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枕香江-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先生太谦虚了,《铁血天骄》刊印300余万册,出版界除了金、古之外,还有谁能与你比肩?林先生这么年轻,假以时曰,成就必然不可限量。”黄玉郞这话却不全是客套,看好林宥伦潜力的不止他一个人,要不是被《明报》抢得先机,全权负责林宥伦作品的出版事宜,香港其他的出版商估计早抢得头破血流了。
    林宥伦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心里却在猜黄玉郞来找金镛的目的。
    自从玉郎国际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黄玉郞便开始四处招兵买马,欲垄断整个香港漫画市场。从《龙虎门》的故事脱离《公仔报》读力出版开始,黄玉郞就把漫画的阅读方向调整回“直向”,并固定以周刊形式,每期34页全彩色页的型式推出,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媒头都集中于《龙虎门》,黄玉郎所创作的其它作品都变得黯然失色,黄玉郞心知要统一香港漫画市场,光靠《龙虎门》是不行的,必须还要有其他的作品来占领市场。
    《龙虎门》能在70年代大受欢迎,完全是受当时李小龙掀起的功夫电影热潮的影响。李小龙英年早逝,功夫电影热潮退去,《龙虎门》也不再复往曰的风光。黄玉郞左思右想,却从当前的武侠电视剧热潮中得到了启发。无线可以凭武侠电视剧笑傲电视荧幕,玉郎国际也可以乘着这股武侠电视剧的热潮,推出武侠小说的改编漫画。
    武侠小说改编成漫画,首选自然是金镛的作品,黄玉郞三次登门拜访,诚意十足,可金镛却避而不见,这其中的缘由倒有些耐人寻味。
    林宥伦猜不透金镛的想法,黄玉郞却大概清楚金镛的意思。
    漫画行业在出版界地位一直很低,不少文人都觉得漫画为了迎合底层市民的低俗趣味,内容充斥着大量的情。色、暴力,实在难等大雅之堂,对于漫画作者也多有贬低轻视之意。
    当年黄玉郞的《龙虎门》与香港另一位漫画作家上官小宝的《李小龙》打擂,两大画手越画越兴奋,渐渐尺度过了火,画到打得头迸额裂,鲜血四溅,引起社会人士注意。
    香港政斧随即颁布“不良刊物法例”,警方派员往书报摊取缔、抓人,大有将漫画赶尽杀绝的意思。黄玉郞在穷途末路的绝境下,只好邀请同行共商对策。除了发起自律运动,停止出版色。情书,召开记者会向政斧询问“不良刊物”尺度之外,还改头换面办了一本报纸形式的刊物,这才躲过了政斧的追查。
    金镛主持下的《明报》从一开始便态度鲜明的支持政斧查处不良刊物,金镛甚至还亲自撰写过社评,痛斥行业中某些人无道德底线,败坏行业风气,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可实际上说的就是黄玉郞。
    此事之后,漫画行业有了极大的收敛,但金镛对黄玉郞的印象一直没有多大的改观,黄玉郞想要改编他的武侠小说,金镛不好明着拒绝,只好避而不见,让黄玉郞自己知难而退。
    黄玉郞也知道金镛对自己有看法,接二连三地登门拜访,便是想以诚意打动金镛,没想到金镛没见着,却误打误撞的遇到了林宥伦。
    林宥伦总共才有《铁血天骄》和《昆仑》两部作品面世,数量虽比不上金镛,但作品的影响力却不输前辈,尤其是他作品里有很多诸如算术、商业等现代感很强的元素,更容易被年轻读者所接受,金镛无意与黄玉郞合作,林宥伦便是无二的选择。
    黄玉郞也不隐瞒,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林宥伦。黄玉郞觉得林宥伦是年轻人,对漫画应该不会像其他文人那般抵触,双方进行合作,障碍会小很多。孰料林宥伦听完他说,就直接来了一句:“我觉得黄先生的画风,并不适合画武侠小说改编的漫画。”
    这句话,像冷水浇头一样凉透了黄玉郞的心。他事前想过无数种可能,唯独没想到林宥伦会以这样的理由拒绝。
    林宥伦却好像没看到黄玉郞失望的表情一般,接着说:“黄先生的画风偏向硬朗,画面表现力很强,但在意境上却稍有欠缺,而武侠小说要改编成漫画,我个人更偏向于水墨画的风格。”
    黄玉郞面露思索之色,两道浓眉揪结成的一个“川”字在不停地颤动着,就像刀刻似的清晰。
    这时林宥伦突然冒出一句:“如果我没记错,《中华英雄》这部漫画书就是贵公司出版的吧?”
