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通了此节,我大为安定,恐惧、颓唐这些负面情绪全都冰消瓦解,全身心投入到和奉先公的对抗之中。经过这几日刻苦修行,我的六感仿佛一柄开刃的宝剑,随着心态转向镇定沉静,身体所有感官都仿佛是上了油的车轴,开始飞速地运转。
似看非看,综观全局。
奉先公还是依然站在面前,但那种可怕的心理压力已经大为减轻。
在为自己的进步而欣喜得意的同时,我不禁感到有些骇然:这个站在天下第一强者的面前,仍然能够冷静地查找对方弱点,寻隙反扑的人,就是现在的我吗?
奉先公目中惊诧的眼神一闪而逝,他点点头,满意道:“好!明达,你果然有习武的天分!看戟!”
方天画戟划破虚空,这一戟虽然看似简单之极,但极难抵挡:奉先公提戟作势然后回旋刺出的动作流畅无比,浑然天成,竟然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我鼓起斗志,凝神关注戟锋的来势。此时心情激荡,难以言喻:如果是数月前,让我面对这一戟,肯定连来路都还看不清楚就直接负伤落败了。但现在我却能清楚地感觉出奉先公大戟前进的路线!
猛然大喝一声,我向后倒退三步,长戟先横扫再转为上挑。
“当~~~~”
兵刃一声脆响,一股巨力涌到,我站立不稳,又是连退出十来步才重新拉开架势。虽然还不够理想,但我已经是狂喜不已:这还是我头一次能够格挡住奉先公的进攻!自己竟然看透了奉先公的进攻,这几天的努力果然没有白费!
奉先公仰天长笑,神色大是欢畅,道:“明达,你进步神速啊,再接这一戟试试!”话音刚落,威猛绝伦、气震山河的一戟随心所欲地划过两人之间的距离,霎时间我四周劲风大作、冰澈刺骨,戟势已经将我完全包裹,封死我所有的退路!我大为惊骇,原来这才是“人中吕布”的真功夫!
狂飙呼啸,我根本没有时间去顾及什么“似看非看”,只能纯粹依靠感觉在胸前横戟抵挡!
“咚”地一声闷响,方天画戟长驱直入,突破了长戟的防御线敲在我的肩膀上,雷击般的力量打得我半身麻木。整个人直接被这一戟震得向后飞出三丈多远,跌进演武堂的门口,重重摔在青石地板上。
“明达,你进步的确不少。”奉先公将右手方天画戟重新负于身后,缓缓道,“关于‘武道’,你基本已经掌握了。但是你要知道,武功素来有高下之分,理解武道并不代表你就变成了高手,但是只有理解了武道,你才有成为高手的可能。”他顿了顿,又道,“知道刚才那一戟为什么你抵挡不了么?因为想要看透和战胜更强的敌人,你就必须拥有不输于敌人的意志、肉体和技巧。而在这些方面,你和经过千锤百炼的我相比,差得太远了。如果你想成为能击败我的高手,就必须在这三项基本素质上超越我,除了不断磨练增强自己之外,还要通过无数实战经验来提高。”
奉先公微微一笑:“我已经帮助你走上了武道之路,传授了你锻炼之法。至于剩下的,就要看你自己的努力了。”
入夜,我点起灯火,慢慢开始研读曹操的藏书。
今天的较量除了令我已经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之外,最大的收益就是心情的转变。在听了奉先公那番话之后,我的锻炼有了明确的方向,所以心情不再烦躁不安。我不再苛求自己能够一步登天,自然而然抛弃了一切执念,心态平和地开始有步骤充实自己:白天锻炼身体,夜晚开始研读书籍。
为将者,必要研读兵法,所以我从书架上取出的第一卷书,就是《孙子》。看着眼前这薄薄的小纸卷,我叹了口气,古人总喜欢把文章写的玄奥无比,《孙子》也是一样:晦涩难懂不说,而且都是干枯的大道理。我的文化素养又不高,所以原先跟张辽学兵法的时候,这几千字读得我头晕脑涨、不知所云,长进却是一点都没有,因此现在见了它就倒胃口。
硬着头皮展开纸卷,只见标题四周的空白处赫然写着无数密密麻麻的小字,我认出这是曹操的手迹,大为好奇,于是在灯火下仔细分辨,原来这竟是他为《孙子》写的序文。序文中开篇名义是这么几句:“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食足兵……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
