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谷婕嫒萦诒痹肌鞍肴寺碜薄MX…10RC或“斯崔克”机动火炮系统等轻型装甲战车上配备的有高效炮口制退器的105毫米轻型低后坐火炮。其改进型甚至可由老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发射。而在攻击过程中“拉哈特”炮射导弹不仅可以通过坦克炮并利用坦克已有的光电器材和发射程序进行发射。可直接攻击视距内的目标,也可向目标方向概略发射,依靠其它平台对目标的间接照射导引导弹击中目标。
虽然印度自行研制的“阿琼”系列主战坦克拥有无数致命的缺陷。但是在糅合了大量西方各国现成零配件的情况下,它的火控系统至少在某些技术特征上还是可以达到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水平的。这套综合多国先进设备本土组装的“萨吉姆”全数字化火控系统,在实际打靶中表现让人失望,命中精度达不到设计指标,甚至比不上巴基斯坦的MBT…2000“哈利德”主战坦克,该坦克的火控系统虽然使用的都是比较便宜的成熟技术,但实际打靶中的命中精度十分稳定,实际效果甚至超出用大量昂贵设备堆砌起来的“阿琼”。但是借助着英国生产的Nd/YAG型激光测距仪,测距范围可以达到400—7000米,精度在10米以内。“看得远”至少算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优势。而在用以色列的LRF/激光指示模块替换激光测距机,在坦克火控计算机中添加“拉哈特”编程模块之后印度陆军的“阿琼”系列主战坦克便具备这一地面超视距攻击的能力。
不敢寄希望于众多实际驾驶时间不到100个小时的菜鸟能在正面对抗中击败巴基斯坦的百战雄师,也不敢用一直以来隐疾缠身的“白象”去与巴基斯坦陆军的“哈里德”和T…84M主战坦克作公平竞争。要想取得胜利,印度陆军只能在战术上扬己之长克敌之短。随着又一枚“拉哈特”炮射导弹被装填入“阿琼”—TX型主战坦克崭新的炮膛,无需火药推进,火箭发动机的燃烧室点火之后,随后导弹沿炮管逐渐加速,在导弹离开炮口前推进剂刚好燃尽。这种被称为“火炮效应”工作机理,降低了发射载荷以及发射的信号特征,大大提高了发射平台的隐身能力和生存能力。
“前方已是烟雾一片,看来巴基斯坦人的主动防御系统工作的不错。”透过车长所独立拥有的双向稳定周视瞄准镜,卡兰细心的观察着战场之上的变化,这样的沙尘暴天气大大降低激光指导武器的使用效率。但是却也同样让前沿的印度步兵指引小组有了藏身之地。而选择高飞行弹道的“拉哈特”炮射导弹更如同传统曲射火炮的弹丸一样以高高的抛物线飞越沙尘,4片尾翼张开以稳定飞行。
“愚蠢的印度人竟在这样的天气里使用激光指导的炮射导弹,他们又在浪费新德里那些可怜的纳税人的血汗了。”无线电的频道里满是同僚们的讥笑,指挥着整个装甲连的卡库尔上尉虽然隐约感觉到了什么,但是此刻却无法道明。“总不能停在这里等待烟雾散去吧!我们必须进入主炮射程才能狠狠的收拾那些异教徒。”显然一切都没有选择,唯一可以庆幸的是乌克兰的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为T…84M坦克安装了先进的基体装甲与反应装甲。T…84M坦克车体前斜装甲与炮塔正面装甲均采用先进的复合多层基体装甲,更有最新型附加反应装甲块,彼坚执锐一向都是坦克兵最好的诠释。
但就在巴基斯坦陆军T…84M型主战坦克群全速冲击的同时,第一道雷霆便落在他们的队列之中,一枚加速陨落的“拉哈特”炮射导弹以它高性能先进破甲战斗部以几乎垂直的高度击穿了T…84M型主战坦克脆弱的顶部。虽然为了增强对攻顶式武器的防御,T…84M型主战坦克的反应式装甲块从火炮炮盾上方向后一直延升到炮塔顶部后部边缘,几乎覆盖了整个炮塔顶部。但是穿甲深度可达800毫米的串联战斗部面前,这一防御依旧只能用脆弱来形容。
