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读力’更重要,所谓客观,就是要容纳不同的意见。你批评某部电影的不足,但也要告诉读者这部影片的可取之处,这便我认为的客观。”
林宥伦这番话说出来,陈柏森也不得不承认他说得很有道理。
陈柏森便有些矛盾了,从心底里他是《电影双周刊》能够成为一份相对读力的杂志,可凡事都有利弊,杂志社给林宥伦买下,凭他在电影圈的影响力,以后杂志想要获得第一手的影视资讯或者是采访某某明星演员就不用再像现在这么费尽,而且可以获得充裕的资金,好处也是显而易见。
林宥伦知道陈柏森在担心什么,便将《明报》抬了出来,他表示不会以个人的名义收购《电影双周刊》,而是要将这本杂志并入《明报》的体系,而且合作也是开放式的,双方都可以持股。
“这事我还需要在考虑一段时间。”陈柏森心动是心动,但没有立刻答应。
“我听说今年的金像奖好像遇到了一点麻烦。”林宥伦端起杯子喝茶时,抬眼看了看陈柏森,心想着购买杂志社的事情你不着急,这件事你总该着急了吧?
陈柏森果然露出焦急的神色,他正为这事发愁,林宥伦却给他送来了一份大礼。
“《明报》愿意承办这届金像奖?”
陈柏森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喜出望外,虽然他心里也怀疑,林宥伦早不说晚不说,偏偏这个时候提起这事,这一切是不是早有预谋,但金像奖的事情已经把他弄得焦头烂额,哪怕这是个圈套,他也愿意往里跳。
得到林宥伦肯定的回答之后,陈柏森欢喜了好一阵,然后突然苦下脸,说这事还得找一个人商量后才能拿主意。
——陈柏森打了一通电话,在路上才和林宥伦解释了这事。
星岛报业的退出让金像奖的举办前景变得岌岌可危,可已经有人赶在林宥伦前头,愿意帮陈柏森解决这个麻烦。
林宥伦和陈柏森赶到约好见面的咖啡厅,陈柏森指着门口停着的那辆保时捷跑车说:“她已经来了。”
这辆跑车少说也要百万,林宥伦只把“她”当作“他”,便以为车主人是个男的。
走进咖啡厅,便有侍应生过来引路。等在咖啡厅里那人背对着他们来的方向坐着,走近时林宥伦突然拉住陈柏森,悄悄问:“男的女的?”
陈柏森一开始没反应过来,接着表情变得很怪异,没等他回答,座位上那人就已经站身,把脸转了过来。
短发、黑框眼镜、西服白衬衫,任谁第一眼看到俞筝,都会以为她是个男人。
俞筝主动伸出手说:“林先生,见到我很意外吧?”
林宥伦确实很意外,他没想到在这里能够见到香港赫赫有名的女强人。
TVB劲歌金曲颁奖典礼,这个长得像男人的女人一口气主持了三届,如果只把她当作TVB出品的金牌司仪那就大错特错了,后世“达明一派”的称号最早就是从这个女人口里说出来,张雪友的“歌神”称号也是她金口封的。几十年里从电台DJ一直做到传媒高层,号称香港的打工皇后,人脉和影响力涵盖整个乐坛。
“原来是俞小姐!”林宥伦终于明白陈柏森刚才反应为什么会那么奇怪。俞筝在外表上确实很难让人看出她是男是女,作为圈内有名的出柜名人,和她传过绯闻的女星们可不少,更生猛的是,她把澳门赌王的女儿也泡到了手,这样的“情史”足以让无数情圣汗颜,更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这年头女人比男人还靠谱。
俞筝接到陈柏森的电话也感到很意外,听说林宥伦对金像奖感兴趣,她立刻放下手头事,专程赶过来和林宥伦见面。
俞筝一开始答应筹备金像奖颁奖典礼时,没想过会遇到这么多的困难,从拉赞助邀请嘉宾到确定场地,每一件事情都让她很头疼。她在圈子确实人脉很广,但不是所有人都卖她面子。
那些广告赞助商都不看好金像奖的前景,俞筝挨个上门去找,没一个给出肯定的答复;说好的颁奖嘉宾,后面却突然打电话说有事不能来了,有些人是俞筝拉下脸苦苦哀求,才勉为其难答应参加。
俞筝表面咬牙坚持,背后却有别人看不到的辛苦和压力。
“如果金像奖设立一个主席的职位,我想全香港没有人能比林先生更适合。”俞筝说出这话,不仅林宥伦感到意外,陈柏森也愣住了。
