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可能在综合国力上赶超欧美的。所以,中国的崛起,首先威胁的是日本,而不是欧美。”国歌又刷了一大段。
话题一打开,'思维教练'也是文思泉涌:“从地缘政治上来讲,中国统一台湾的最大障碍也是日本,而不是美国。台湾不过是美国遏制中国的第一岛链中的一环。中国即便统一了台湾,也只是冲破了第一岛链。美国还有第二岛链。由于台湾在中国南海以北,台湾统一后,还威胁不到美国在南面以马六甲为核心的航路中心。对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势力影响不大,更谈不上威胁到东太平洋,或美国本土。只要中美之间消除了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局面,统一台湾美国是不太可能干预的。而中国统一台湾之后,就直接威胁到了日本南部的海上生命线。这就是日本一直垂涎台湾的原因,台湾是日本势力南下的必要跳板。所以,日本是利用意识形态问题挑拨中美关系,阻挠台湾统一的急先锋。在美国利用意识形态问题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时,日本又转脸变成“抛开意识形态问题”与中国做生意,趁机大捞油水的奸商。日本是最愿意看到中美之间发生激烈的意识形态对抗的。”
国歌的脑子和手也都没停着:“日本经济中政府干预、家族企业、权钱结合等都很明显;而且由于美国的纵容,单方面的贸易保护也非常严重。政治上的民主也十分落后。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日本虽然也算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实际上,离真正的自由民主、离真正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有很大差距。美国对日本政治的改造,和经济上的支持,也使日本繁荣了几十年,但随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冷战结束,日本的繁荣也走到头了——这绝不是‘巧合’。现在日本对于中国来讲,根本没有任何联合的价值。”
“要转这个弯子可不容易呀!牵扯面很广。你也应该注意到……”'思维教练'提醒国歌说:“可以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改革,一直是向日本学习——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过去二十年经济上受日本的影响也远远大于受美国的影响。”
“大战略嘛!总得有人考虑在前面。我这就把咱俩刚说的总结成一篇《中国对日大战略》,专门针对‘联日反美’。”国歌可是说做就做……
'思维教练'那天谈西安学生上街的帖子,最终还是没有放出来。他对在论坛上说服对方已不抱任何希望了。虽然你可以把对方驳得哑口无言,却无法改变言论背后的利益驱动。有空还不如看看小说放松一下。
就在几天过后的一个雪夜,无所事事的'思维教练'正躲在屋里看着孙瑜写的《北京的故事》,突然听到外面隐隐的像是雷声。这种天气怎么会打雷呢?他以为自己听错了。再听,又是几声。确实是雷声。一时之间'思维教练'竟呆呆地愣在了那里,眼睛已有些湿润了——他突然想家了,他想起了那首《上邪》——是一个女孩在他临来北京前抄给他的。一晃就快两年了,自己这是干什么呢?也许是自己太虚荣吧,只想着自己漂在北京一事无成,没脸回去见那个女孩,却很少去想那个女孩近两年来是怎么过的。难道造化弄人,真的要让女孩的话一语成谶吗?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第二天的新闻报道说:2003年11月6日晚上8时30分左右,北京出现大雪天打雷的罕见天气现象。
12月凤凰卫视播出这样一条新闻:“本台实事评论员马立诚先生昨日在中环遭爱国青年狂殴。”措辞十分辛辣。随后证实这是一条假新闻。18日下午,凤凰卫视董事长兼CEO刘长乐表示确有此事,但马被殴的地点不是香港,而是深圳。对于马立诚被殴,刘长乐表示义愤。他说,马立诚是一位有鲜明个性和深刻见解的思想家,因而在遭迫害时,凤凰卫视理应给予保护。他还说,国内民族主义已经发展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如非遭到遏制,将贻害无穷。
