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考虑到各种补给消耗之间的平衡,实际上,航母自身的储备对于每日所消耗的巨大物资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
仅以舰载战斗机群的航空燃料为例,“上海”号核动力航母所能携带的航空燃料储备为9000吨,这些数字即便是与一些地面装甲部队的油料基数相比也仍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实际上面对着航母上所搭载的庞大舰载机群相比,却也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宝库,一架歼…11H型舰载重型战斗机出动一次便平均需要耗费燃油10吨左右。而在长途奔袭的作战中,舰载战机更需要接收频繁的空中加油作业,这样每架次的油料消耗将比标准高出50%以上。所以在激烈的海空战中很可能一个昼夜,“上海”号航母便需要消耗900吨左右的航空燃料。
按照这样的剧烈消耗,即便是大型核动力航母其航空燃料储备也只能在战线上维持十天左右。而实际上这仍是理论计算而已,因为按照中国海军的规定,航空母舰在战区内的航空燃料储备不得低于50%,也就是说每隔4天左右“上海”号航母便需要进行一次海上补给。除了舰载战斗机群的航空燃料之外,还有护航舰艇燃油消耗,一支由8艘常规动力战舰组成的航母护航战斗群,其舰用燃油装载量大约是17100吨,即便航母战斗群仅以20节的经济巡航速度保持航行状态,每天平均油耗都在1300吨左右。如果要保证舰队始终保持着50%的舰队燃油储备,那么每隔一周便需要进行一次油料补给。而在战区要求舰队始终保持70%的储备,那么每隔2~3天就需要进行一次海上补给。
除了最基本的油料保障之外,航母战斗群的海外部署还会迅速消耗大量的武器弹药、生活用品、淡水和修理配件等等相关储备。特别是“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此次作战的海域主要是位于赤道附近的热带海域,淡水的消耗量更是惊人,除了近万人海军官兵每人每天100升的日常消耗之外,蒸汽弹射器更是“吃水”机器,即便航母上的战机每天只弹射起飞一次,就需要消耗上百吨的淡水。另外冲洗甲板战机,存储消防用水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淡水。虽然“上海”号和“江苏”号每天消耗的大量淡水可以通过专门的制作淡水装置生产,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后勤补给的压力,但是制作淡水同样需要消耗舰用燃油。所以当印度军队向孟加拉发起全面进攻之际,距离战区最近的中国海军攻击力量—“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实际正处于最为脆弱的状态之下。
由于长期的海外部署,战舰各方面的储备都已经接近枯竭的状态。而一直作为航空作战主力的“上海”号航空母舰更处于离位维修的状态之下。航空母舰根据故障大小和维修保养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三个级别:原位补给、离位补给和后方补给。其中原位补给是最为基本的,指的是对航母之上的武器、机构和设备定期进行的擦拭、保养、更换简单的零件、排除简单的鼓掌,并对其进行预防性检修。这种维修工作在“上海”号航母的海外部署以来从未间断过,以使战舰上的各种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之下,以延长航母巡航和作战的时间。
但即便如此长时间处于一线作战状态之下的“上海”号此刻仍需要进行定期的中等程度的保养和维修,必须驶离战位由中国海军的特别海上维修分队组织实施全面的海上维护。此刻“上海”号航空母舰已经驶离了战术编队,在位于安达曼群岛以西60海里的海域由3艘中国海军新型的海上修理船进行着全面的检修。
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舰艇类型日趋完善,但是舰艇的海上修理和抢修却明显跟不上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尽快建造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海上修理船,中国海军装备技术部于1975年10月正式下达了第一型海上修理船—潜艇流动修理船队的设计任务书,由当时的708所3室进行设计。也就是后来的中国海军648型“东修911”号潜艇修理船。而伴随着中国大型航母的下水,为缺乏遍布全球海外海军基地的中国海军航母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海上修理船也被迅速提上日程。
