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村里种地去-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沿海一带又把土鸡叫走地鸡,意为在地上走着长大的鸡,因为饲料鸡有可能成了盘中餐都没下过地上,都是关小笼子里喂养,活动范围相当之小,伸头出来吃了饲料就呆笼子里安心长肉吧。
  鸡蛋敲出来后,蛋黄橙黄坚而挺,蛋白分清楚两层,这就算品质比较好了。…。
  至于虫草鸡,貌似鸡是不吃草的,而种植的蔬菜里面又只有莲花白,卷心菜寥寥几种容易长虫子,农药一打,虫子全杀,呵呵。之所以见到鸡在草地里扒拉,其实是寻些草籽蚂蚱来吃,在有鸡需要吃些沙石进胃里,这样才能促进消化食物。所以这虫草鸡只是广告出来的称呼而已,并不是这鸡只是吃草和虫长大的,鸡要长肉,关键还是要喂粮食,如玉米,谷子,红薯等等。
  最后一合计,还是跑山鸡这个名字比较贴切,黄老板这个场地的招牌也叫:金堂乡跑山鸡场。
  黄老板敢花大钱办鸡场自然也请了技术人员过来,几个兽医上前和技术员们讨论防疫工作去了,等一个月后畜牧站阉割上万只鸡也是一笔大收入。
  这边众人到是一起参观起来,鸡场建成后黄老板也是第一次来,所有的负责工作其实是交给了杨支书,当然图纸是事先规划好了的,虽然杨支书肯定会赚上点好处,不过也不伤大雅,只要把事情办好了就成。
  场地修得很大,主要分了五块,工人的办公区,仓库区,孵化区,煮食区,还有就是鸡的住宿区。
  村民一般在煮猪食的多煮一些红薯,然后把红薯捣烂,混上玉米粉,谷糠等等喂养鸡,既方便也让鸡容易消化。
  “不错,麻烦各位了。”黄老板参观完后满意的点头道。
  方文看着也有些眼热,黄老板这鸡场的地段真的不错,靠进公路,交通方便,旁边又是河流,对面就是承包的几座山林。
  小万只小鸡仔,每天消耗的粮食可不是个小数目,关键还是一但发病,大片死亡后就会亏惨了,防疫是重中之重,好在畜牧站的兽医虽然都是不是科班出生,但经验可是几十代人沉淀下来的,一般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小鸡还需要等一个月左右才放到山林中去,现在也只是商量个章程出来,到也没方文什么事。
  没多久,这参观也差不多了,具体的事情自有下面人合计,大伙又转战到了旁边的公社,这是讨论招工人的问题了。
  如果公社可谓变了些模样,墙壁上新修了几个大黑板,大坝子里的草也锄干净了,因为每日聚集来的村民数量大增,有眼光的又在一楼开了杂货铺,还有小茶馆,生意到也不错,关键是人气很高。
  杨站长一看这情况,就笑道:“难怪方文你现在这么出名,原来动静搞得这么大啊。”
  可不是吗,现在虽然还是中午,但公社却聚集了几十号人,男女老少都有,小孩子特别多,都是来出售采来的野果,几个大黑板上全是方文收购货物的清单,价值都是透明的。
  方文一到,村民们都热情的向他打招呼,不时感叹又买了多少钱云云,小孩子换了钱大多会在旁边买些零食吃在嘴里,也嚷嚷着明天还要去采野果,解决了龙珠的问题,方文现在心情是说不出爽快,心想干脆散财吧,顿时大叫道:“感谢大伙的支持,今日的茶水我全包了,小孩们都可以去拿两块钱的零食算我帐上。”
  话一落,大伙都欣然叫好,小孩们更是蜂拥进杂货铺,嚷着要:猪宝贝、一根葱、牛板筋等等零食。
  而公社的几个干部反到被晾到了一边,无人招呼,却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
  黄老板看着这情况也有些意外,这才多久啊,也就一个多月吧,怎么现在村里人气最高的就变成这小伙子了?…。
  接着公社干部陪着黄老板进去商量事情去了,方文到是没跟着进去,他又不打算安排亲戚进去,也就没啥兴趣了解。
  索性自己也看起黑板来,因为有些价格他定了之后连自己都给忘了,关键是种类太多了。
  每日公社这边收购的东西都由蔬菜铺子结算,而火锅店收购的鸡鸭等等也是由店里自行结算,各管各的帐目,月底的时候才汇报到底赚了多少,平时方文是不过问钱财的,只有用来酿造猴儿酒的野果才是他自己出钱。