2003—2004岁末年初,在中日两国关系渐趋“冰点”的时候,关于“中日关系需要新思维”的呼声在中国及海外媒体上又重新燃起。香港《凤凰周刊》今年第一期上,该刊主编邓康延在“卷首语”中写道:“菊与剑的日本民族,一直漠视邻里被刺的伤口,却又善于经营自己的庭园,半世纪后已渐从国际被告席迁至主席台。中国人需要反思,何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本来与‘和魂洋才’路径相似,却一个屡屡受挫,一个左右逢源?中日关系需要新思维,求得此一时空下的理智筹码,才可求得国家利益的最优化。”这一呼吁与同期频频出现在北京主流媒体上“中日友好符合长远国家利益”、“中日应增进互信,开创中日友好新局面”的观点形成“南北呼应”,尽管声势微弱,但被有识之士看作是“(中日关系)困难时期的清醒之声”。
2004年1月1日,一条神秘的信息被输入了被输入了“纳蓝”计算机:“阿尔忒弥斯计划第五阶段启动”。
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马立诚2004年4月3日接受了日本《每日新闻》的独家采访。在谈话中多次提到中国的“民族主义”问题,认为这些“民族主义分子”与义和团无异:名为“爱国”,实为“害国”;同时也婉转的批评了中国政府遏制这种“民族主义”思潮不利。马立诚认为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虽然还处在萌芽阶段,但却是非常危险的。纳粹主义则正是这种思想的狂热体现!如果任由这种思潮泛滥下去,将会给中国乃至亚洲带来灾难性后果。
尽管马立诚一再鼓吹他的“对日新思维”,但他自己也领教了一回日本人的厉害——2004年,马立诚出版了对日中关系看法的新作《超越道歉》。但是日本文艺春秋出版社,却将它改名为《日本不必向中国道歉》出版。这种不负责或是别有用心的歪曲,使马立诚先生又遭受到一场中国网民的“卖国贼”、“枪毙”等谩骂和人身攻击。马立诚也极其不满地讲:“超越道歉和不必道歉完全是两码事。打个比方,我写的是妈妈,你翻译成母亲当然没有错。但是你翻译成祖母,我就不能接受了。”马立诚已经向日本有关方面进行严厉的交涉。
之后马立诚又出版了名为《中日战争的启示与思考》的新专著。书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针对汪精卫的所谓“冤案”!马立诚认为:首先,汪精卫是中国政府内部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其次,汪精卫在南京重新建立“维新政府”也是为了解救千百万处于战争深渊中挣扎的人民,挽救濒临崩溃的“国民政府”。再次,汪精卫确实也是为了中国的利益而甘愿冒被人斥责为“汉奸”的危险,与日本进行和谈的。这其实是“曲线救国”的一种策略。最后,马立诚得出了汪精卫是“民国版的姜伯约”的“高论”,“虽曲身降魏而心存汉室中兴”的“爱国者”!
“我本无爱于日人,而日人援我以手;我更无罪于英美,而英美以我为仇,因是联日而反英美。和战之间,成败利钝,在所不计,无非雪列强百年辱我之仇耳!”——汪兆铭(精卫)
升值压力
2004年1月1日,一条神秘的信息被输入了“纳蓝”计算机:“阿尔忒弥斯计划第五阶段启动”。
南非私人庄园中的那位老者也收到了这一情报。最初他判断这可能与马立诚“对日新思维”的新一轮炒作有关。如果说2002年底提出“对日新思维”还可以算是放探测气球的话,那么到了2003年底再重提“开创中日友好新局面”,客观上只能是适得其反,只能是彻底搞臭“联日反美”的战略。但是几天后爆出的另一条新闻,似乎比离间中日关系更有价值。老者一时间也有些拿不准了。信息全摆在那里,却无法弄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才是情报分析中最难的地方。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将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两家银行各获得225亿美元,钱已经全部划到这两家银行的账上。消息是2004年1月6日才正式公布的,但情报分析却不能排除提前得到信息的可能。安妮——老者的孙女和助手,最初只是将这一新闻归到了财经类下,并没有当成大战略的最高级别处理。只是在看到网上论坛中'思维教练'的《解析: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银行》、《现在空喊“人民币不升值”已没有任何意义》两篇帖子后,安妮才知道自己错了。
从官方的说法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