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幻纵览-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自然界,许多生物也有冬眠的习性。一些恒温动物(哺乳类与鸟类)在寒冷冬季时其体温可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几乎到零度),全身呈麻痹状态,在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体温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的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精粹本》311页)称为冬眠。

冬眠现象能够吸引科幻作家注意,是因为生命可以被冬眠延长。理论上,极深的冷冻延缓新陈代谢的速率,细胞分解、老化的速度都大大下降。这样,在主观上,你睡八个月、八年的觉,和睡八小时的觉没什么区别。甚至,深度冰冻状态下人大脑活动也被抑制,并不作梦,可谓夜长而梦不多。

当然,人毕竟不是冬眠动物,人的致死温度在摄氏二十六到二十九度间。不过,这不妨碍科幻作家笔下出现了种种人工冬眠的设想。

早在1926年,前苏联科幻大师别利亚耶夫就在短篇科幻小说《休眠》中,提出了用人工冬眠保存活体的设想。短篇科幻《失踪的哥哥》由中国大陆作家叶至善创作,被视为五十年代中国早期科幻代表作之一,题材就是人工冬眠:十岁少年张建华突然失踪,遍寻不见。十五年后,公安局在一个冷库的深处找到了冻僵的张建华,他仍然保持着少年时的模样,并且有生命迹象。科学家经过努力将他复活。虽然这只是一次事故,但已经包含着通过技术手段导致冬眠的萌芽。

不过,使这个设想广受关注的,则是美国作家RCW爱廷杰1964年出版的《不朽的期望》。他在这部作品里,完整地提出了人工冬眠的基本思路:用液态氮来冷冻绝症患者的身体,将之长期保存。直到有一天,医学上找到能够治愈这类绝症的方法,再将他们复活出来。

后来,人工冬眠成为科幻作品中的常见技术,而其目的也超过了最初治疗绝症的范围。在宇航题材科幻作品里,人工冬眠成了某种“标准配置”。比如,描写跨恒星系的超远程宇航,如果人类一时制造不出亚光速飞船,那么,让宇航员在人工冬眠中度过几十上百年,到目的地后再被唤醒,便是最佳方案了。

谢菲尔德在长篇科幻小说《夜抚之间》里,描述了一群科学家为了实现人类飞往其它恒星系的梦想,深入地研究人类进行“冬眠”的可能性。

在《异形》(Alien)等经典的宇航科幻影片里,人工冬眠都是主要技术背景。《异形》第一集结尾,主人公瑞普丽消灭了“异形”,进入人工冬眠。第二集开始被唤醒时,已经在宇空中漂流了五十七年。

即使不去那么远,仅仅在太阳系中旅行,人工冬眠也不无助力。当然,在这类作品里,宇航员们没有亚光速飞船可乘。在《2001太空漫游》(200lA Space Odyssey)中,阿瑟克拉克(Arthur C。Clarke)就让他的宇航员们在睡眠中度过了前往木星的寂寞旅程。

在有些科幻小说里,人工冬眠充当了变相的时间旅行器。当一个人深眠几十年上百年后醒来,肯定进入了另一个时代。当然,他不能象乘坐真正的时间机器那样自由穿梭,只能购买前往未来的“单程票”。在《超时空战警》(Demolition man)中,警官斯佩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判“冷冻刑”,长眠三十多年,被唤醒于2032年,进入一个超过他想象的陌生世界。

慢慢地,在科幻作家笔下,人工冬眠的期限越来越长。法国科幻作家巴尔雅维尔在《漫漫长夜》(又译《冰人》)中,创造了人工冬眠时间的“科幻记录”。在这部充满感伤气氛的科幻小说里,几十万年前人类曾经达到了远比今天高超的技术文明。但仍然是物质强大,精神虚弱。一场世界大战毁灭了那一代人类文明。在文明灭亡前夕,一个大学校长从亿万国民中遴选出“男一号”和“女一号“,送入人工冬眠装置,以图在日后复兴文明。结果,由于地轴在大战中变化,这个装置被深埋在南极洲的厚冰下面。整整过了几十万年,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两位古人才被联合南极考察队挖出来,其中的女性被复活,向后人讲述那个时代的历史。

