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和先生也保重。”
王孟英携起妻子的手,微一颔首,转身要走。
“且慢!”石诵羲忽然又喊道,赶上来,从袖笼里拿出一只信封,塞到襁褓里,“差点忘了,令郎满月酒我未能到席,现在补上吧。”
信封薄薄的,也不知里面是什么。不方面当面打开,王孟英只好谢了他的美意。在汽笛的催促下,王氏夫妇转身登船。
轮船越行越远,岸上的人影越来越模糊,依稀看到他还在招手。直到水天相接,什么都看不到了,王孟英和无双才返回船舱,坐下歇息。
船要行半个白天和一个夜晚才能到达海昌。
入夜之后,孩子们都睡着了。无双一一给他们掖好被子,轻手轻脚走到王孟英身边坐下。
灯火昏暗,船身摇摆,这样的条件下,他还在坚持读医书。无双伸手掩了书,嗔道:“别看了,会看坏眼睛的。”
“好。”王孟英听话地丢开书,朝妻子笑笑。
从船舱窗子望出去,水面一片黑暗,只有零星渔火,夜色沉沉没有尽头。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王孟英低低地背诵出诗句,感慨道,“这诗描写得真精准啊。”
“你愁什么呢?”
王孟英收回目光,看向妻子,“跟了我,让你吃苦了。”
无双靠在他肩膀上,“嫁给你,我求的是才,不是财。我觉得很好,你又何必替我不值?”
王孟英沉甸甸地叹了口气。
睡梦中的孩子不安地翻了个身,又沉沉睡过去了。他们枕着的包袱里有个宝贝砚台,这就是王孟英家当中最值钱的东西了。
他自己说过,在父亲去世以后,他出来闯荡,就带着这块砚台,现在回乡,也还是一块砚台——“即携一砚以泛于江,浮于海,荏苒三十余年,仅载一砚归籍”,所以后面出版的一本医案集的名字,他就给起成了《归砚录》。
这一年,王孟英四十八岁。
一个四十八岁的人,在外头混了半辈子,最后家当却只有一个砚台,从我们现在以金钱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角度看,他活得太失败,几乎可以做为成功学励志讲座的反面典型了。
但是,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彩的中医著作,救治了那么多的濒于死亡的患者,从这个角度来说,他是成功的。
至少,他实现了对父亲的承诺:做个对世界有用的人。
见他叹气,无双握住他的手,恳切道:“不管怎么样,我都在你身边。就算你什么都没有了,孟英,你还有我。”
王孟英低头,望着她如水的眸子,情不自禁地伸手搂住她腰身,低头吻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三千字哦。。。多吧!
78
78、海昌 。。。
他们风尘仆仆到达海昌,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房子落脚。
那房子已经被主人家弃用了几年,他们住进去时,屋顶满满是蜘蛛网,地板和家具上也覆盖了厚厚的灰尘。
“咳咳……咳……”无双捂着口鼻,把行李放下,“今天先把卧室整(//。)理出来,好让孩子们歇息,别的以后慢慢再清扫。”
“也只能如此了。”王孟英看看困得东歪西倒的孩子们,动手找出扫帚抹布当即干起来。
一家人胡乱把里屋清理了一遍,把铺盖一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睡了上去。因为舟车劳顿、身体累到极点,他们顾不得挑剔环境,一个个睡得雷打不动。翌日睁开眼睛,晨曦明媚,无双顿觉身体清爽了一大半,四肢也不那么酸痛了。
强忍着继续赖床的懒劲,她坐起来,轻轻摇了摇王孟英的肩膀,“起来了……今天好多事儿得张罗呢。”
王孟英眨了眨眼,叹口气,也爬起床。
他们得打扫房屋,重置锅碗瓢盆,还得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容不得懈怠啊。
他们出门买生活用品,回来时忽见一名男子站在门口张望,显然是等着他们。
男子看见王孟英,走上来道了万福,“请问是王孟英王先生吗?”
王孟英两手正拎着几捆大葱呢,见状,他忙脚乱地回礼,“不才正是王孟英。不知有何贵干?”