“用干戚以济世……”我仔细揣摩这句话,只觉得好象一颗石子投入了湖水,心中掀起阵阵波澜。“干戚”就是武器,就是兵。孔子说过,兵者不祥,大凶。但在如今这个黑暗的乱世,百姓痛苦不堪,我这种家破人亡的例子数不胜数……如今的时代,除了依靠“干戚”之外,又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一切?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用武力恢复秩序,就是要“用干戚济世”!我这样的小人物,也没能力去“济世”,只要能够“以干戚济自己之命”,也就心满意足了。
按照曹操记录的书目方位,我拿起了书架角落上一个纸卷,里面写的全是他自己研读兵法的心得,几千字的《孙子》被他写了上万字的笔记。我把笔录对照着原文细读,每看一篇就愈加对曹操此人感到钦佩。这笔记生动详细之极,最吸引我的,就是他批注里所强调的“兵形如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以制定应对方法,决不能走单一的死套路。在笔记中他还摘选了大量秦汉时期战史资料对原文做补充说明,整个笔记朴实易懂,形象生动。
我如获至宝地轻轻掩起了这卷笔记,只见书卷的封皮上写着四个刚直有力的大字:《孟德新书》。
眨眼的工夫,十天转瞬即过。带着满载的收获,我辞别了奉先公,搬出了内宅。回到家里,我依然白天习武,夜晚读书,感受着自己的不断成长,心中的喜悦和充实真是难以用言语形容。
如此平静度过了四天,第五天的中午时分,成廉来通知我参加高级军事会议。
成廉是奉先公部下跟随最久的悍将之一,长的人高马大,但一副面孔总是铁青色,好象有人欠着他三百吊钱似的。他没有留胡子,下巴上刮的光溜溜地,此刻铁青的脸上倒露出一丝喜色,说话相当简洁明了:“朝廷来人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也是一阵激动。早在奉先公轻取兖州的时候就派了使节上表朝廷,表奏自己担任兖州牧,但一直就没有回音。后来大家也对此事不再奢求了:眼下把持朝政的是董贼的余党李榷、郭汜二将,当年就是他们杀死了司徒王允,迫使奉先公逃出长安,和我们是势不两立的死敌。他们怎么会同意这种任命奏章呢?没有想到此次击败了曹操的进犯之后,朝廷封赏的喜讯会忽然传来。
披挂整齐停当之后,我在甲胄上又罩了一件锦袍,这才赶到郡府。看到郡府外面张灯结彩,我看了不由会心一笑:此番奉先公加官进爵,我们这些随之征战的部将们也是面上增光不少啊。
进入大堂一看,奉先公不在。成廉、魏续、侯成这些身经百战的武将们早已分立两边,无一不是身披锦袍,一脸喜色,准备欢迎钦差的到来。平素里阴阴沉沉的参谋陈宫今天也笑容可掬,身着黑色的文官朝服,双手环抱于胸,一脸期待地望着大堂门口。
我紧挨着魏续身侧站下来,低声问道:“老魏,钦差什么时候到?”
魏续道:“早就到了。还与主公谈了好一阵子,主公刚刚把钦差送走,一会儿就回来。”
我奇怪道:“既然钦差已经走了,为何还要张灯结彩地忙个不停?”
魏续瞪了我一眼:“我说你小子就是不开窍!主公这次高升州牧,能少了咱这些跑腿的吗?自然也要给咱们加俸禄官位之类的,这就叫……”说到这里,他似乎接不下词儿,想了想又抓抓耳朵,迷惑道,“奶奶的,好象叫做什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我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宫闻声转过头来,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然后继续回头眺望。
耳边魏续轻声细气却恶狠狠地道:“看姓陈的王八蛋那一脸官儿迷的德行,这回取兖州这老小子功劳不小,少说也能混个郡太守当当!”言罢“咕”地一声吞了一口口水,眼里倒是充满了羡慕和嫉妒。
此时门口传来鸾铃脆响,我赶忙随着众将一齐肃然而立,奉先公从外面大踏步走进官厅。
奉先公今天也着意打扮了一番,一身绛红色的武官朝服,头带左右双翎的高冠。他龙行虎步地走进来,衣袂随风飘舞,愈加显得相貌堂堂、威武不凡。只是此刻的奉先公面色阴沉,眉脚不断跳跃,显然愤怒之极。
看到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