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湾战争-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应当置身于国际冲突之外。”居然有75%的被调查者是这样回答的。“你
认为谁应是德国今后效仿的楷模国家呢?”是美国吗?只有很可怜的2%的
人同意。是日本吗?也只不过是10%的人同意,那是谁呢?有50%的人列出
了瑞士,其次是瑞典。德国人反美,但对自己国家的公司帮助伊拉克制造毒
气,却很少有人提出抗议。因为那是在“做生意”。
相比之下,日本的情况就更复杂了。日本现在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
家底最富的国家之一,而且日本政府也想做世界政治大国。但海湾战争却使
世人发现,许多日本人仍然更愿意经济上富足,而不主张日本做政治上的巨
人。1月24日,当日本政府宣布再向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追加90亿美元
的援助时,日本朝野顿时闹翻了天。有个日本议员竟不顾礼貌,向海部首相

扔鞋子,一时传为日本的头号政治新闻。
众所周知,日本的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其中大部分来自中东地区。
一旦科威特沦于伊拉克之手,将意味着石油价格大幅度地上涨。日本对于这
一点比别人更为敏感。
海湾危机一爆发,日本就立即加入了反伊联盟,除了从道义上谴责伊拉
克之外,还一度想派遣日本自卫队参加海湾的多国部队。1990年8月中旬,
美国正式向日本提出了3点要求:一是向中东派遣工作人员;二是增加负担
驻日美军的经费;三是研究部署预警机构。美国认为:“美国出兵海湾,受
益最大的是日本。”
实际上,即使没有美国的要求,日本也有出兵中东的考虑。当然,这种
考虑首先是基于日本自身的利益。战后45年,日本已从战败国发展成为世界
上屈指可数的几个经济大国之一。日本国内有一些人,早已不满足于现状,
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跻身于世界政治和军事大国之列。海湾危机似乎为他们
提供了这种机会。海湾危机确实损害了日本的经济利益,而出兵中东,又恰
恰是日本重振军备的绝好时机,这似乎可以看成是日本迈向政治和军事大国
目标的第一步。'更多精彩,更多好书,尽在'5 1 7 Z 。 c O m'
然而,日本并没有马上答应美国的要求。因为这里遇到了一个似乎难以
解决的“技术问题”。战后日本的“和平宪法”规定:“日本不得向领土以
外派遣军队。”8月26日。日本外相中山太郎代表日本政府发表讲话,说为
了对维护国际和平做出贡献,有必要在征得国民同意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宪
法。日本政府此举,立即引发一场风波。在日本国内,许多左翼团体和在野
党纷纷表示反对。在国外,尤其是亚洲地区,一些在二战时期曾遭受日本侵
略的国家也纷纷表态,抨击日本政府的政策。许多新闻报刊连续发表文章,
揭露日本政府的真实意图所在。在国际国内的强大压力下,日本政府被迫取
消了这项考虑。一些人为了出兵海湾而精心炮制的宪法修正草案——得到海
部首相支持的《联合国和平合作法案》也被宣布成为废纸。这场风波使海部
内阁刚刚建立起来的威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一家日本著名的杂志对此发表
评论说,经历了这场风浪之后,“海部之船已开始下沉”。
中东参加反伊联盟的国家,也各有各的考虑,各有各的做法。厄扎尔总
统似乎是“反伊联盟的基石”。当伊拉克军队开进科威特以后不久,土耳其
就勇敢地切断了伊拉克通过其境内的输油管道。在这以后,上耳其一直紧跟
美国,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并主张一旦形势需要,可以毫不犹豫地诉诸
武力。9月,厄扎尔总统访美时,曾对布什总统说:“一旦战争爆发,土耳
其将坚定不移地支持美国,直到萨达姆总统被赶下台为止。”这番话得到了
布什的大力赞赏。
然而,厄扎尔总统的海湾政策在国内却引起不少人的担心和忧虑。如果
一旦对伊拉克诉诸武力,上耳其必将成为“前线国家”,战争将不会给土耳
其带来什么利益。许多上层人士认为:土耳其应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
发,在海湾事态中慎重行事,不宜轻举妄动。对于这些话,厄扎尔总统却充
耳不闻。由于分歧太大,10月11日,土耳其外交部长阿里·博泽尔宣布辞
职;10月18日,国防部长萨法·基拉伊宣布辞职。到12月3日,连厄扎尔
总统亲自挑选并一手栽培的土军总参谋长奈杰普·托伦塔伊也突然挂冠而
去。
沙特阿拉伯这次之所以充当反伊大联盟的军事基地,原因是多方面的。