《蝙蝠侠》(Batman)第四集《蝙蝠侠与罗宾》中的反角,由施瓦辛格扮演的“冰冻先生”,也与人工冬眠有着不解之缘。他原名弗利斯,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生理学家。妻子身患绝症,弗利斯准备将她冷冻,以便在未来时代里救活。但因为事故,自己坠入冷冻液。从此性情大变,甚至想把整个城市冰冻起来。

人工冬眠的关键在于“深冷速冻”。温度一般被设定在零下一百多度。降温时间虽然不太明确,但都被注明是“极短”。由于人体内大部分体重属于水分,而水分大多存在于细胞里。如果冷冻的温度不够低,冷冻时间又过长,细胞里的水结成冰晶,就会破坏细胞结构。这个技术细节被香港科幻作家黄易运用到作品里。在《兽性回归》中,一个外星生命穿越异度空间来到地球,附身在一个印弟安人身上。他不仅邪恶、强大,而且有超级生命力,即使把身体焚烧,仅余几个细胞,仍然能慢慢生长出全身。最后,凌渡宇将外星恶魔诱入人工冬眠装置,将温度设定在零下四十八度,最终彻底毁灭了他的每一个细胞。

或许在未来,金钱才是这项技术投入实用的瓶颈。不要说冷冻活的人体,就是目前医院里维持植物人生命的费用,已经不是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了。美国作家斯特布尔福特在科幻小说《出世莫急》中,着重探讨了这项技术在经济上的可能性。

这篇作品里,主人公亚当齐莫尔曼为了通过人工冬眠达到不巧的梦想,从壮年时辞职开始商业投机,坑蒙拐骗无所不作,为的就是在自己身体仍然健康时,能够筹集巨额资金,建立一个基金会,给自己的身体支付长达几千年的保管费。可笑的是,当他入眠后,这个基金会的管理者在运作资金的过程中变得非常富有,他们不愿意亚当醒来,恢复对自己财产的控制权,结果让他长眠了一年又一年,直到公元四十七世纪,长寿技术终于到达了最后的完美阶段,才让他复苏。而在二十世纪同期保存的十二具冰躯中,只有亚当这一具因为有足够的金钱保证,能够维持到复活的那一天。 

如今,医学家已经能够低温保存血液、精液、器官,使它们长期保持活性。更有几十个美国人自愿在死后进入人工冬眠状态,期待从未来中复活。对于后者,专业医学家讽刺说,这只是一种狂想,它们和冷冻中的牛排没有区别,不存在复活的可能性。当然,想像力永远是科学进步的引挈。笔者很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有人从人工冬眠中醒来,哪怕仅仅是持续几天的实验性人工冬眠。

第三节:整形与美容

整形与美容?科幻作家们也关心这种低俗的问题吗?是的,不过,科幻作家们更关心的,是一个人通过改变外形,获得全新的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其实,即便现实中不怎么“科幻”的整形医学和美容术,也都有上述作用。科幻作品则把这种作用夸张到了极致。

前苏联科幻大师别利亚耶夫曾经创作过长篇科幻《找回自己脸面的人》,堪称这一题材的经典。主人公普雷斯托是个奇丑无比的侏儒,但却因此成为好莱坞著名丑星。功成名就后,普雷斯托不甘这一生以丑媚俗,求助于医学家佐恩先生。后者建立有自己的理论,认为人的先天遗传潜力如果完全释放出来,每个人都是健康而美丽的。几乎所有畸形都来自于后天影响。而他可以通过刺激内分泌的方法,激活这些先天潜力,使人“找回自己的脸面”。

在佐恩医生的帮助下,普雷斯托成功变化成一个高大,英俊的小伙子,但却失去了在影坛的地位:人们不能接受一个漂亮的他。几经努力后,新的普雷斯托终于还是成功转形,奠定了自己在演艺界的新地位。

这部长篇在人性刻划上十分深入,对由于外形改变而带来的种种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探索。当然,它在科学方面的构思也很有价值。今天,医学家虽然还无法通过激活内分泌系统,导致外形上有如此重大的变化,但已经可以通过激活人体干细胞,使中老年人恢复一定的青春活力。

象这部作品里揭示的那样,在这个还很重视外貌的社会上,整容往往带来社会地位的改变。在惊险电影《变脸》(Face off)中,我们发现,容貌原来远比品格、能力更能决定我们的社会身份。侦探西恩亚契抓获了恐怖份子凯斯特罗伊。为了寻找关于定时炸弹的关键情报,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