“我是东边曹万福家的。主子打发小的来打听,是否杭州的王大夫来了海昌,让请过去做客呢。不知先生明日可否得空?若有,回头就派人送帖子过来。”
王孟英万没想到刚到海昌就有人来请,一时没反应过来,怔在那里。这表情落在男人眼里,以为他在为难,便又说:“我家主子还说,先生刚到海昌,必是诸事不便。若不是家中太太沉疴渐重,不敢叨扰。就劳烦先生半天时间走一趟。”说着长揖一拜。
王孟英踌躇着望向无双。她微微颔首。王孟英于是回头答应:“那明天我就走一趟吧。”
来人大喜而归。
本想着头几天夫妻俩好好计划一下,好歹弄个家的模样,结果回去还没歇多久,又陆陆续续来了几拨人请王孟英,踏破了门槛。
原来,海昌当地的老百姓听说王孟英回来了,不得了!那可是钱塘城里的大名医,马上各方乡绅士族纷纷派人来请他看病。由于来请的人好些是住在下面乡镇,王孟英往往来回就一整天,所以家里的事都压给了无双。王孟英很愧疚,却无可奈何。
其实看到丈夫真这么受百姓欢迎,无双心里不知有高兴。
我们来说说这个时期王孟英的一个医案。
那是他被吕慎庵请到海昌下面一个小镇,叫做梅泾,给一位沈夫人看病。沈夫人两年患了“带下病”,此病顾名思义,众位女看官都懂的。带下病其实不算太棘手,棘手的是她同时患了另外一个病,就是腹泻。她每天早晨都要写肚子,白天却没什么大碍,然后整天肠鸣胸闷,人消瘦,月经越来越少了。
两种病搅合在一起,就非//。常的困难了。在现代来说,这可能是慢性结肠炎一类的病症。
给她看过病的大夫,有的认为是体内湿热,用清热化湿的方子来治病,当时有效,喝完药立即就止泻了,但远期效果并不好,总是复发。
还有的认为她早晨泄,应该是个脾肾阳虚,用补脾补肾之药来治疗,又是当时效果很好,过一段时间又复发了。
王孟英给这位患者诊完脉以后,说了几个词儿,“脾胃虚弱,肝木来侮,生化无权”。这话什么意思呢?他这是借阴阳五行的概念来表达脏腑之间的关系。中医认为,脾胃属土,肝属木,而五行里面“木克土”,也就是说肝欺负脾胃了。
大家可能觉得奇//。345wx。怪,为什么中医总用五行来说事儿呢?肝,由于属木,情绪方面的问题都贵肝木管。比如说您情绪抑郁了,不舒服,觉得特别郁闷,那么就会“克土”,也就是影响消化系统,没有食欲。
无独有偶,现代医学也认为,情绪非//。常激动,生气,这时候吃饭,一定吃不好。有人就是因为暴怒,回头胃就疼了。
中医就特别简单地用“木克土”来说明了这个逻辑关系。
这沈夫人患者就是肝木克脾土,脾胃被抑制了,所以她的月经越来越少,以为她吃不好,吸收的营养越来越少,她的人也越来越消瘦了。
病理梳理清楚以后,王孟英对症下药,开完方子他就回海昌了。沈夫人吃了药之后效果如何,他自己也不知道。因为他是下乡看病的,当时交通和信息都不发达,也无法探知。
后来,他好不容易碰到一个从梅泾来的秀才,秀才认识她。王孟英就关切地问起了她的病情。
结果那秀才大赞特赞,连声称王孟英为神医。他说,那沈夫人吃了王孟英的药之后,只四副就痊愈了,再也没有复发。
咦,刚才还说这混合病十分棘手,怎么王孟英四服药就好了呢?
原来,王孟英开的方子,首先有补脾胃的药材,然后有两味疏肝气的药,白芍和牡蛎。白芍是柔肝的,牡蛎是收敛肝经之气的。
然后王孟英在这方子里面用了张仲景发明的“乌梅丸”的思路,这是专治厥阴病,寒热错杂之症的方子。
张仲景说过,这种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它表现的就不是一个寒或者单纯的一个热了。大家不要这么机械地来分析病情。病发展到复杂的阶段,往往是寒热错杂的,都掺和在一起了。我们要把寒药和热药一起下去才行。
“乌梅丸”就是针对寒热错杂的,寒药有黄连、黄柏,热药有附子、干姜等。①
王孟英基于这样一种高明的治疗思路,给沈夫人下药,结果效果很好。
在现代有比较多人患慢性腹泻,西医对这种病基本是没有办法的。许多现代医生用乌梅丸的思路来调治,取得了相当好的疗效。
夜晚,一灯如豆。
冬至过后,一天冷过一天,夫妻俩洗漱完毕,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