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咒-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贫贱相交易,富贵共享难;

天下一局棋,政党如走台。

兴也百姓苦,亡也百姓苦;

只闻新贵笑,谁见苍生哭。

执政求民权,设谋求民生;

心中存一念,相忘五湖间。

沈扁见此诗只好洒泪而回,他知道这个从青年时代就立志推翻国民党残暴统治的老人,在民进党功成之际选择了身退。而且在最后退出之时他也对民进党是否能够逃出中国历代王朝“兴起——腐化——堕落——灭亡”的怪圈表示了怀疑……

沈扁执政台湾后曾多次聘请王名扬出山,可每次都吃闭门羹,可沈扁始终不死心,最后烦得老头一气之下,跑到澳大利亚做了两年客座教授,吓得沈扁再也不敢“骚扰”这个脾气古怪的老头了。不过这次换届选举民进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沈扁不得不硬着头皮再次深夜拜访这个民进党的第一智囊,没想到王名扬不仅让他进门而且在了解了情况以后还为他筹划了一条“苦肉计”。沈扁听后如获至宝,侍立在一旁的方修听了这条苦肉计却大惊失色,力阻沈扁不可冒此奇险,在苦劝无效后方修忍不住当堂大骂王名扬老糊涂,搞得当时的场面十分尴尬,沈扁再三赔礼还是让火冒三丈的老头将他们赶出了家门。

3月19日,沈扁在竞选演讲途中遭不明身份枪手袭击,当场被送进了医院,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整个台湾为之哗然,顿时民情汹涌,掀起了轩然大波。

3月20日,台湾选举公投,先前以大比分落后的民进党却以微弱优势胜出,沈扁再次当选台湾总统……

“想想当年也真险,要不是您老人家兵行险招,巧出奇计,现在坐在总统府的也许就是蓝战了。”方修现在想起仍心有余悸道。

“就凭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他也配作总统的位子?”王名扬不屑一顾道。

方修好奇地问道:“王老,当时您为什么那么不看好蓝战,认为沈总统一定会再次当选?”

王名扬微微一笑道:“西方史学家深信‘History repeats 

itself’。中国人则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两者意思其实相去不远,都是强调历史有一定的重复性。正因为历史具有这种自我重复的奇妙性质,后人方才得以借古鉴今,对未来趋势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有人问丘吉尔如何能在二战中最艰困绝望的时刻依然保持信心坚定,不动如山?丘的答案非常简单,就是他‘通晓历史’。其实对那次牵动亿万人心的台湾大选,历史已经启示我们大选结果的‘必然’与‘偶然’了。”

见方修迷茫不解的样子,王名扬不禁兴致大发,滔滔不绝地讲起三国历史:“东汉末年,天下纷争,烽烟不断。先有黄巾之乱,后又董卓窃政。董卓亡后,群雄并起。群雄之中,以河北袁绍、河南曹操实力居首。但一山岂能容二虎?袁曹于公元200年4月在黄河中游延津、官渡附近布阵对峙,两军倾力一搏。

首先论兵力。袁绍当时坐拥北方四州,兵力雄厚,带甲数十万。反观曹操,名义上掌握了汉室朝廷中央政权,实则一后起暴发户而已,势力地盘局限在黄河以南;部队战斗力强悍,但不过七八万上下。论兵力,对曹大大不利。

次之谈人才。袁绍麾下能者极多,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皆智谋之士,田丰、沮授乃忠义之臣;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张颌、高览、淳于琼俱世之名将。 

曹操左右亦不乏精锐,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张辽、许褚、徐晃、夏侯渊勇不可当;夏侯敦,天下奇葩,曹子孝,世间福将。谈人才,袁曹双方精锐尽出,呈五五平势。

第三拼后勤。袁氏家族经营河北逾数十年,地广粮多,府库丰饶,擅拼经济,商贾政治献金多以亿万、千万计,后勤扎实充沛,利在持久战。另一方面,曹家军虽久经沙场,骁勇善战,但方才上台四年,经济状况拮据,商贾捐输仅以百万、十万计,后勤乏力难支,是故急欲迅速突破,东游西击,寻找决战机会。拼后勤,袁胜曹一筹。

第四搏宣传。袁绍与刘备结盟后,将汉室宗亲遍布天下的宣传喉舌利用得淋漓尽致,《伐曹檄文》风行各州郡县,务求将曹操彻底斗垮斗臭,‘曹操赘阉遗丑,好乱乐祸,潜包祸谋,豺狼凶暴,心怀篡逆,摧残汉室,托名汉相,实为汉贼……’面对汉家天下铺天盖地的舆论围剿,曹操只能望檄兴叹,徒呼奈何。搏宣传,袁又胜曹多矣。

