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水,又用水杓一看,说:〃这才是南零水〃。军士大惊,急忙认罪说:〃我自南零取水回来,到岸边时由于船身晃荡,把水晃出了半瓶,害怕不够用,便用岸边之水加满,不想处士之鉴如此神明。〃李季卿与来宾数十人都十分惊奇鉴水之技,便向讨教各种水的优劣,并用笔一一记了下来。
明代唐寅的诗怀画义唐伯虎
,他是一位热衷于茶事的画家。他曾画过大型《茗事图卷》、《品茶图》。这位桃花庵主,经常在桃花庵圃舍同诗人画家品茗清谈,赋诗作画。画家在诗中,颇有风趣地写道,若是有朝一日,能买得起一座青山的话,要使山前岭后都变成茶园,每当早春,在春茶刚刚吐出鲜嫩小芽之时,即上茶山去采摘春茶;按照前代品茗大师的烹茶之法,亲自烹茗品尝,闻着嫩芽的清香,听着水沸时发出的松鸣风韵,岂不是人生聊以自娱的陶情之道吗?
清照角茶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清丽婉约,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他的丈夫赵明诚,是个金石学家,两人情意甚笃,相敬如宾。
赵明诚去世后,留下了一部《金石录》著作的〃后序〃是李清照所作。在〃后序〃中对丈夫生前的事迹和两人以茶助兴共同学习的往事作了动人的回顾。其中的一件生活趣事,描写得极为传神:〃每获一书,即同共校勘,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夫妇治学严谨,博闻强记,青灯黄卷之中,孜孜以求,相互激励,一杯清茶,成了他们辛勤为学的见证,一杯清茶,为的一生平添了一段清奇的风韵。
卢仝 是唐代诗人。他的
一生。爱茶成癖,他的一曲《茶歌》,自唐代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传唱千年不衰,至今茶家诗人咏到茶时,仍屡屡吟及。卢仝《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的诗中,他以神乎其神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感受,茶对他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篇广阔的精神世界。《茶歌》的问世,对于传播饮茶的好处,使饮茶的风气普及到民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后人认为唐朝在茶业上影响最深的三件事是:陆羽《茶经》、卢仝《茶歌》和赵赞的〃茶禁〃(对茶征税)。卢仝《茶歌》自宋以来,几乎成了人们吟唱茶的典故。诗人骚客嗜茶擅烹,每每于〃卢仝〃〃玉川子〃相比。〃我尽安知非卢仝,只恐卢仝未相及。〃(明·胡交焕);〃一瓯瑟瑟散轻蕊,品题谁比玉川子。〃(清·汪巢林)品茶赏泉兴味酣然,常常亿〃七碗〃、〃两腋清风〃代称。〃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宋·苏轼);〃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宋·杨万里)。
古代茶学家蔡襄蔡襄,官至端明殿学士,他也精于品茗、鉴茶,也是一位嗜茶如命的茶博士。据说蔡襄挥亳作书必以茶为伴。对这样一位十分喜爱茶叶,尤其是对福建茶业有过重要贡献的朝廷命官,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古代的茶学家。蔡襄的《茶录》以记述茶事为基础,分上下两篇。上篇茶证:〃论茶的色、香、味、藏茶、灸茶、碾茶、罗茶、候汤、盏、点茶〃;下篇器论:〃论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茶录》最早记述制作小龙团参入香料的情况,提出了品评茶叶色、香、味的内容,介绍了品饮茶叶的方法。是继唐代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茶书。
而宋代大家朱熹的茶诗(朱熹1130…1200年,宋代著名理学家,)同样让人感慨;
他也是一位嗜茶爱茶之人。淳熙十年(1183年),朱熹在武夷山兴建武夷精舍,授徒讲学,聚友著作,斗茶品茗,以茶促人,以茶论道,他写的《咏武夷茶》、《茶坂》等诗后,使武夷茶名声大振。据说,朱熹在寓居武夷山时,亲自携篓去茶园采茶,并引之为乐事。有诗云:
携赢北岭西,采撷供名饮。
一啜夜心寒,羝跌谢蠹影。
题名为《茶坂》此外朱熹的《咏武夷茶》也一直流传至今。 其诗为: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余自栽。
地僻芳菲镇长在,谷寒蝶蝶未全来。
红裳似欲留人醉,锦幛何妨为客开。
咀罢醒心何处所,近山重叠翠成堆。
皎挥氩?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南朝谢灵运十世孙。生卒年不详,活动于上元、贞元年间,是唐代著名的诗僧。
他善烹茶,作有茶诗多篇,并羽陆羽交往甚笃,常有诗文酬赠唱和。他不仅是诗僧,又是个茶僧。佛教禅雄强调以坐禅方式彻悟自己的心性,禅宗寺院十分讲究饮茶。皎然推崇饮茶,把饮茶的好处说得更神,他有一首饮茶歌《饮茶歌送郑容》,诗云:
丹丘羽人轻玉食,采茶饮之生羽翼。
名藏仙府世莫知,骨化云宫人不识。
云山童子调金铛,楚人茶经虚得名。
霜天半夜芳草折,烂漫缃花啜又生。
常说此茶怯我病,使人胸中荡忧栗。
日上香炉情未毕,乱踏虎溪云,高歌送君出。
皎然在诗中提倡禁市饮茶,说茶不仅可以除病怯疾,荡涤胸中忧患,而且可以踏云而去,羽化飞升。它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赞誉剡溪茶(产于浙江嵊县)清郁隽永的香气,生动描写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与卢仝的《茶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是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皎然现存诗作中的名篇是《寻陆鸿渐不遇》,诗云: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清空如话,陆羽的隐士风韵和诗人的仰慕之情。跃然纸上。
二、名人与茶西山茶和毛主席大凡名山必出名茶,诸如武夷的岩茶,黄山的毛峰,庐山的云雾……桂平的西山为南国名山,自然也出了名茶………西山茶。
西山茶,始于唐代,到明清已享有盛誉,名闻遐迩。然而,西山茶到了民国后期却衰败落伍了。1949年,释宽能法师应巨赞法师之邀从广东曲江南华寺来到西山洗石庵任住持的时候,西山茶的年产量只有17斤,一级好茶不足3斤。尔后,在释宽能法师和佛教徒的努力下,西山茶枯木逢春,又繁盛起来。到了1954年,释宽能法师和众尼姑,为了表达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把收获到的一些茶叶精选了2斤,寄给了毛主席。毛主席收到茶叶后,立即委托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写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信中说,〃你们在茶叶生产上获得显著成绩,这是很好的。希望你们今后继续努力,不断地提高产量和质量,以供应人民生活的需要。〃第二年夏天,释宽能法师又给毛主席寄去了1公斤茶叶,可是毛主席却不再接受了。他老人家嘱咐秘书室打价寄回茶叶款,并写信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最近,中央已作出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准接受礼物。这次寄来的茶叶作价寄回……〃释宽能法师和尼姑们收到信后,感动得热泪盈眶。释宽能法师无限感慨地说:〃共产党和毛主席是多么的高瞻远瞩啊!〃现在,桂平西山茶的年产量已经逾10万斤,名扬四海,誉满中外。如今,每年前往桂平西山游览观光的中外游客达100多万人次。山上山下如林的茶楼、茶肆,茶客如云,座无虚席。
孙中山先生与茶孙中山先生是医生,他知茶爱茶,他认为〃茶是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他说:〃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所食者为淡饭,而加以菜蔬豆腐,此等之食料,为今日卫生家所考得为最有养生者也,故中国穷乡僻壤,饮食不及酒肉者,常多上寿〃。
但是,由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