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所不在的地雷在后来几天里成为了巴基斯坦装甲部队的噩梦,各交通要道之上接二连三出现的雷场,令原本应该展开淋漓攻势的装甲部队不得不停下脚步,小心翼翼的清理雷区。而与此同时,坚守菲罗兹布尔的印度陆军部队已经迅速的撤出一线的防区,向纵深撤退。虽然巴基斯坦的空军在他们撤退的途中给予了印度陆军以重大的杀伤。但是显然这次战役远没有达到基亚尼上将歼敌于城下的战略意图。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巴基斯坦陆军最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战略任务,打开了通往新德里的大门。

“突破了国境线一侧印度陆军的防线之后,在通往新德里的道路之上,印度人已经无险可守,我们的装甲部队可以发挥最大的优势。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你们将追逐印度陆军那些可怜的步兵,摧毁他们的堡垒,将一面面胜利的旗帜插在他们主要的建筑物之上。”虽然菲罗兹布尔合围歼灭战的失败,曾一度令基亚尼上将懊恼不已,甚至私下表示“将送一些人上军事法庭”。但是显然以基亚尼上将此刻的地位,这样的想法也只能私下里表达表达而已。在随后召开的军事会议之上,他不得不再一次热情洋溢的表彰起参战各部队的英勇和顽强,同时向各集团军下达了下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

“我们的侧翼存在着极大的隐患,我很难相信我们能在占领昌迪加尔之前,便贸然发起向新德里的进攻。”担任巴基斯坦陆军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的海亚特中将,显然对基亚尼上将的这一计划充满了狐疑,在他看来这一可以被称为“大胆”的计划,更象是一次冒险,毕竟在他的眼中强大的印度还没有沦为一座“一脚踢中大门便轰然倒塌”的建筑。作为印度陆军西部军区的司令部所在地,昌迪加尔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被视为一个次要的目标。

“请不用担心,我的将军。我们的集团军很快便会从解放后的克什米尔抽出手来,向南挺进。攻占昌迪加尔的任务将交由萨夫达尔。侯赛因中将和他的军队。”基亚尼上将口中的萨夫达尔。侯赛因中将正是此刻正指挥着巴基斯坦陆军第11、第12集团军向印控克什米尔进军的巴基斯坦陆军元老。按照基亚尼上将的计划,由于原先驻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陆军主力的撤出,巴基斯坦陆军应该可以在一周之内全面接管印控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但是实际情况,却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它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四个国家之间,总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位于南亚次大陆的最西北部,印巴分治前是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之一。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英国所统治的领土被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其中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这样的土邦最终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这一规定为后来的印巴争端留下无尽的问题,因为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但统治克什米尔土的王公却是印度教徒,他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在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真正的解决。

在国际社会的纠纷中,往往当所谓的条约和规定无法解决问题之时,大家便不得不诉诸于行动了。1947年10月,印度军队率先进入克什米尔,同受巴基斯坦支持的穆斯林部落民展开激战。这场冲突愈演愈烈,终于在同年底发展为印巴双方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也便是第一次印巴战争,而此后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双方时有冲突。最终又导致了60年代中期第二次印巴战争的爆发。

对于不惜一切代价都争夺这一并没有太多物产和资源雪域高原地区,印巴两国都似乎有充足的理由。对于巴基斯坦来说,克什米尔地区的绝大部分居民是穆斯林兄弟,所以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领土问题,还涉及到宗教感情和立国精神。而对于印度来说,守住克什米尔似乎就可以有效地抵御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旁遮普邦的分离主义倾向,防止因克什米尔脱离印度可能造成的连锁反应。此外,印度对克什米尔的依恋还有另一个理由—那就是这里是印度共和国国父—尼赫鲁家族的发祥地,印度认为克什米尔问题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最后如果真的要为这场无休止的争斗找一个合理的解释的话,那么伊斯兰堡的军人和新德里的政客会告诉你:克什米尔地区是流经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及其支流的上游地带,掌握了这些河流的源头或上游便掌握了整个南亚次大陆水资源这一生命线。