剧烈的爆炸声中,这辆外型威武的坦克猛的一振,炮塔顶部的众多外延设备顿时四散飞溅开来,滚滚的浓烟和火焰刹那便从那骇人的伤口中滚滚涌出。“是以色列那些犹太猪研制的‘拉哈特’,我们有麻烦了。”通过自己的TKN…5型瞄准镜,卡库尔上尉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僚车凄惨的景象,而更为可怕的是那代表着毁灭的弹头正宛如箭雨般落下。“全连……加速冲击……。”战争有些时候就是这样,剑比人短便只能拼死肉搏。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二)下
一辆又一辆巴基斯坦陆军的T…84M型主战坦克在还没有进入自身主炮的有效射程的距离内无奈的被从高弹道落下的以色列人研制的“拉哈特”炮射导弹摧毁。但是他们的牺牲并非毫无意义,1200匹马力的6TD…2型6缸对置式活塞柴油发动机满负荷的运转最终将他们与对手之间的距离拉近到足以有效摧毁对方的1000米。
“这些穆斯林根本就是不懂得生命意义的疯子……。”第一次参与实战的卡兰的神经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尽管在6公里左右的距离上至少对对方的装甲集群进行了2轮以上的炮射导弹攻击,但是借助着沙尘暴的掩护,依旧有4辆巴基斯坦陆军的T…84M型主战坦克全速冲入了印度陆军的防线。早已被炮火压制打懵的印度陆军前沿步兵根本无力遏止对方的攻势,T…84M型主战坦克可以由车长在车内遥控射击的12。7毫米NSVT型高射机枪从容的压制着那些试图从战壕里跃起攻击的勇士,随着更多伴随着坦克冲击巴基斯坦步兵的接近,一线的战壕已经有多处易手。而巴基斯坦陆军远程炮火的弹幕仍在不停向前延伸,消耗着试图增援一线的印度陆军有生力量。一场近距离的短兵相接已经在所难免。
“目标—正前方1000米,敌方坦克,APESDS,准备射击!”而已经失去了大半部下的卡库尔上尉早已杀红了眼,透过车载的TKN…5昼夜瞄准镜他牢牢的锁定住每一个出现在自己视野之中的目标,弥漫在整个战场之上沙尘和硝烟严重影响了两军所投入现代坦克的激光测距仪,此刻双方炮长的战术素养和一个车组的默契程度便成为了决定这场战斗胜负的关键。早已在训练和演习之中磨合了多年的卡库尔上尉和自己的车组此刻便如同冲入了羊群的猛虎,他一边操控着安装在车长舱门之上高射机枪胡乱的压制着战车两侧可能出现的敌方步兵,一边不断将攻击的指令传输给坐在自己身旁的炮长。
在现代化坦克的对决之中,先敌开火已经成为唯一可以有效保护自身的方法。随着存放在圆盘式旋转弹仓的新型尾翼稳定贫铀脱壳穿甲弹由自动装弹机装填入炮膛,炮长迅速将主炮转向那早已锁定的目标。在LIO…V弹道计算机的帮助之下,包括坦克速度、目标角速度、火炮水平偏移角、横风速度、目标距离和航向角,这些所有传感器传回的数据被自动输入,随时修正着那可能差之毫厘,最终弹道数据。
最终的击发往往是最为简单的瞬间,随着炮长按下开火按钮,一发尾翼稳定贫铀脱壳穿甲弹在半可燃药筒的巨大推力之下,全速飞出扑向远处的那个同样为钢铁所保护的对手。用于密闭炮膛的弹带之上那一层薄薄的铜箍,在弹丸飞出炮管的过程中已炮管摩擦待尽,弹丸飞出炮管后,弹带便受空气阻力的作用而分裂、脱落,只剩下的30厘米的箭形弹芯继续保持高速向前飞行。
虽然“阿琼”系列主战坦克都在车体正面弧形区域和炮塔正面采用了号称“南亚乔巴姆”的“坎昌”(Kanchan)陶瓷复合装甲,在战前还外挂反应装甲以图强化防护。而“坎昌”型陶瓷复合装甲更由主装甲层、355毫米厚的惰性材料中间层和可控变形部分组成,理论上号称对空心装药破甲弹的防护力相当于1500毫米厚度的均质钢装甲,理论上对动能穿甲弹的防护能力相当于700毫米以上的均质钢装甲,甚至超过了美国陆军的M1A2型主战坦克的水平,但是在实际试验中发现该复合装甲性能根本达不到预期要求。此刻面对着敌方坦克毫无取巧之处的正面攻击,一切华丽的数据都只能是被无情洞穿的谎言。
尾翼稳定贫铀脱壳穿甲弹是一种纯粹的动能弹,它完全依靠着自身的巨大的动能正面撞击着坦克的装甲,当高速度和高强度的冲击大大超过坦克装甲的承受极限之时,强性穿透便是唯一的结果。而穿甲弹在穿过装甲的过程中高速的弹芯会和装甲发生剧烈的摩擦,更使得部分装甲熔化、并随穿甲弹一起飞入坦克内部对人员和装备造成损坏。这辆可怜的“阿琼”…TX型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