伊拉克在一天之内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这使得沙特阿拉伯感到了极大的恐
惧。与伊拉克拥有百万雄师相比,沙特那支小小的军队是不堪一击的,它无
法保卫这个王国那些数目巨大的财富。这一点,沙特王族心里比谁都清楚。
因此,它宁愿花钱,请来外国保镖,以防止“伊拉克强盗”可能的突袭。
从美军开进沙特的那一天起,沙特就一再宣布,它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
纯属“防御性”的。当美军集结重兵,不断扬言要向伊拉克动武的时候,沙
特却表明了它的态度:它请美军来,并不是为了进攻伊拉克;如果美军万一
想要动手,必须事前征得它的同意。
9 月2 日,沙特国防大臣苏丹亲王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明确表示,沙特无
意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因为“沙特阿拉伯将不会成为对一个兄弟国家采
取进攻行动的战场”。10 月22 日,还是这位亲王提出了一个建议,建议科
成特以割让土地为条件,换取伊拉克从那里撤军。11 月中旬,这位亲王再次
奉劝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并重申,“阿拉伯民族之间,同是兄弟姊妹,至
于领土问题,可以慢慢商量”。苏丹亲王的这些话,曾引起了美国的惊讶。
尽管随着战争的发展,他一再改口,说是记者转述错误,但有人查对了沙特
官方电台播发的原文,却言之确凿。就沙特阿拉伯来说,它所希望的最佳局
面,就是与伊拉克相安无事,和平共处。这是因为在中东地区,萨达姆拥兵
百万,既牵制了伊朗和叙利亚,又是唯一能对以色列构成威胁的国家,使该
地区谁也奈何不了谁,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这对沙特来说,的确是一
桩好事。如果美军真的摧毁了伊拉克,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而另外几家,
无论谁企图重新称雄,可能都将使中东地区经历一场劫难。这个局面,恰恰
是沙特所害怕出现的。
在所有参加反伊联盟的国家中,英国可谓美国最忠实的同盟军。从海湾
危机爆发以后,英国几乎完全是与美国用同一个嗓门说话。人们普遍认为,
全世界只有英国是唯一一个真诚赞成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的国家。
一些分析家认为,英国之所以如此紧紧追随美国,在海湾问题上采取“与
众不同的强硬态度”,主要原因是:
——近些年来,经济实力庞大的德国声望日高,有取代传统的“英美特
殊关系”之势,而海湾危机中德国态度不明朗,英国抓住这个时机,希望经
过努力来恢复旧趋淡薄的英美关系。
——海湾国家昔日大多是英国的殖民地,这些国家独立后仍与英国关系
密切。科威特与英国的关系更非寻常。此番英国极力主战,也是为了维护。
英在中东地区的传统影响和巨大的经济利益。
——英国石油资源丰富,不依赖中东,对伊拉克没有顾虑。海湾危机爆
发之时,正值英国首相撤切尔夫人访问美国,双方就此事进行了磋商。布什
的助手后来透露,同撤切尔夫人的谈话对布什下决心以武力将萨达姆赶出科
威特起了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海湾战争中英国是积极的参战者,跟美最紧。1 
月17 日凌晨,美军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首次空袭中,英国的飞机便出动了。
在头5 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的1 万多架次空袭中,英国就
占了400 架次,并且损失了5 架战斗机。除美国外,英国损失最大。但是英
国并不因此而不积极投入战争。他们发现“旋风”式战斗机被打下多架,便
改变飞机型号,让“海盗”、“美洲虎”式飞机继续参加轰炸,并在1 月31 
日答应美国B—52 轰炸机使用英国的英格兰一个空军基地。这是美国第一次

使用欧洲国家领土向伊拉克发动进攻,也是B—52飞机第一次驻扎在英国。
英国为出兵海湾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仅开战半个月的统计,就为战争
付出了12。5亿英镑的代价,这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