    这话犹如一道破空而下的闪电,刹那间照亮了黄玉郞思维的视野,他猛地省悟过来,林宥伦不是不想和他合作,而是在具体的漫画作者人选上,有他自己的想法。
    “林先生的意思,是让马仔来画?”黄玉郞口中的“马仔”,正是林宥伦提到那部漫画书《中华英雄》的作者马荣诚。
    林宥伦提到马荣诚,黄玉郞并不感到奇怪,《中华英雄》从82年开始连载,到83年便已经是全港销量最高的漫画书。
    马荣诚可以获得如此的成功,与黄玉郞的支持密不可分,当初的《中华英雄》,就是黄玉郞根据马荣诚的创作条件、个人风格,刻意构思出来的。而马荣诚也不负重托,凭《中华英雄》一举扬名,在画坛中大放异彩。
    马荣诚风格写实,笔法细腻,且画面表达方式富有电影感,若要将《铁血天骄》和《昆仑》改编成漫画,马荣诚才是林宥伦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
    【求收藏、推荐】



第97章 柳暗花明
    事情峰回路转,叫黄玉郞心中百感交集。
    他早就知道马荣诚是个有出息的年轻人,而林宥伦如此看重马荣诚,虽然证明了黄玉郞当初的眼光不差,但也叫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马荣诚在初入漫画行业时曾经以“马云龙”作为笔名,有人解释说“马云龙”的意思是一遇风云便化龙,凭借《中华英雄》这部漫画占稳脚跟之后,马荣诚渐渐有取代黄玉郞,成为香港漫坛的领导者的趋势。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专门在他嫉妒的人身上寻找不如自己的地方来和自己相比的较,以安慰自己;另一种人是专门在他嫉妒的人身上寻找比自己强的地方来与自己比较,不断的苦恼自己。黄玉郞明显属于后者,今天林宥伦对马荣诚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更加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真的开始有些嫉妒马荣诚了。理智告诉黄玉郞,他应该竭力克制自己的嫉妒的情绪,开出更优厚的条件拉拢马荣诚。可是,当他眼前闪过了马荣诚那志得意满的奕奕神采,而自己却只能落寞的退居幕后看他人风光,他的心又忍不住被不甘和嫉妒攫住了。
    马荣诚现在就已经有些尾大不掉,如果再把林宥伦的武侠小说交给他来改编,将来香港漫画界还有谁能与马荣诚一争高下?黄玉郞看重马荣诚,却不想养虎为患,以后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能得林先生的青睐,是马仔的荣幸。不过他现在画风尚未成熟,而且还要兼顾《中华英雄》的创作,我担心他做不好,会辜负了林先生的厚爱。”
    林宥伦将黄玉郞的表情变化全都看在眼中,又听他这般说,便知“文人相轻、同行相妒”的说法并非妄言。
    “那就等马荣诚在黄先生手下在历练两年,画风成熟之后再议此事,难说那时我还可以说服查先生,和我共同促成这段佳话。”反正小说改编漫画的事情林宥伦也不着急,便轻描淡写的将此事一语轻轻揭过。
    黄玉郞此时才猛然醒悟过来,心中暗骂自己糊涂,林宥伦不比金镛那么传统古板,他既然赞同漫画改编小说的想法,只需要放出风声,自然会有漫画公司主动上门求着与他合作,何况以《明报》在出版界的地位,招揽人才自己组建一家漫画公司并非难事,有林宥伦、金镛的武侠小说题材做保证,轻而易举便可在香港漫画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一念至此,黄玉郞心中后悔不迭,绞尽脑汁开始寻找补救的方法,可林宥伦却像对此事失去了兴趣,接着便和黄玉郞聊起了其他的事情。
    “我刚才说黄先生的画风不适合传统武侠题材的漫画,并非有意贬低黄先生,黄先生在《龙虎门》之后再无佳作面世,莫非真如外界传闻那般江郎才尽了?”林宥伦这话语气恳切,不带讽刺,更多却是惋惜。
    黄玉郞呆坐在那儿,只觉得脸上发烧,一直烧到脖子上,连眉毛都发烫了。
    这件事黄玉郞确实有难言之隐,一方面公司成立后管理上的事情分走了他太多的精力;另一方面也是漫画题材受困,不然他也不会生出改编武侠小说的念头。
    黄玉郞向林宥伦道出自己的苦衷,林宥伦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