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滦闹星韵玻夯购妹怀宥壮蟛蝗绮刈荆湃顺喜晃移垡病�
人群自然而然的围拢在苏锦身边,苏锦享受着众人追星一般的崇敬眼光,心中怡然自得。
“苏公子才高八斗,真乃盖世英才也。”
“这首词不日将会传遍大宋,苏公子大名即将冠绝天下,我等能成为苏公子社友,幸甚!”
“能拜读苏公子大作,真乃三生有幸啊。”
公子才女们七嘴八舌毫不吝啬褒奖之词,吧苏锦捧上了天。
更有甚者,几名花痴小才女开始瞎问起来。
“苏公子平日喜欢看什么书?听什么曲子?”
“苏公子您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苏公子对您影响最深的人是谁?”
“苏公子您最爱吃什么菜?奴家不才,白煮鱼头烧的还算勉强……”
“苏公子……”
苏锦愕然,原来古代人也会追星,也会八卦;这一番应付下来,比干了三天农活还累,浑身开始冒汗,只得求救般的看向李重。
李重也觉得这帮人弄的不太像话了,完全失去了矜持和自我,不由慨叹识人不淑,怎么就瞎了眼拉了这么些个人进了诗社。
“都做什么?叽叽喳喳的哪有点读书人的样子,苏公子既已是我《落花》社之人,今后见面的机会当不在少数,如此吵嚷,他以后还敢来么?”李重义正辞严的一番数落,喝停众人的七嘴八舌。
众人正自惭形秽失了仪态风度,一个个赶忙整衣肃冠强自收敛,忽听李重轻柔的道:“苏公子,您给在下签个名吧……”
众人差点没背过气去。
好不容易平息下来,苏锦想找那四人明天拉去做一天免费苦工,遍寻不到他们,再一问方知,他们已经趁乱闪人了,湖上扁舟一叶,载着四名失败者落魄而逃。
接下来苏锦风光八面,走到哪儿都有一帮跟随者,苏锦也被迫发表了一些对于诗词的看法,这些理论当然是后世所带来,观点新颖,见解独特,听得众人目瞪口呆,但细品味之下又觉得颇为有理。
比如苏锦委婉的指出了当世文风婉约有余而豪放不足,这正是当世文人安逸生活的一种写照,词必谈愁,却为闲愁,句必言情,却为矫情,弥漫着一股无病呻吟的病态情绪之中,看的让人添堵。
当然苏锦不能说的太过直接,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很喜欢这种调调,这便是小资情调,这是北宋文人的福利,放眼哪朝哪代有这么安逸精彩的生活呢。
众人越听越觉得苏锦完全不像是个商人,也根本不能将他和刚才还提着砚台拍人的形象认同为同一个人,越是这样他们便越对苏锦感兴趣。
不知不觉中,时近午时,三艘小船载着数十盘酒菜送上岛来,便在凉亭中围坐用餐,定的正是和丰楼的上等酒席。
苏锦边吃便想:正事可不能耽误了,等他们一抹嘴,我便要做广告了,否则这帮人撩腿便跑,我又上何处去逮他们去。
午餐已毕,稍事休息之后,苏锦像个卖狗皮膏药的一般将布包里的十余张柔娘浣娘姐妹的画作拿了出来,一一展平夹在彩绳上,众人慵懒的围拢过来看,那画上画的正是十几种苏记最新的高档服饰效果图。
李重翻翻白眼,这苏锦还是忘不了来的目的,这就开始将自己的诗社变成店铺了,由于答应在先,倒也不便阻止,只得围在旁边跟着一起看。
苏锦咳嗽一声开始推销衣服:“诸位社友,想必诸位已经得知我苏记近日在庐州城中所为了吧,诸位或许没有亲临现场,今日恰逢其会,苏某便想跟诸位探讨一番关于穿着的问题。”
众人茫然不解,有人道:“苏公子,今日是社友聚会本是弹词论诗之时,怎地谈起穿着服侍这等俗事来了。”
还有人扭头看李重反应,李重是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儿,当不会容忍苏锦在此乱来。
但李重只是面带微笑负手旁观,那意思似乎不闻不问,倒教众人大跌眼镜。
苏锦呵呵一笑道:“刚才这位仁兄所言,在下不敢苟同,在座诸位都是庐州城中拔尖的人物,李兄能将诸位召集在一起每隔一月相聚一次,这是何等的盛事,这等精英聚会岂能仅论诗词而不谈其他,若依在下所言,这场合当是诗词歌赋、风光霁月、琴棋书画、衣食住行皆可谈及的场合。”
众人听他将衣食住行硬是塞进诗词歌赋和风光霁月之中,显得不伦不类,立刻便有人提出了反驳,言道衣食住行等琐事跟氛围不合。
苏锦笑道:“诸位又错了,衣食住行乃大雅之事,诸位若只是以为谈诗论词方为雅事,便流于片面了,为何?且听我慢慢为诸位道来。”
众人听他说得振振有词,兴趣大增,一个个拭目以待,看他如何将吃饭穿衣走路睡觉说成是大雅之事的。
第五十四章 劝进
苏家公子初长成 第五十四章 劝进
更新时间:2012…07…21
求收藏求票。
##
苏锦看着众人道:“衣食住行本为世间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人人生下来便离不开这四件事,所以在我等的心目中此事稀松平常,本无可道之处,至于说将雅事与这四件是联系起来,恐怕是难以让诸位认同了。”
众男女均点头称是,苏锦笑道:“敢问诸位,陶潜在南山下结庐而居,采菊东篱之下,躬耕数亩方田,是为雅,还为俗呢?”
