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中国还陷在朱总理访美‘消气外交’后的模糊政策时,5月6日,西方7国和俄的外长正式达成了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协议。”安妮得意地说着:“而且5月7日,8国集团准备将协议提交联合国大会讨论通过。”
“对啊!”老者轻轻拍了拍安妮的肩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与俄沟通,迫其妥协达成的8国集团外长协议,对美国来说真是太重要了,这就为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提供了侵略有利、人权高于主权的合法依据,同时也使南完全失去了俄、中和所有同情国的支持而陷于极端孤立。所以美国必须要做到百分之百地得到联大通过而不能有丝毫的闪失。”
“我明白了,中国虽然没有参加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国际调解会议,却是联合国安理会拥有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将持何种态度,将是该协议能否在联合国通过的关键。爷爷,您说我猜得对吗?”少女转头略带顽皮地看着爷爷。
爷爷再次肯定地点了点头:“以炸中国使馆的极端方式,将有可能行使否决权的中国炸出美俄中三角关系和联合国运作体制的格局之外,把中国推得更远,将其逼于无为之地而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无法进行任何干扰。美国的这种想法简直太疯狂了。”
“难道美国就不怕中国真的被激怒吗?”安妮虽然心中早有答案,但依然不甘心地问着。
老者叹了口气:“在美俄中三者之中处于最弱地位的中国。俄国对中国使馆被炸一事,从一开始就以低调处理。俄国也希望中国同意8国外长协议,在联合国表决时投赞成票。美国更是抓住了中国‘韬光养晦’,不敢轻举妄动的弱点。从‘银河号’事件起,就摸准了中国领导人的这种需美和惧美的软弱心理,认准了中国并不真敢与美国西方进行对自己经济建设不利的强硬对抗。”
“难道中国真会弱到这种程度?难道炸馆的事真的就会不了了之?”安妮仍然有些不甘心地追问。
老者避开少女那突然变得犀利的眼神,将目光投向远方,轻轻地说:“有很多事情你还不知道。据传,中国有一权威人物,曾在朱总理以‘消气外交’访美之前跑到美国乞求美援,竟然声称只要美国给中国1000亿美元的新马歇尔主义援助,中国不仅可以向美国全面开放市场,而且还将确保美国在下一世纪的世界霸权地位。消息传出,国内有识之士一片哗然。军中元老俞飞当时就拍着桌子大骂这是‘卖国有价’论。可惜呀,这种人现在真是太少了……。”
就在南非私人别墅中这位老者与安妮的这番对话后不久,吕加平的一篇《从科索沃危机看美国的全球新战略》的文章登在了《人民日报》总编室主办的《内参周刊》上。核心思想与老者的想法几乎是不谋而合。而事件的发展也一如老者的所料。6月10日联合国安理会日以14票赞成、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关于政治解决南联盟科索沃危机的决议。中国投了弃权票。
联合国的决议刚刚通过,6月11日,俄国200名空降兵出其不意地由波黑进入南联盟境内,12日凌晨在北约部队到达之前抢占了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附近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斯拉蒂纳机场。并快速向科索沃地区进军。当俄罗斯部队进入科索沃时,北约国家的军队仍在做进入科索沃的准备。俄罗斯部队显然是在事先没有同北约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进入科索沃的。俄军这一出乎北约意料的惊人之举,令俄国内感到振奋,也受到南联盟塞尔维亚人民的热烈欢迎,但引起了北约的惊慌和抗议。俄国用最小的代价人抢到了一块大馅饼,怎么能不使美国为首的北约眼红?直接领导这次行动的扎瓦尔津中将,后被提升为上将。
6月20日,南联盟军队被迫撤出科索沃地区,北约随即宣布停止对南联盟的空袭行动。
此前的6月17日,美国总统特使皮克林在北京向中国政府报告使馆事件的调查结果。中国政府指出:美方迄今所作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并且强调美方必须作出令中国人民满意的交待。
7月28日至30日,中国代表团和美国代表团在北京就今年5月8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所造成的中方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赔偿问题举行了第二轮谈判,就中方伤亡人员的赔偿问题达成共识。美方将尽快向中国政府支付450万美元的赔偿金。中国政府将把这一款项分付给三位烈士的家属及受伤人员。
