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的组织结构、指挥、控制及保障都极复杂,而且一旦遭到敌方火力打击就可能功亏一篑。

但是此刻展现在亨利。奥柏林中将面前的却是一场有条不紊的全面突击。。

中国人民国防军第二炮兵的多个机动打击旅在使用常规导弹遏制敌方战略意图的同时,还有意识的实施“导弹火力封锁”——对敌方赖以实施陆上、空中和海上机动的关键日标实施低强度导弹攻击,以此封锁或阻止敌军部队的机动。在印度前沿各大型机场和导弹发射基地遭受攻击的同时,众多备选的野战机场也被点名。印度空军不仅疏散不及,更无数可去。而这些弹头所携带的双向集束弹药,撒布式地雷,电磁脉冲器以及高钻透弹头更是印度北部各大型机场和导弹发射基地的死敌。

被电磁脉冲器瘫痪了所有电子系统的机场之上,众多印度空军的战机只能静静的等待漫天落下的集束弹药。在公路上进行着机动印度陆军导弹发射车被突从天降的地雷阵困在原地,成为下一轮打击的靶标。而即便是坚固的地下发射井在高钻透弹头面前被一一击破。这些中国的“掩体粉碎机”最早是为了突袭台湾的佳山基地而秘密研制的。这些重2。3吨,弹体最大直径约440毫米,长约5。7米的弹头,具备穿甲、高爆和粉碎3种功能。同时安装有智能化引信,可随时将炸弹钻地过程中的有关数据与内储程序进行比较,以确定钻地深度,并记录穿过的掩体层数,直至指定掩体层后才会爆炸。它能钻入6米深的加固混凝土建筑物或30米深的地下土层,“

要先挽回局势,印度惟有选择疯狂。在中国用一场中国空军历史之上空前规模的进攻战役全面拔除印度的“核牙齿”之前,用仍可以使用核武库向全世界展示印度的力量。当然这一切并非是印度长期以来的核战略,事实上除中国之外,世界各大国之中印度也同样明确表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曾说过:“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是不能被其他国家所支配的……核武器是为了自卫,我们的敌人在知道我们拥有核武器后就不会再攻击我们。”印度国防部2005年年度报告将印度的核政策界定为“基于最小的有效威慑和不首先使用原则”,但是针对“最小的有效威慑力量”,印度并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反而强调要大力发展“三位一体”的核力量。

印度需要集中全力确保其核武器遭到中国或巴基斯坦甚至二者联合的第一次核打击后而不被其全部摧毁。而第一时间接到新德里方面核打击命令的正是已经秘密部署在阿拉伯海之中的印度海军3艘“先进技术艇”(ATV)的核动力攻击型潜艇硕果仅存的一艘—“拉杰拉杰”号。作为印度海基核力量中最后的中流砥柱,“拉杰拉杰”号已经从母港孟买出发进抵阿拉伯海之上的攻击位置一周以上了。此刻它所携带的潜射巡航导弹早已将巴基斯坦的首都伊斯兰堡、港口城市卡拉奇设定为攻击的目标。

而在印度东南部沿海马德拉斯附近的铁路支线上一列神秘的绿色火车刚刚行驶过来。这趟列车上所搭载的将是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代表着印度行使毁灭的“太阳之神”。

第五十七章:分崩离析(三)

坐落于孟加拉湾科罗曼德尔海岸低平地带的南印度东岸的“珍珠”—马德拉斯此刻正沐浴在上午明媚的晨光之中,这座从163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所建的贸易站和次年又建的圣乔治堡为中心发展而成的印度第四大城市。虽然在1996年她的名字被印度官方顺应当地居民的习惯改为泰米尔语的“金奈”(“Chennai”),但是旧称马德拉斯(“Madras”)仍被广泛使用。沿海岸延伸约15千米

,最高海拔仅7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印度洋带给她无限的温暖和湿润。这里全年温热

