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清理到死者头部的时候,在头骨右侧,逐渐出现一个金光闪闪的物体,丰晓仔细清理,原来是一个金球,上面隐隐有字迹,丰晓顾不得看,在头骨左侧,发现一个铁函,丰晓刚想拿起,却一触即碎,函中有黄纸一张,丰晓冲王宾喊道:“快把我手机拿来!”
只见丰晓把纸张铺平,上面有墨迹,丰晓接过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约三分钟后,纸张逐渐变黑,最后变成碎片。
丰晓看着手机,读出那字迹,原来是一首《水龙吟》:
京都三月烟花,盼雨住风停雷罢;
轻启柴扉,芳枝掩路,奈何残夏;
柳絮杨花,渐随流水,魂销天涯;
春去了无痕,落英缤纷,伤情处忍泪下;
忽报强虏犯城,越万里,朔边难靖;
关河萧索,漏断难眠,飞鸿惊梦;
孤情三分,一分身寒,两分意冷;
行酒时,最怕戏言,牛角声将军令。
丰晓正在陶醉中,忽听到房屋开始出现“吱吱呀呀”的声音,地面开始出现颤动,“大虎王宾,快跑!”,丰晓一手握着金球,另一首拿着手机,跳出土坑,奔向屋外。
跑出古老六家,古晓青捡起一块水泥,敲打古晓青家门:“晓青,地震了,快跑!”
一会功夫,只见古晓青满面泪痕地跑出来:“我妈妈,去世了!”
“啊?什么时候?有两个小时了吧”
“大虎王宾,还愣着干嘛,把车打着,咱们快走”
丰晓拉着古晓青,钻进车里。
“我妈妈怎么办?”古晓青死活不肯上车。
“等地震过后,我们再来安葬老人家,活人要紧。”
奇怪的是,车子开出古家村后,地面再没有晃动的感觉,只见整个古家村陷入一片烟尘之中,房子纷纷倒塌,顷刻间,一个村庄被夷为平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附近村庄安然无恙。
丰晓在车里看得目瞪口呆,这也太诡异了,这事和自己有没有关系呢?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
王宾启动车辆,四人返回开封宾馆。
丰晓给古晓青开了一间房,古晓青仍陷入失去母亲的巨大悲痛中,悲戚不止,丰晓只得好生安慰,直到天色渐明,古晓青才睡着,丰晓回到房中,拿出那个金球,在卫生间清洗后,仔细查看,原来金球有很多面,每个面上都刻有字迹,依稀认得是:朔寒姓之劲青成斗东两男方敌东堪诗胆右昭西风章上军武城威岚莲石祖芝子在伤其泽拜改仙片城残高昔处合廿高另。
“王宾,拿纸笔记一下”
“丰哥,这怎么读不通啊?”
“没有顺序当然读不通,这得咱们自己解读了”
这时,丰晓的电话响了。
“你好,我是张所长,五分钟后,有人去敲你的房门,你把东西给他”
“啊?”,对方已经挂线。
五分钟后,准时响起敲门声。
一个戴墨镜穿西服的男子走进屋来,“把金球给我,还有你的SD卡”
“哦?”丰晓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东西给他。
这人转身走了。
“不会是纸条男冒名顶替吧”,王宾用笔抵着下巴问道。
“问得好!”丰晓赞道,“不过,电话号码是张所长的,声音也像”
“电话号码和声音都可以作假吧?”李大虎还是不放心。
“我想,纸条男应该不会用如此低级的伎俩,他更不会明目张胆地和国家作对,放心好了”。
此时天色放亮,又有人敲门,丰晓倍加紧张:“难道这才是张所长的人?刚才那人真是纸条男?”
丰晓从猫眼一看,原来是古晓青。
“丰哥,我要回去看我妈妈”,仍是满脸泪痕。
“好吧,大虎王宾,咱们回去看看”
二十分钟后,远远地看见古家村,被黄色隔离带隔离了。周围大批武警和消防官兵在警戒、待命。
古晓青下车直接冲到一个长官模样的人跟前:“同志,我妈妈还在里面,我要进去!”
“小姑娘,我们非常悲痛地告诉你,我们在现场发现,半甲罡村所有人全部遇难,我们正在清理遗体,请你节哀,我们非常理解您的心情,但是请配合我们的工作,请你到工作人员处留下你的联系方式和你亲人的特征,便于我们以后联系你,记录完后,请你等待我们的消息,我们会主动联系你。”
古晓青只能到工作人员处留下信息,望着一片瓦砾的村庄发呆,她在想什么呢?她的快乐童年?和她相依为命的妈妈?还是自己从此无依无靠?
