌子,就开始玩斗地住,方文当然不可能闲下来,走到旁边和几个爷爷打着招呼,十来个老爷子穿着相当正式,崭新的中山服,胸口别着钢笔,犹如几十年前迎娶新娘时的行头,此时正忙着登记回来的后代们的名字,每一个人回来的后代都要去登记一下,好统计中午吃饭的人数,还有后面写上是那一房的后代,立族谱的时候用。
  登记用的是『毛』笔,老人们都写得一手不错的小楷,谈不上什么书法,可看起些来却是古风凛然。
  打了招呼后,就忙着往桌子上摆放烟酒,一桌一包烟,一瓶白酒,啤酒管够,还有几个桌子放着瓜果花生糖类,来的亲戚们想吃就随便抓,李大嘴看来的确不是混饭吃,正卖力的给老妈子们帮忙。
  放假的小孩们穿梭在人群中,哼哼的追逐着;半大的孩子们吹嘘着正在玩的游戏或者学校里有几多美女;青年们相互询问着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