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第一强兵-第8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只是随口说说,但众人听了却都是点头赞同,语气意味深长:“是北边啊……”
因董卓入京而开启的天下大乱,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混乱。随着王羽的横空出世,在短短四年时间内,这场大乱已经逐渐显示出了平定的希望,至少势力格局已经很明显了。别说诸侯、谋士们,就连军中的这些侍从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目前的格局就是三方争雄的态势。
以青州为主导的军事同盟是最强的,囊括了整个河北,加上几乎整个山东,以及两淮的大片地域。虽然袁术、张燕还不能完全被当成青州的附庸,但在对外的时候,他们还是会和青州保持一致。
对这个军事同盟来说,现在唯一的疑虑只有幽州的那场大战。此战若胜,张燕、袁术势必屈服,若败,视败仗的程度,最坏的结果会导致整个同盟瓦解也未可知。但总体而言,这个庞然大物带给其他诸侯的,是巨大的压力,怀着侥幸心思的诸侯少之又少。
其次就是西部军事同盟,主导这个同盟的,正是侍从们所属的曹**势力。
比起青州的强势,西部同盟的问题要多得多。
首先就是董卓这个最大的障碍,这是个极大的难题,董卓的实力本来就比曹**更强,偏偏对曹**来说,光是搬开对方还不够,只有在解决对手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吸取到足够的好处来壮大自身,才能拥有和青州对抗的资本。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曹**做了很多努力,拉了很多盟友,这会造就进一步的麻烦——敌人消失后,若不能妥善处理与盟友的关系,很容易就反目成仇了。
青州同盟之前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幽州大战之所以打的这么艰苦,同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这是个无法回避,又万分棘手的麻烦,解决麻烦需要的时间和资源都是很可观的。
于是,第三个重大问题浮出水面,那就是时间!若不能在王羽从幽州抽身之前,完成西部联盟的整合,曹**的努力就只能是徒劳而已。在这样的前提下,军师郭嘉对北疆大战的极度关注,就可以理解了。
最后的一方,也是未知姓最高的一方,江东势力。
在三方势力之中,江东是最弱的,要不是孙策本身的霸气外露,军师周瑜的运筹如神,加上他的对手刘表显露出暮气,天下人根本就不会将其与王、曹两大势力并论,而是会将其当做刘焉、刘表那种影响不到天下大局的地方势力。
和曹**一样,孙策能否加入逐鹿中原的角逐,时间同样重要,只有在王羽抽身之前拿到最够的筹码,孙策才能拥有这个资格。
而相对曹**来说,孙策的对手无疑要难对付得多:拥有地方豪强全力支持,全力抵抗的刘表;以及势力在淮南根深蒂固,背后又有青州支持的袁术,哪边都不容易对付。
因为三大势力呈现出的一强两弱的现状,曹**和孙策也开始有了联合的倾向。
孙策在江夏激战之余,犹自不忘陈兵大江之畔,皆以牵制蠢蠢欲动的袁术,为曹**的东线减缓压力。曹**在和董卓全线激战,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在亲自率兵解了宛城之围后,却还记挂着分兵攻打新野的张绣,以牵制刘表的兵力。
由此可见,北疆那场大战有多么重要,多么值得人关注,郭嘉拖着病体夙夜不眠,伫立中宵,只为早一刻收到北疆大战的情报,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天下,最终会怎样呢?”良久,有人发出了一声长叹,引得众人一片唏嘘,却没人能做出解答。
同时,书房内,曹**用一声叹息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争鼎天下,鹏举已占了先机,吾怕是难有作为了。”
曹**疲惫不堪的脸上,再添几分颓然神色,和曰前接到居庸之战的战报,欣喜若狂的模样全然判若两人。
那时他的确很高兴,以他的眼光,当然能看得出,公孙瓒冒进会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如果和王羽易地而处,他很可能会做出全面收缩战线,放弃幽州,以易京为中心,扼守冀州北部战线的决策。
这是最稳妥的办法,因为青州军之前的布置,都是针对中路有幽州军配合的情况而设。现在公孙瓒惨败后,已经不再是助力,而是拖累,放在任何一个成熟的诸侯看来,都应该果断将其放弃,而非勉强去救。
别说救援行动风险很大,就算没有,救出一个桀骜不驯的盟友有什么好处呢?继续与其纠缠,耽误争夺中原的时间?
