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简称“尼共(联)”,而另一部分则是至今仍在坚持武装斗争的“革命”共产党,即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简称“尼共毛派”。
与“尼共毛派”相比长期简直议会斗争的“尼共(联)”曾经风光无限,1994年该党在中期选举中得票率上升至
30。85%,获得了议会中的88席位,成为议会中第一大党并上台执政,但是好景不长1995年该党就在议会的不信任投票中失败下野,此后便一蹶不振。而随后一部分尼泊尔共产党的成员开始怀疑起议会斗争的可行性。他们决心转向武装斗争,效法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毛泽东主席,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96年,在向当时的首相德乌帕提出40项要求未获理睬后,“毛派”领导人普拉昌达、巴特拉伊等共13人带着两支鸟铳走进深山老林,于同年2月12日正式宣布武装起义,目的是要推翻君主立宪政体,建立人民共和国。在当时的很多人看来这一切不过是痴人说梦—面对着数以万计的尼泊尔皇家军队和警察以这么几个人能成什么气候。但是在短短的十年之间,这支武装力量不仅发展成了包括7个师6万正规军队、20万民兵的武装力量。而且逐步控制或影响了尼泊尔70%的领土,尼泊尔政府却只能控制首都加德满都和博克拉这样的大城市。在控制区,“毛派”成立了“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征收税赋,修建道路,设立医疗机构和金融机构“合作社”。
虽然大家彼此语言不同,但是面对着远道而来的中国朋友,尼泊尔人民解放军的战士仍然报以亲切的笑容。虽然他们的穿着和武器在中国士兵的眼中是那么的简陋,但是从他们的眼神和微笑之中,大家却似乎看到了某些似曾相识的东西。和这支人民军队的大多数士兵一样,冉乔娜是一个年轻的姑娘,来自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民家庭。她另外3名尼泊尔人民解放军的战士被安排到了蒲勇所在的班,开始了横跨尼泊尔的跋涉之路。
随后的日日夜夜里,冉乔娜和蒲勇班里的战士一起翻山越岭。除了自己那支老式的步枪之外,她还甚至还帮中国的战士背其它的东西。这一点很快赢得了战士们的心。而好奇的蒲勇更不自觉的找到了班里安排的翻译与冉乔娜聊了起来。在尼泊尔每年有5000至7000名10岁到18岁之间的女孩子被出卖到印度,沦为妓女。这些年轻的妇女实际上被父亲、哥哥和叔叔们以牛羊一样的价格被卖掉。有时欺骗她们说给她们找了一份“好工作”。为了对抗不公正的命运,冉乔娜选择了参加革命。
第六十章:四战之地(五)上
“师长,我们的部队已经不能再战了!在缺乏重型火力支援的情况,这样的仰攻只能是徒劳的增加伤亡。”在位于甘托克城下的临时指挥所里,一个头上缠着厚厚绷带的旅长带着众多疲惫的手下出现在了自己依旧没有丝毫意识放弃的指挥官—苏斯曼少将面前。他们显然已经厌倦了,也清醒了,这样的战斗如果再打下去,整个师恐怕最终将在毫无胜算的战斗中被消耗殆尽。
就在5分钟前又一轮的进攻被中国陆军轻松的击退。印度陆军第17山地步兵师在甘托克城下已经顿兵3个多小时了,在这刚刚过去的3个小时里,印度陆军出动了7个营的部队展开轮番的冲锋。在正常的情况下,如此高密度的轮番冲击足以拖垮他的对手。但是以往教科书上的理论显然并不适用于此刻的攻防战之中。
首先印度陆军缺乏远程火炮的支援,当然这并不是说印度人没有给象第17山地步兵师这样的精锐部队配备炮兵,相反在多年来无论是与巴基斯坦方面的正规战争还是在与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自由战士”的较量中,印度陆军都发现了火炮在山地环境下的重要性。在每个山地步兵师之中印度陆军都编制有1个师直属炮兵团:下辖3个105毫米牵引榴弹炮营和1个155毫米牵引榴弹炮连。在各一线部队之中还装备有众多轻便的75毫米山炮。
但是此刻大部分的重型火炮此刻全部都留在了甘托克的城内,成为了印度陆军进攻时最大的杀手—战前为了避免在炮战中被中国军队先发制人的打掉自己的火力支援。苏斯曼少将选择了兵力部署前重后轻、火力部署前轻后重的策略,将自己手中所有大口径火炮都隐蔽在了甘托克城内,并为其修建了大量坚固的工事,囤积了足够在激烈的攻防战中坚守数日的弹药。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炮弹在今天会密集的砸到他们自己人的头上。