  平时在村里,光是畜牧站两千多的工资他都花不出去,而在村里平时还真没花钱的地方,所以村里人才能数十年如一日的积攒微薄的收入,积少成多,一辈子下来,等娃子考上大学,这钱凑合凑合还是足够学费了。不过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家庭负担不起孩子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关键还是平时的收入太少了。
  就在这时候,方文的电话忽然响了。
  “叶娟有什么事吗?”。他前日才刚回来,应该没什么事吧。
  “恩,是这样的,好多客人都问怎么这几天没有高粱甘蔗了。”
  方文笑道:“村里应该没有多少了吧,之前种的高粱一般是当小孩子的零嘴,或是用来编制扫帚,很少大面积种植的。”
  “那现在能不能种上点,好多顾客都要求店里出售呢。”
  “行,我现在去问问。”
  “那赶紧啊,回头给我打个电话。”
  “恩”挂了电话,方文忽然发现其实种高粱是个很不错的选择,因为种植高粱真的很方便,一株高粱种子能撒满一块地,而且这种子不需要专门培育,胡乱撒在地里就成,也用不了什么肥料,偶尔把杂草锄掉就可以了。
  生长也非常快,关键是现在正是种植的季节,高粱的季节和玉米差不多,而到了十月份都还可以种植迟高粱。
  正统的高粱只是取上面结的穗,主要用来生产高粱米面,高粱酒,秆子可以用来当饲料用,但是却不能作为甘蔗来吃。
  这里的高粱甘蔗是指的二代高粱,也叫甜高粱,村里的称呼是高粱秆秆,而形状就如缩小版的玉米秆子。不过这种甜高粱的水分并不多,含糖率也比不上大甘蔗,但是吃起来又别有一番风味。
  其实玉米秆子也是可以吃的,选那种里面没有发泡的,发泡指的就是空心了,咬着全是泡渣子,没有水分。没发泡的玉米秆子却有一些甜味,千万不要多吃,就算吃也要选老秆子吃,村里的说法就是吃多了要拉肠子,也就是会引起肠道疾病,上大号的时候肠子都会拉得掉出来,可谓相当恐怖。
  这山沟里的气候不适合种植大甘蔗,村里人又怕自家孩子贪嘴去吃玉米秆子,所以这才寻一块烂地撒上甜高粱种子,给孩子们解搀。
  高粱其实跟大家的生活密不可分,不说高粱米面,高粱酒,高粱糖等等,最常见的就是用高粱穗编制成的扫帚,就是那种上面全是红色小颗粒的扫帚,这是往些年每个家庭的必备品。
  高粱穗就如玉米秆子上面的抽出来的天花,不过高粱的颗粒饱满,刚长出来是白色,等下面的秆子老了后会变成红色,这时候才可以当种子用,村民用手搓下来,晒干后,来年撒地上就OK了。
  方文虽然这个月忘了收集高粱种子发光,但是却不影响让村民们种植,如果确实有销路,到时候在把种子发光散布出去,即使买不完,也可以榨成甘蔗汁慢慢出售。…。
  “在想什么呢?”
  方文回头一看,是黄铭艳,笑道:“没想什么,你呢,事情谈完了吗?”。
  “还没呢,我也帮不上什么忙。”女人笑了笑。
  这时候小孩思钥跟着跑了出来,“叔叔,你的鸽子呢。”
  方文笑道:“叔叔过会就回家拿给你。”
  这时候见有这多村民在,方文索性自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的最新关注一栏写上:“大量收购甜高粱,一块钱一斤有多少收多少。”
  之前的高粱甘蔗的收购价格只有六毛,店里是买两块一斤,现在提价到一块钱,店里仍然有赚头,关键是能给村民带来点额外的收入。
  “一块钱一斤这么高?”方文刚一写完,就有村民惊呼道。
  川内的传统大甘蔗品种,批发价格还不到五毛,秋季到年底就会有外面来的人开着卡车来村里批发大甘蔗,早些年价格更低,最低的时候才一两毛一斤,一捆才十几块钱。
  外面来人批发的时候,每户村民家里都会买上一两捆,作为家里孩子的零嘴,又或许当成水果来招待客人,性价比太高了。
  之前高粱甘蔗六毛的收购价村民都喊着太高了,现在忽然涨到了一块钱,不由得在场的村民动心了,现在村里的情况都是些老人孩童,或是中年人,年轻一代或读书或外出打工,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