比了四样,袁三胜一平,占尽上风;曹操三负一平,遥遥落后。大河南北,酒楼茶肆,人人都说袁胜曹败。但是,一般人忘了统帅这一环!统帅乃三军之首,战阵之魂。古往今来,势劣帅优而凯旋者多,势优帅劣而奏捷者少。统帅之器,重中之重,不可不察。袁绍乃名门大家出身,衔着金汤匙出世,‘四世三公,门多故吏,名相之裔,遂为群雄盟主……然色厉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真英雄。’相形之下,曹操出身微贱,全凭后天努力奋斗不懈,‘阉宦之后,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都尉,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擅权谋,多机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讲了这么多你对袁曹两人及其势力背景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方修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王名扬继续说道:“掌握台湾蒋后时代最高权力的李登辉下台后,全台群雄并起。诸多政治人物当中,以国民党党魁蓝战和民进党主席沈扁实力居首。蓝氏家族历经三世到蓝战这一代,累积了富可敌国的财经实力和绵密雄厚的关系网络。蓝战本人才具平庸,民间戏称‘阿斗’,官运却一路亨通扶摇直上。沈扁则家庭贫寒,高考状元出身的他二十年如一日力战国民党权贵势力,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老百姓亲昵称打不扁的阿扁。尚未而立的他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时期曾勇敢承担‘叛乱死囚’的辩护律师,接着返回故乡竞选县长被对手以种种舞弊手段封杀,同时爱妻遭‘政治车祸’而终生致残,再被国民党诬陷入狱并剥夺律师资格,面对一波波严酷的挫折打击,他以惊人的韧性和旺盛的斗志,一步步从市议员、立法委员助理、立法委员、台北市长、直到攀登台湾权力顶峰。综观‘阿扁’的人生,与‘阿瞒’实在有太多相似之处。官渡决战之前的曹操,曾是朝廷悬红追缉的要犯;在濮阳攻吕布时惨败;在宛城战张绣时丧子;在白马还被袁绍麾下头号战将颜良打得落花流水,损兵折将。长年的磨难历练在阿瞒与阿扁身上造就了刚毅坚韧、遇强则强、愈战愈勇的性格;这些都是袁绍、蓝战等世家子弟难以项望其背的,此其一。阿瞒和阿扁都从社会底层崛起,挺身挑战现有的反动权贵体制,却又不得不进入了体制,‘挟天子以令诸侯’来贯彻自己目标。两人虽然爬到体制顶端当上了领导人,却因成天琢磨着改换‘国号’而落了个‘心怀篡逆’的骂名,此其二。当秉持‘汉贼不两立原则’的宣传喉舌声嘶力竭、口诛笔伐阿瞒阿扁时,老百姓雪亮的眼睛却注意到这两人除了‘心怀篡逆’以外,其实还拥有许多走在时代前沿的进步思想与改革理念。否则,老百姓会愚蠢到单单为了改换‘国号’而赴汤蹈火吗?此其三。”

说到这里,王名扬感叹道:“阿瞒与阿扁的政治理念究竟有多开明,多先进?仅举两例就可说明,公元198年阿瞒亲率大军讨伐张绣。一路上见到麦田已熟,可百姓却因大军压境,逃避在外,不敢收割。阿瞒于是命手下四处张贴皇榜宣告:‘操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人民毋须惊疑。’百姓看了之后,欢喜称颂遮道而拜。大小官兵经过麦田皆徐徐慢行,兢兢业业,不敢践踏。不巧阿瞒路过时,田中忽然窜起一只班鸠,吓坏了阿瞒坐骑,结果那马奔入麦中,踏坏了一大块麦田。尽管部下极力劝阻,阿瞒依然坚持自己死罪可免,活罪难饶,随即挥剑割下头发充当首级,命令三军传阅通告:‘丞相践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从此全地法令畅行,军民秩序井然。

而平民总统阿扁做得也不错,台湾举行花连县县长选举期间民进党籍参选人游盈隆被国民党支持者检举涉嫌‘期约贿选’。花连县检查署检查官李子春认为阿扁既然身为民进党主席,对于游盈隆提出的选举支票应该有所知悉,因此决定传唤阿扁到庭应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