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球上除了人类,还有没有其它智慧物种?科幻作家对这个问题的发挥,构成了一大类题材——非人智慧物种。这也是一个进化论题材的“变异”。
该题材里被使用次数最多的,莫过于野人了。它们被描写成智力介于人猿之间的进化缺环。当然,超越科幻范围之外,世界各国也都有关于野人的传闻。只不过从未得到证实。
中国最早描写野人题材的科幻小说,是童恩正创作于六十年代的《雪山魔笛》。在喜马拉雅支脉康格山的天嘉寺里,红教高僧拉布山嘉措留下一只人骨制造的“魔笛”,据说可以用它召唤“山精”。二十世纪科学昌明时代,一只考古队来到这里,通过魔笛唤来“山精”,原来是一群进化停留在一百万年前的猿人。
野人题材里较为晚近,内容很丰富的作品,要属美籍罗马尼亚作家波贝斯库的《接近亚当》。该书创作于九十年代中期,背景很“现代”。一个白人考古学家在玛埃斯特拉山中进入野人部落,和他们混熟。并且帮他们反抗白人野心家的侵害。作者熟知古生物学,对野人生活习性的描写非常忠实于科学。除了一点:它们并没有生活在今天。
英雄所见略同,四川女作家徐渝江新推出的《月光下的呼唤》,讲的也是一个文明人进入野人部落的故事。只不过这个叫“明”的学者在野人群里生活了十年,甚至不愿返回文明社会。那个部落就存在于因野人而鼎鼎大名的神农架。他们有住房,有简单的农业、医术,有语言,甚至有原始的诗歌。除了交换食盐,他们不需要和人类打交道,也反感和人类打交道。小说里甚至有几处人与野人的恋爱故事。
野人毕竟还是“人科”,一些科幻作品超越了这个范围,描写了地球上的其它物种里的智慧生命。还是那位伟大的斯威夫特。他在将近三百年前便贡献了许多至今不衰的科幻题材。在《格列佛游记》第四卷里,斯威夫特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由马建立的文明——慧斯马国。这个马族国家位于南纬四十五度,距马达加斯加不远的印度洋里,与周围隔绝。主人公格列佛被叛乱的船员抛弃到这个大岛上,遇到了文明的慧嘶马人。“慧嘶”这个名字,其实就是马的叫声。它们建立了使用石器的文明社会,尚不能使用金属,更不能建造船只,所以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的岛。慧嘶马们吃熟食、能够建立房屋,有社会等级。
在那里,还生活着丑陋肮脏的野兽yahoo!对,原文就是这个词。不知道雅虎网站的创业者们是否爱看《格列佛游记》。Yahoo实际上就是人。慧嘶马们向格列佛介绍,该国以前没有yahoo。许多代以前,最早的两只yahoo出现在烂泥里,然后繁衍开来。文明高贵的慧斯们从来没有发现yahoo有些许智慧的表现,所以就训练它们作牲畜。而格列佛不得不搅尽脑汁,反复证明自己有智慧。到最后,他却被慧嘶们的诚信友爱征服,即使回到英国,仍然视同类为野兽。
二百多年后,法国科幻作家彼埃尔居尔的《猿猴行星》是这方面的经典。小说里出现了一个猿猴世界,在那里,猿是文明生物,而人是野兽。掉到这里的几个人类宇航员,只有主人公通过努力,证明自己不是野兽。小说作者使了一个障眼法,以宇宙漂流瓶的形式讲这个故事。开始令读者以为它是一个外星世界。结尾处却暗示这个“外星世界”其实就是地球。
1968年,当它第一次被搬上银幕时,编导在结尾处展示了倒塌的自由女神像,点明这个猿猴星球就是地球,宇航员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穿越时空,进入人类自我毁灭后的未来。不久前它第二次被搬上银幕,猿猴文明的祖先更成了地球人太空飞船搭载的实验动物。当年,达尔文宣布进化论时,许多人嘲笑他把猴子当祖先。而在《猿猴世界》里,猿类科学家则认为,猿类文明是从人类文明进化来的。这种巅来倒去正好体现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本意。
好莱坞还曾经给《猿的星球》拍摄过一个续集,那是原作者没写过的故事,对原著多少是个补充:泰勒的飞船被猿类科学家驾驶,回到人类时代,人类抓住它作为实验品,从他们那里得知人类未来命运,便决定杀死猿人,保护自己。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捷克科幻大师卡尔恰佩克创作了《鲵鱼之乱》,也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鲵鱼是一种两栖类动物。真实的鲵鱼都生活在淡水里。在小说里,一位叫许泽的古生物学家根据化石,断言存在着一种生活在浅海的鲵鱼。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只英国军舰在澳洲附近的小岛上,发现了生活在湖里的一群鲵鱼。他们捕杀了绝大部分,仅余两只养在水箱里带回家研究,中途却被它们在印尼海域逃脱。