当然所谓水资源的问题纯粹是个笑话,因为要让河流改道是一件吃力而不讨好的事情,何况对于印巴这两个国家而言,如何利用现有水资源才是真正要面对的问题。实际上所有的最初的偏执在经过印巴两国几十年的紧张对峙和敌对宣传之后,双方在解决克什米尔问题上都面临着空前巨大的国内压力,即便想要缓和也难以做出实质性的妥协和让步。印度方面已经把“印控克什米尔属于印度领土一部分”写入了宪法,因此不论谁上台执政,都不可能再接受通过公民投票来解决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的解决方案,否则就要承担“出卖国家领土”的历史罪责。而帮助克什米尔穆斯林回归已经成为巴基斯坦国内大的基本共识,因此任何背弃克什米尔穆斯林的行为都将使巴政府面临巨大的政治风险,甚至危及国内局势的稳定。印度共和国首任总理尼赫鲁曾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亚洲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巴基斯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阿里。汗也说:“克什米尔就像巴基斯坦头顶上的帽子,如果我们容忍印度摘走这顶帽子,那就会永远受印度的摆布。”当这个其实仅仅是面子或者是尊严引发的战争,此刻重要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之时,胜利者却意外的发现一切并非如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

当荷枪实弹的巴基斯坦陆军士兵从巴控克什米尔和巴基斯坦东北部地区进入印控克什米尔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有些滑稽的景象。一直以来期盼着他们来拯救的穆斯林同胞们似乎并不欢迎他们,而相反印度教徒们却几乎无一例外视他们为救世主。这一情景虽然看似疯狂,但却合情合理。因为随着印度驻军的撤走,印控克什米尔的大部分地区实际上早已被那些一直活跃于这些地区的众多穆斯林游击队所控制。从他们的角度和宣传中,印度军队的撤离完全是他们长期不懈斗争的结果,巴基斯坦政府非但没有给予过帮助,甚至更多的时候都扮演着扯他们后腿的角色。早在巴基斯坦军队进驻之前,这些穆斯林游击队便将印控克什米尔划分成了任何势力范围,准备自立为王,此刻到来的到来的巴基斯坦军队,在他们看来是无耻的摘桃派。

而早已不堪其扰的印度教徒们此刻所盼望的只是一支可以维护地区稳定的力量,他们大多数人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人,无力在这样的动荡岁月中逃离自己的家乡,在他们眼中信仰早已为生存下去的渴望所淡化了。随着巴基斯坦陆军陆续抵达印控克什米尔各主要城市,各地的秩序还是逐渐的恢复起来,印度教徒们开始重新享受于安宁的生活。但激进的穆斯林武装派别却坐不住了。而混迹于其中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恐怖分子更趁机闹事,一时之间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自杀性爆炸袭击再度出现在了街头。

第六十四章:瓶中之蝎(二)上

进入4月的北京,街头上虽然依旧依稀可见冬天的痕迹,但是春天的脚步却已是无可阻挡的吹醒了这座古老都市的勃发英姿。还有一百多天的奥运会此刻已经占据了大多数北京人甚至中国人的视线,而那已经蔓延到整个南亚次大陆的战火,在各种媒体密集轰炸、到处可见的“福娃”和“好运北京”的面前往往显得暗淡无光,在中央电台每天的新闻联播中往往只会不到1分钟的时间来报道战场上的只言片语,这场战争似乎已经逐渐淡出了普通中国人的视线,遥远的便如同发生在另一个星球一样。

但实际上各参战国却都清楚的知道—此刻才是最为关键的“官子”阶段,虽然作为直接交锋的各方之中而言,狭义的所谓“胜负”其实早已不言自明了。在中、美、英、巴甚至斯里兰卡和孟加拉的连续打击之下,新德里的战争机器那几乎处于崩溃边缘,任何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