12月16日,中美就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的赔偿问题达成协议。美国政府将向中国政府支付2800万美元,作为中方财产损失的赔偿。
战争的硝烟还未散尽,6月下旬,一个为期一周的重要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会议的目的是确定战后对米洛舍维奇的政策,参加会议的除了英国外交部、美国国务院的官员们,还有两国情报机构的重要人物。会上,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特别指出,他们对米洛舍维奇绝不留情。她暗示了一个时间表,就是希望在克林顿行政当局结束任期前看到事情有一个结局。在7天的会议中,英、美两国代表达成了一致性意见:坚决搞垮米洛舍维奇。
1999年10月,在南联盟北部邻国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家名叫“玛丽特”的豪华饭店中,一间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会议室里,美国民意测验专家道格·史科恩正在主持一个秘密研讨会,其核心内容实际上是探讨在一年后如何通过选举方式来推翻米政权。史科恩一张张地切换着电脑制作完成的幻灯片。此时此刻,他正透过投影仪,对840名塞尔维亚选民的民意测验结果进行深度分析,绞尽脑汁帮助塞反对党联盟寻找推翻米洛舍维奇这位欧洲政坛“不死鸟”的办法。经过仔细分析和研究,史科恩给一直处于分崩离析状态的塞反对党的“忠告”简短而有力:米洛舍维奇这位经历过4次战争失败、两次大规模街头游行、78天北约轰炸、近10年西方全面制裁的“幸存者”,如果再面临一场组织异常严密的竞选挑战的话,他将“绝对不堪一击”。
果然,在一年后的2000年9月24日总统大选中,米洛舍维奇败给塞尔维亚民主党领导人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10月5日,反对派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冲击议会行动。最后,隶属塞尔维亚内务部国家安全局的特种部队“红色贝雷帽”临阵倒戈,军队则表示“不干涉民主化进程”,曾被称为“巴尔干不死鸟”的米洛舍维奇在无奈中宣布辞职。
2001年1月29日被软禁在家中。同年4月1日凌晨,米洛舍维奇因涉嫌“滥用职权和合伙犯罪等”被塞尔维亚警方逮捕入狱。2001年6月28日被引渡到海牙前南战犯国际法庭。塞尔维亚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赶在6月2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援助南斯拉夫会议之前,向西方的经济援助献媚。最后,南斯拉夫终于如愿以偿,会议决定由西方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在今后数年内向南联盟援助10亿美元。
2001年11月23日,设在海牙的联合国前南国际法庭决定受理南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涉嫌在1992至1995年的波黑战争期间犯有种族清洗罪行的指控——这是他目前面临的最严重的一个指控——后来的调查报告称,1995年7月,波黑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以及由南联盟派来的军警部队进入了当时处于联合国保护之下的斯雷布雷尼察。军警部队放走了妇女和儿童,但是却杀害了7000余名穆斯林男子。法庭对米洛舍维奇另两项指控包括:一是在1998至1999年的科索沃危机期间犯有驱逐和屠杀平民等罪行,二是在1991年至1992年的克罗地亚内战期间参与和策划了“针对克罗地亚族和其他非塞族居民的迫害”。这两项指控都涉及反人类和发动战争的罪名。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余晴川一直感到十分的郁闷。出于保密和安全的考虑,回国后的他一直没有被安排任何重要工作。深居简出的他,被安排在新兴的互联网上收集资料。自从炸馆事件一爆发,中国官方网站专门开辟了抗议论坛。一时间在网络上讨论时事政治成为了热点,国内外的各种势力纷纷抢占论坛。一批著名的论坛“写手”开始涌现。余晴川就是在这时结识了官方天龙网论坛的'思维教练'和'陈新'两个最活跃的写手。他们都是强烈谴责美国野蛮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余晴川和他们很谈得来。当然这种“结识”也只是在网上的QQ或Mail往来。
余晴川自己恐怕也没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