众人七嘴八舌道:“自然是雅事,陶公不雅谁人敢谈这个雅字。”
苏锦点头道:“诸位说的对,但陶公若非自耕自种又何来《庚戊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这首雅诗一首:人生固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陶公此诗正是说明了衣食住行与人们所追求的‘道’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离开了任何一面,便失去了它散发的光辉了。”
众人细想之下,确实有点道理。
苏锦继续道:“古来圣贤均在衣食住行上诸多追求,难道圣贤们便是在追求不雅之事么?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这便是说,孟圣人对‘食’之一道有着更为精细的追求,在他看来,食熊掌自然比食鱼更雅。”
“孔圣人言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若非雅事,圣人何须出此言?”
“墨子曰:食必长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长安,然后求乐。虽说的是先求饱暖安,再思美丽乐,但我等也能看出墨家对于衣食住行显然有更高的追求,圣贤如此,我等又有何资格贬低衣食住行之事呢?”
苏锦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肚子里的子曰诗云汤汤若流水而出,在座众人一个个听得目瞪口呆,苏家小官人可不止是会作一首好词那么简单,更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
苏锦笑着得出最后的结论:“所谓衣食住行概括而言均为‘礼’,乱世之中自不必言,我大宋当此太平盛世,衣则光鲜亮丽,食则精脍细烹,住则高屋大宇,行则安乐自如,非如此如何凸显此太平盛世?怀里揣着金锭子却穿破衣、食残羹,此乃无礼之举,于国于民均是无礼之举,决不可为。”
简简单单的人生四件事,硬生生被苏锦上纲上线,上升到‘礼’的高度,苏锦自己也大为头疼,这不是在公开鼓吹‘奢靡光荣,节简可耻’么?但自己已经绕到这条路上,也绕不回去了,可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好在这是小范围的聚会,自己只需将在座的几十位洗脑则可,苏记只要拿到这几十家的阖府上下的衣服订单目的便达到了。
众人议论纷纷,虽有人感觉苏锦的观点稍显单薄,同时也流于片面,但一时半会也找不到言辞来反驳,更多的人则被苏锦洗脑成功,大为赞同苏锦之议。
李重见识广博,苏锦的断章取义引用圣贤之语在他看来漏洞百出,但他不会反驳,相反他更加欣赏苏锦了;这位苏公子不是等闲人,看着众人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李重甚至很恶俗的想,即便现在地上一泡狗屎,这苏小官人也能忽悠的诸位把狗屎当黄金;这家伙太能掰了。
苏锦趁着这股劲赶紧将服饰效果图一一展示,细说其中闪光之处,材质、样式、佩饰、场合说的头头是道,脑子发热的一帮人开始失去理智,原本苏记的新衣服在样式和佩饰上便有创新之处,比市面上的常服更为夺人眼球,配合柔娘浣娘精细的画风更显高贵自然。
一番热闹之后,苏锦见好就收,也不能将《落花》诗社变成《落花》大卖场,看着李重的神色稍有不悦,苏锦便宣布到此为止了,只是连连作揖招呼诸位明日去苏记选料子选款式。
诗社正常进行,苏锦为了安抚李重受伤的心灵,不但允许李重将自己的几首词带去汴梁跟其他诗社进行比试,还答应在需要他的时候亲自到场壮壮场面,李重紧绷着的黑脸这才喜笑颜开。
夕阳西下,众人兴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