古晓青靠在车头,两行泪水悄然滑落,身体微微发颤,丰晓走过去,拍拍晓青的肩膀:“晓青,节哀吧,进车里去,别看了”,丰晓把古晓青扶到后座处,古晓青仍泪流不止。
丰晓来到那个长官模样的人面前:
“同志,这个村是发生地震了吗?”丰晓问道。
“目前正在调查中,暂时没有结论”。
只见很多消防官兵在村里清理倒塌的建筑,清理遗体。
丰晓只得返回宾馆,等古家村方面的消息,再处理她妈妈的后事。
回到宾馆后,丰晓一头扎在那首词中,却发现,除了蹩脚的措辞外,似乎也没什么信息,从词牌和结构来看,那首《水龙吟》应该是宋朝的无疑。
倒是那一对杂乱无章的字,值得研究。
经过一整天的研究,并且在宾馆电脑上查找了相关资料后,丰晓初步将文字分成两段,并组合如下:
军武威敌胆,
右昭西风岚,
莲石祖堪劲,
青廿高朔寒。
其余的文字,应该是一段话:“另片残诗在高仙芝子东城处,合之方成,斗东城两伤,东城改姓昔,章泽男拜上。”
首先,那首诗丰晓没看出什么门道,倒是这段话,引起了丰晓的注意。
这段话中有三个重点,第一个:高仙芝。
经过查资料,丰晓了解到:
高仙芝:唐朝军事将领,高句丽人,唐玄宗时期,阿拔斯王朝借西域诸国不满唐朝的统治,乘机介入,他们知道,要控制中亚,就必须击败大唐王朝。而唐朝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决定先发制人,因为唐朝知道,要取得中亚霸权,必须削弱正在崛起的阿拉伯势力,遂命高仙芝率安西都护府的两万汉军,与一万葛逻禄雇佣军,从安西出发,经过三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今天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附近,而阿拔斯王朝组织的阿拉伯大军等待多时,派遣十万大军,双方在城外河两岸展开了决战。
三万对十万,战役前期,唐军竟稍占上风。
那时的阿拉伯军力,也已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大马士革弯刀和阿拉伯马,让阿拉伯骑士可以蔑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军队,但是,这次,他们遇到了唐军,手握陌刀的唐军。
两个东西方巅峰帝国的对决开始了。
阿拉伯联军先后发起七次进攻,均被唐军击退,但是由于阿拉伯联军的兵力实在太多,唐军始终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相持中,唐军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发生了:雇佣军的叛变。
据考证,可能是阿拉伯联军买通雇佣军、贿赂的结果。
雇佣军的背叛成为战役的转折点,叛军从背后包围了唐军的步兵,切断了与骑兵的联系,唐军骑兵由于失去了弓弩手的支持,此时阿拉伯重装骑兵开始集中突击唐军的指挥核心,连日征战的唐军在内外夹攻下,终于支持不住,在双方大战四天四夜后溃败了,高仙芝仅引千余人生还。
搜到这段历史,丰晓不禁热血沸腾:想我中华祖先,唐代的势力竟曾染指中亚远达哈萨克斯坦,我伟大中华何时能复兴啊?!
传说中的陌刀又出现了,此生我能不能有机会看到陌刀呢?丰晓在网上搜了一下陌刀的资料:
陌刀,中国长刀的一种,双刃,重约11公斤,为步兵双手所持的兵器,刀刃采用特级弹簧钢,刀面整体发蓝,陌刀作为唐代重要的军用物资,民间严禁私造和私藏,组成陌刀阵后,挥刀“如墙而进”,战斗力极其强悍。
那段话的第二点:东城改姓昔。
高仙芝的儿子高东城改姓昔?这让丰晓百思不得其解,上网搜索一下,中国没有昔姓,昔姓最早是朝鲜半岛上的一个贵族,大概在南北朝到隋朝那段时期,如果再联想到高仙芝本身就是朝鲜族,那么高仙芝的儿子改姓昔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19章
那他为什么要改姓昔呢?似乎高仙芝的这个儿子历史上也没有记载,如果他继续在唐朝的官场上跟着父亲混,那是不可能改姓的,朝廷不会同意,唯一的解释,是高东城准备重返朝鲜半岛。
那么为什么高东城要重返朝鲜半岛?他想干什么?他父亲高仙芝知道吗?唐朝知道吗?如果他真想返回朝鲜半岛,他做了哪些准备?他有没有一个详细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