如果放弃幽州,北疆只需一名上将留守就可以了,于禁和徐晃都是不错的选择。少了一军,但在争夺中原,攻打洛阳的战事中,却可以借助吕布军之力,一增一减并不吃亏。
以骠骑军在北疆大战之初展示出的强悍战力,曹**没有半点把握守住洛阳,虽然他也和幕僚们商议出了一些应变之策,但那都是以失去洛阳以及兖州、豫州的领土为代价的。
若局势演变成那样,就算勉强从青州军的侵攻下撑下来,他还能再有什么作为呢?
所以,他一度很庆幸,直到王羽亲自领兵北上,引起了幽州的风云突变。
败麴义,驱齐周,两场大战打出了烈火铁骑的赫赫威名;
也不知道是不是王羽的战绩刺激了他的部将们。
先是太史慈大发神威,五百壮士涉冰夜袭,在鲍丘水畔以寡击众,击溃了幽燕之地鼎鼎大名的乌丸校尉阎柔;其后纪灵在飞狐道,用两千步卒挡住了骞曼率领的两万胡骑的猛攻;紧接着,代郡又传出了赵云出塞,横扫弹汗山的消息。
郭嘉等到的,正是这一连串的捷报,或者说是噩耗,曹**看过后,顿时受到了极为沉重的打击,说话时,语气中已经有绝望这种情绪在浮动。(未完待续。)


七二三章 郭嘉策谋
深深的看着面前这个自己称之为主,决意奉献全部忠诚的男人,郭嘉心中思潮起伏。
从各个方面来说,自己选择的这位主公,都是极为优秀的领袖。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面前,对方展露出来的一面都是全然不同的。
在所有人面前,他展示出来的是强烈的自信和威严;如果面前只有文臣、幕僚,从他身上看到的,更多的将是纳谏的虚怀若谷,以及**远瞩的先见之明;换成武将的话,那股子浓浓的魄力与霸气,加上宽和的气度,能得到耿直的武将们毫无保留的忠诚。
而对自己……
郭嘉相信,眼下,主公表露出的这副有些软弱的神态,除了自己之外,天下间不会有第二个人有机会看得到,至少在天下未定之前是这样没错。
身为君主,不被人揣摩透彻,只让特定的人看到特定的一面,是很基本的素质,所谓的天威难测,就是如此。
袁绍发迹之前,在这方面也表现得很不错,所以才有那么好的名声。不过,自家主公在隐藏自己真实姓情的同时,还能用表现出来的假象笼络臣下,就属于超越完美的范畴了。
做为当世最杰出的智者,郭嘉对自己的优、缺点都有着很全面的认知,对曹**的心思也是洞若观火,但不得不承认,即便明知对方现在的神态有可能是刻意做出来的,他心底还是有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激烈情绪沛然而生。
就算是笼络,也是独一无二的笼络方式,曹**的做法满足了郭嘉的骄傲,这招示之以弱同样激起了他不服输的念头,可谓一举两得。
有念及此,郭嘉心里的疑惑也是更浓了。
天下群雄虽众,但相较于自家主公的完美,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袁绍、袁术权谋有余,失之于骄纵;孙策霸气有余,却有刚则易折之忧;刘备姓情坚忍,擅长寻找机会,但那股子不择手段的劲头,却让有洁癖者如郭嘉不得不敬而远之。
至于刘表、刘焉之流,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宗室公卿的腐朽气息;吕布、公孙瓒不过是单纯的武人;陶谦、张燕则胸无大志……
唯一令他感到疑惑的,只有王羽!
曹**在年轻时代就被许子将评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起兵后,众多名士纷纷来投,其后也是一见倾心,忠贞不二,可见其作为君主的魅力和能力。
而王羽……
在他身上能看到吕布、公孙瓒的勇武、豪爽;能看到孙策那种与生俱来的霸气与魄力;在权谋方面,他虽然不擅长运用,但袁绍等诸多老谋深算的阴谋家设下的计谋却每每被他窥破,可见他在这方面也不是一无所知。
再加上类似陶谦、张燕那不合时宜的仁慈,对个**力的漫不经意,以及和刘备有些相似的,那股子草根身上特有的坚忍不拔……
郭嘉也不知该如何置评。
或许借用青州人自己的评价会比较贴切——望之不似人主!
这是诸葛亮屡次无语之后的经典吐槽,郭嘉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后,也是深以为然,对那位比自己更年轻的智者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