,最热月5月份平均气温33℃,而最凉的月份1月的平均气温也在24℃左右。每年高达1233毫米的降水量令整座城市的郊外布满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但这座城市的500多万市民中却极少有人知道,此刻在他们所居住的城市郊外,一列承载着毁灭的列车正在茂密的丛林之中缓缓停下。这列多少有些破旧的绿色火车,这列火车与普通列车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由3个内燃机火车头牵引,拖带着8个全封闭的8轮车厢,这些车厢虽然从外形上看与普通的冷藏车厢并没有不同,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车厢的连接处是假的,至少有3节车厢是整个连在一起的,以使这种导弹列车拐弯时的速度不能太快。从它诡异的行踪之中人们就不难判断出这列车厢的特别之初。没错,它正是冷战时代令美国战略核力量中央指挥部的指挥官们心神不宁的俄罗斯导弹列车。

这辆从北国退役下来的导弹列车曾是强大红色帝国3个铁路机动导弹师,共计12列导弹列车中的一员,在俄罗斯战略火箭军的科斯特罗马基地、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彼尔姆的大森林里都曾留下过它的足迹。但是此刻就如成千上万曾为了理想而坚持的俄罗斯人一样,它也被昔日的主宰抛弃了。从它停靠的那座名为无论是在地理地形图、行政区划图还是在铁道路线图上,人们都找不到这个车站—“矢车菊”出发,这列没有任何编号的列车一度被封存在洞库之中,等待着被拆卸的命运。

但是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最终它并没有和同僚一样等来被肢解的末日,而是被秘密的卖给了远在南方的盟国—印度。这并不是一笔轻松的交易。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印度,实际上都并不愿意进行这样一次充满了尴尬的军火买卖。但是复苏中的俄罗斯需要更多的硬通货,而当时正积极筹划着利用东进战略张显“大国雄风”的印度则需要一种真正可以威慑到对手的地面机动战略力量,最终2辆老旧的弹道导弹机动发射列车被拆散之后混在俄罗斯政府出口给印度的武器之中运低了目的地。

当然俄罗斯人并不是傻瓜,这2辆被秘密出卖的弹道导弹机动发射列车不仅被拆除了长期处于战备值班状态之下的“红色手术刀”—前苏联时代最先进的3级固体燃料的PC—22(北约称之为SS—24“撒旦”)分导式多弹头洲际导弹。更由数十位来自俄罗斯的资深军工专家驾御着。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2辆导弹列车依然属于俄罗斯,只是暂时租借给印度使用而已。

列车一般由6~8节车厢组成,其中有两节车厢各装一枚导弹,电源车车厢、测控车车厢、指挥通讯车车厢各一节,其余为人员生活车。列车平时停放在导弹基地的车库内或支线、专用线上,战时可作长距离的机动转移,在铁路上的任一点实施发射。而这些随时处于发射状态之下的弹道导弹机动发射列车其作战区和作息区则由数个车厢隔离开来,除战备值班人员,谁也无权进入作战禁区。而米罗诺夫无疑是此刻最接近“核按钮”的人。这位来自俄罗斯伏尔加河中游的城市—古比雪夫的俄罗斯战略火箭军的退役老兵,他的职务是发射组中的少校工程师。一旦接到新德里实施核打击的命令之后,他将亲自执行。此刻他已经在战备位置上值6个小时班,按照轮岗的计划他马上将可以休息12个小时。

列车内的装置与普通列车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级别的包房属于官衔不同的长官,列车还有军官食堂和士兵食堂,作为来自俄罗斯的“贵宾”,

米罗诺夫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在印度人的悉心安排下其舒适绝不会差于一般的软卧车厢。看着眼前不断闪动各种按钮和仪表,已经年近六旬的米罗诺夫早已没有了刚刚入伍时的兴奋和激动。在已经失去了信念和理想的他看来这个世界明天是否就会毁灭与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在战略火箭兵近卫红旗导弹师服役的日子曾是米罗诺夫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但是这一切却并没有延续太长的时间。在阿富汗的群山之中,米罗诺夫失去了自己一生的骄傲—他刚刚从军校毕业的儿子,而在随后到来的国家解体的旋涡之中他更失去了相濡以沫了近30年的妻子。在那些风雨如磐的岁月里,战略火箭军的光荣和责任曾一度支撑着这位倔强的老人支持下去。但是最终他所等来的依旧是裁撤的命令。

虽然在强大的红色帝国崩溃的刹那,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战略火箭军的大部分骨干力量。但苏联解体对战略火箭军所造成的沉重打击却几乎是无法消弭的。因为在俄军20种战略导弹中有12种是在乌克兰第聂伯彼得罗夫斯克市“南方”设计局研制并由该市南方机械厂生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