俞筝咳嗽了一声,“你们两个别这么看着我,我对男人不感兴趣的。”
陈柏森已经从一开始的惊讶中反应过来,听到俞筝这话只是摇头苦笑,不过俞筝刚才的建议他却不得不认真考虑。
金像奖之所以难办,不是因为奖项难评,而是因为影响力不够,电影公司和演员都不把拿奖当回事,拉不到赞助请不来嘉宾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个问题别人遇上都会很头疼,偏偏对林宥伦来说毫无压力。虽然严格说起来林宥伦只能算半个电影人,但香港各大电影公司的老板都肯卖他面子,只要他开口,人和钱都可以轻松搞定。
如果真的设立金像奖主席,这个职位非林宥伦莫属。
(未完待续)
第131章 院线联合
“搞颁奖典礼我是外行,出出主意还行。俞小姐在这方面经验丰富,所以少不得还要请你继续幸苦下去。这次颁奖典礼拉来的赞助,5%便算做是俞小姐的报酬。”
林宥伦这话一出,陈柏森顿时松了口气,俞筝已经为金像奖的前期筹备做了很多事情,留下她对各方都有一个交代。
俞筝也开玩笑说:“林先生就不怕我打着你的旗号四处招摇撞骗?”
林宥伦无所谓地耸耸肩,幽默地回答说:“那俞小姐可就要做好一辈子为我打白工的准备了。”
俞筝笑着伸出手:“合作愉快!”
“合作愉快!”
林宥伦和俞筝坐着握了握手,然后话题便转到了金像奖的筹备上。
林宥伦既然有心做大这届金像奖,俞筝之前邀请的那些嘉宾就有些分量不够了,他给俞筝列了一份名单,只说上面的人只要接到邀请都不会拒绝。
“周闰发、钟楚虹、周星池、洪劲宝、程龙……”看着纸上这一串熟悉的人名,俞筝突然发现自己应该感谢那些放她鸽子的人,如果不是他们出尔反尔,颁奖嘉宾的位置也不会空出来这么多。
这个世界真是很奇妙,一个小时前俞筝还在为凑不够颁奖嘉宾发愁,现在她却开始为人选太多而烦恼。
她拿着笔在那张纸上圈圈画画了半天,最后苦恼地抬起头,“可以都把他们请过来吗?”
“你准备给每个奖项都安排一组颁奖嘉宾吗?”
林宥伦这话本来是为了让俞筝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可没想到反而提醒了俞筝。
“林先生这个想法太好了,每个奖项只一个人上去颁奖多没意思,两个嘉宾上去搭档颁奖,双方互动一下还可以带动现场的气氛。这样的好主意,我以前怎么没想到呢?”
林宥伦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再接着发表意见为好,这个女人的思维果然和正常人不一样。
俞筝低头在那张纸上又是一阵写写画画,颁奖嘉宾人数已经增加了一倍,可名单上还剩下很多人。
“只是颁奖会不会太无聊了,这是一场电影界的盛事,中间应该穿插歌舞表演。一般人演的节目又没意思,给到场嘉宾适当的报酬,让他们上台演节目!”俞筝又想到一个点子,刷刷又勾上了几个名字。
见俞筝还在想方设法的想要继续增加嘉宾人数,林宥伦终于忍不住了。
“这些就够了!”这已经不是商量的语气,直接就是命令。
俞筝只好作罢,嘉宾人选全部敲定,林宥伦接着便谈起了奖项设置。
第二届金像在原来五个奖项的基础上增加了最佳新人、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动作指导、最佳电影配乐、最佳电影歌曲。林宥伦在此基础上,要求再增加一个最佳视觉效果奖。
香港迄今为止,也只有徐可的《新蜀山剑侠》和《黑夜传说》称得上是特效电影,林宥伦设置这个奖项,俞筝和陈柏森都觉得他是为了让《黑夜传说》可以多拿一个奖。
“我希望金像奖以后能发展成为香港电影的风向标,而设置这个奖项是为了鼓励更多电影人去尝试特效制作,未来是特效电影的时代,香港电影在这方面真的很落后。如果我们不迎头赶上,只会被别人越甩越远!”
俞筝不是专业电影人,林宥伦的话并没有引起她太多共鸣,而陈柏森却是专业影评人出身,比一般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