一百年过去了,一个名叫万托赫的捷克船长在荷兰殖民地印尼作珍珠生意,从马萨岛一个被当地人称为“鬼湾”的地方,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浅海鲵鱼。这些鲵鱼有手指,可以操作,善于学习。万托赫教它们用刀子杀死鲨鱼自卫,代价是捞取珍珠。后来,他游说犹太商人邦迪,秘密将鲵鱼运到太平洋许多自然珍珠出产地,为他们取珠。
数年后,拥有自卫武器的鲵鱼以几何数字繁衍开来,并且学会了说话、使用枪械、炸药、甚至开始使用机器加工产品。极少数鲵鱼还能接受高等教育!列强为了争夺势力范围,纷纷用鲵鱼来建设海底基地,结果将大量武器提供给鲵鱼。
由于生育速度太快,鲵鱼的生活环境日益紧张。它们又无法进入深海生活,于是,开始在大地上炸出沟壑,引入海水,形成浅海。美国的东海岸、中国的长江流域都成为它们的侵略对象。人与鲵终于开战。其结果,人类被迫退守在高山上。只是因为鲵鱼世界自行分裂,互相残杀,人类才得以苟延残喘。
与此类似,在郑军的短篇《烟尘纪公园》中,几千万年后人类已经灭绝。鼠类成长起来,建立了以地穴为基础的文明。在鼠人古生物学家那里,古人类灭绝的原因不详。有传说认为,在荒野里还存在着“野人”。而古生物学家则用基因技术复制了古人,放在“烟尘纪公园”里展览。当然,这是对《侏罗纪公园》的反讽了。
在进化论题材中,奥尔迪斯(Brian W。Aldiss)的《温室》独树一帜。它以描写植物进化为主题。由于地球的一边永远对着太阳,形成了温室效应。植物变得十分巨大,不少植物可以捕食动物,有的还能移动,甚至有飞行植物,可以用丝线挂到月面,令月球上也有了植物和氧气。有一种蘑菇形的植物,演化成植物智慧生命,可以控制人体。相比之下,人类不仅没有丝毫变化,甚至文明也退化了,倒退回原始部落社会。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一编:生命与人(6…5)
第六节:人工进化
当年,达尔文受农业畜牧业选育良种实践的启发,创造了进化论,认为上帝肯定是位超级良种选育师。今天,在一些科幻作品里,科学技术给了人类以雄心,欲与天公试比高,以人工技术方式推动物种进化。
大家知道,达尔文有一位雄辨家朋友赫胥黎,为进化论的推广贡献不小。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科幻宗师威尔斯正是赫胥黎的学生。于是,他当仁不让地在作品里宣传进化。威尔斯在《莫洛博士岛》(The Island of Dr。Moreau,1896)里最早描写了人工进化:莫洛博士潜在荒岛上,将野兽改造成稍有智慧的“兽人”。当时没有基因科学,威尔斯只能用器官移植的思路来描写这个故事。
在《神食》(1904)中,人工进化的对象变成了人类自己。这部小说的构思是,人类拥有无限成长的可能性,但却被后天环境压制了。“神食”便是一种恢复这种成长天性的药物。服用它以后,任何生命,包括人类都可以生长出高大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个头。最终,一群几十英尺高的新人和旧人发生战争,并开始创立新人的世界。
当然,上述作品大多有意无意忽视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方面,只描写变异,而不描写环境变化导致的自然选择。似乎单靠变异就能够形成一代新人。在另一些科幻小说中,则是地球环境的变化强迫人类去改造自我。在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科幻名著《第四纪冰河》(1958)中,由于地球两极冰冠逐渐溶化,迫使人类对自己进行基因改造,以成为能够在海洋中生活的“水栖人”。
王晋康的长篇新作《海豚人》讲的也是类似的故事:一颗极近距离的超新星爆发毁灭了人类,仅有一万多名碰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