155毫米榴弹炮的杀伤威力对于缺乏装甲防护的步兵来说可以说是致命的,在开阔的梯田山脊每一枚使用传统钢制破片的榴弹爆炸都可以轻松的收割350米半径之内的生命。无论是老兵还是新兵在这样的攻击之下,往往都在劫难逃。不过中国陆军似乎在有意的节约炮弹,他们并没有采取大面积的弹幕压制,而是往往是采取出其不意的单发攻击。虽然理论上来说单发的命中概率远不如弹幕的压制。但在拥有大量前方校射哨的情况下,这种攻击却往往更具威胁,因为除非你一直趴着不同,否者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颗炮弹将在什么位置爆炸。
“这是中国人恐怖的‘冷炮’战术。”不时有炮弹准确的命中印度陆军散兵线的最密集处,精确度几乎堪比直射,面对这样的场景苏斯曼少将突然想起自己曾在军校读到过的一段有关于一个英国军官在描述朝鲜战争时的文字—“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我们开始发现中国军队才是当之无愧的阵地战专家,那些叫嚣着要将北纬38度线变成远东凡尔登的人,此刻才惊奇的发现中国军队在相持中可以更轻松的让联合国军流尽鲜血,他们(中国人)有着数以万计的狙击手,他们可以在任何角度在步枪射击距离内夺走我们士兵的生命。而更为恐怖的是他们可以将大炮也变成狙击武器。在距离前线数公里的后方,我们的碉堡和车辆总会被出其不意的炮弹击中,而等我们发起反击时,他们的火炮早已不知的去向。”
而即便是印度陆军在冒着被重炮炸碎的情况下冲到了中国军人据守的建筑物前沿,面对着无数个窗户里射出的子弹,即便是豁出了性命他们往往也难以找到一个有效的突破口。除了付出了近2000人的伤亡代价,在前线的每一个角落伏尸累累之外。印度陆军的进攻几乎一无所获。
“我们已经无力再战了!”面对着一脸无所谓表情的长官,涌进指挥所内的印度陆军的官兵多少有些激动,他们几乎推攘着冲开了师部警卫连的防线,直面自己的指挥官提出了结束战斗的愿望。虽然印度陆军的山地步兵师的编制之内,步兵的数量要较机械化步兵师更多。而且在战前由于第17山地步兵师所处的战略位置,印度陆军东部军区还特地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强化和补充。目前以印度陆军第17山地步兵师为主力,再辅助以印度共和国锡金邦边境警察部队等准军事力量,印度军队在锡金地区的防御力量也不下3万之众。
但是印度陆军山地师的兵员虽然较多,但真正进入一线作战的战斗兵员却往往较小,各部队之中的人员都隶属于支援部队,印度山地步兵师中的工兵、通信部队都是团一级的编制,而其他国家陆军师编成内工兵、通信部队一般为营。而勤务保障部队的人员印度陆军也往往在每个师中都保持在两千人以上,山地师更是多达
2661人,比起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支援机关的俄罗斯陆军、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步兵师支援部队还多。
中国陆军的奇袭已经打垮了印度陆军第17山地步兵师作为预备队的廓尔喀营之后,印度陆军的一线步兵兵员本已捉襟见肘,而在刚刚的猛攻各步兵营又遭到了重型火力的杀伤。平均战斗减员都在30%左右。无力再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非是士兵们逃避战斗的借口。“回去战斗,你们的对手比你们更为疲惫,他们也快支撑不下去了。”但是此刻的苏斯曼少将显然已经对所有的请求都抱以无视的态度。他用力的挥舞着双手,咆哮着从自己的腰间掏出了自己的配枪。
“我要你们回去战斗……。”当苏斯曼少将举起枪口对准自己群情汹涌的士兵之时,他的悲剧便已不可避免。随着一声刺耳的枪响,本来一片混乱的指挥中心内顿时陷入了一边寂静之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依旧挺立在房间中央的苏斯曼少将,此刻他已经恢复了一个指挥官应有的平静。但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