不过出于经济方面的考量,中国海军没有再立项研制专门的航母修理船,而是采用模块式设计。相仿英国海军在马岛战争中的经验,通过征集民用集装箱运输船在战时通过加装专门的修理模块改装成修理船的模式,利用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的油田作多功能支援船作为前方修理船,为“上海”号航母提供离位维修。
这些万吨级海上巨人实际上已经是海上流动的修理基地,他们的作用不仅相当于船厂或具有专门设备修理的修理厂,同时还是海上的补给中心和旅馆。在修理舰船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补给能力,向接受修理的舰艇提供补给弹药、食品和淡水的同时,还为作战舰艇上的人员临时提供相对舒适的居住医疗和休闲的场所。不过在大部分“上海”号航上的水手都可以在相关的海上修理船上享受难得的假期之时,地勤维修组的骨干、战斗机中队的飞行员以及指挥人员仍需要留在舰艇之上。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状况。
“现在的情况下应该将战舰开到新加坡去,在那里接受寄港补给。”与徐杰大校相比,“上海”号的舰长马澜中校对目前的战局显得更为漠不关心。在他看来孟加拉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根本不值一提。与其这样在一线苦苦的支持,不如将舰队撤出一线,在马六甲海峡唯一具有航母补给能力的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进行全面的休整。这样的建议当然不无道理,不过在这一合理性的建议背后,马澜中校却还有着另外的算计。
“如果我们撤离这里,那么整个孟加拉湾就会成为印度人的内湖。印度海军的潜艇不仅切断孟加拉人海上生命线,甚至可以在孟加拉南部的沿海地区广泛的建立登陆点,从孟加拉虚弱的侧后刺上致命的一刀。”面对自己同僚的建议,徐杰大校何尝不想给予已经征战数月的战士一个休整的机会,但是在目前的局势之下,共和国需要“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继续保持对印度东部海军的压力,以策应下一个阶段正凝聚于北方而来的雷霆。“如果再多2个!不,1个航母战斗群,我们的处境就不至于如此的尴尬。”面对飞行甲板前方孟加拉湾不边的夜空,徐杰和马澜两人不约而同的想到。
实际上中国海军此刻第一已经处于无兵可用的状态,虽然“直辖市”级大型航母还有停泊于天津的“北京”号,但是为了拱卫中国近海和应对北太平洋任何可能的突发事件,被称为海上近卫军的“北京”号航母战斗群此刻分身乏术。而两艘“特区”级的小型航母又显然不适于这种角逐大洋的海空搏杀。安达曼群岛的登陆战实际上已经是他们作战半径的极限了。虽然在共和国的大型船台之上,另两艘“直辖市”级大型航母正在全力的建造之中,但是对于此刻的战区却是远水难解近渴。
所以此刻“上海…江苏”双航母战斗群还需要继续支持下去,虽然他们并不知道除了疲惫之外,另一股力量很快便会将他们逐出战场。就在印度空军的苏…30MK型战斗机飞过孟加拉湾的同时,近十艘印度海军的常规动力潜艇正悄无声息的在海底缓慢的移动着,在他们的前方2艘来自北国俄罗斯的“深海毒鲨”已经磨利的自己的锯齿,正盘算着如何将眼前的猎物一举撕碎。
第五十三章:达卡攻防(二)中
印度空军对吉大港的空袭非常的成功,虽然在穿越孟加拉湾的夜空中不期而遇的积雨云带给了苏…30MK型战斗机一些障碍等这显然并不影响印度空军蹂躏吉大港的天空,在灯火阑珊的吉大港上空,在贾姆瓦尔中校的指挥之下印度空军的苏…30MK型战斗机在目标地域—吉大港军/民两用机场投下了众多集束炸弹,并使用俄制S…25…OFM型340毫米航空火箭弹对孟加拉陆军的阵地进行了低空的扫射。
当然作为一款具有强大对地攻击能力的多用途战机,苏…30MK型战斗机的空对地武器火控子系统,适应于各种空对面高精度武器,并能以装在座舱仪表盘上的4倍率多功能显示器上显示目标指示、飞行和导航等数据。可以选用俄制KAB…1500Kr型电视制导航空炸弹和B—ETAB航空混凝土穿破炸弹来有效的摧毁目标。不过对于孟加拉国空军落后的基础设置而言,使用老式的非制导型空对地武器也是绰绰有余了。
“‘闪电’已经完成任务,正按原计划返航。”投完了所有的炸弹之后,贾姆瓦尔中校一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