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刚嬉闹着由齐曦尘拿着淋浴头给文昊洗了头,擦拭着头发被齐曦尘推出洗漱间,文昊随手打开了电视,重生人士不是重生电脑,脑海中有些东西很模糊的记忆着,每天观看世界新闻、国内新闻内新闻⌒内新闻会最大程度提醒他回忆起那些模糊的记忆。
一边垂着头擦拭着头发一边坐在床侧,电视中传来的声音突的让文昊身子一震,毛巾脱手顺着身子掉在地上,双目中露出愤怒的神色,身子不由自主的颤抖着。
译当年,这只不过播了几遍就消失在公众眼前的新闻,在没有网络咨询爆炸的时代依旧愤慨万千民众的一则新闻,一则让所有华夏儿女怒火燃烧的新闻。
残害华夏居民与华侨的凶残行为震惊世界,文昊没有忘却不记得具体的日期,一股无力感从心底深处冒出来,纵然是手握重权的一方大吏又如何,能说你们离开那吧,那里的人会凶残的残害你们生命。谁信?
作为重生人士,文昊有一种负罪感,与能力没有关系,先知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事件发生的负罪感,或许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新闻中的报导很侧面,很笼统,在后世网络上的图片文字确实血淋淋的,每每看到那一幕文昊都会义愤填膺,大有一种扛枪灭了丫的冲动,那时候的他只能想想,而现在,文昊有了实现它的资本和能力。
此时的文昊有一种不知名的情绪轰然间填充整个胸膛,势要喷泄而出。
齐曦尘被文昊吓到了,从认识到现在从没有见过他露出这般狰狞的表情,双目之中露出的杀气吓坏了齐曦尘,急迫的跑上前关心的问道:“文昊,你怎么了?”
暂时平复内心的情绪,文昊来到了南宫的房间,到了那里之后只说了一句话:“我要去。”
此时南宫屋内的电脑播放的也是同样的画面,他深吸了一口气关闭电视,盯着文昊看了半天才缓缓说道:“以你现在,不合适。不是实力,而是能否在那之后走出来。”指了指心又指了指脑,十四岁的少年,能够承受那般的杀戮之后重新走入正常人的世界吗?
“早晚不都要面对吗?你不是说过吗,我不该选择本末倒置的训练方式吗?这一关过不去,跟你这几年岂不是完全在浪费时间。”
打上背包,压住了韦猛将他留在罗雅静身边,将游戏厅电脑房的事情交给冉三,与文昊再一次踏上了征程,南下的征程。
一曲静伐词》,罗雅静依旧用这种方式为儿子送行,词曲婉转带着期待,也带着心痛……
PS:感谢悠悠的落叶打赏!
345文学
第七十六章 一张照片
一九九八年五月,文昊离开了松江,至此任何人都再也没有一点关于他的消息,如人间蒸发一般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中⌒些事情还在发生,有些愤怒还在延续,有些舆论还在坚持……
七月,本世纪第三次大型洪涝灾害爆发,受灾区域持续增加,受灾群众持续增多,无数的解放军官兵投入到抗洪之中,全国上下支援长江流域。随着灾害的推衍,从南到北全国性的洪水灾害爆发,黄河流域,东北松江流域都爆发洪涝灾害,无数的百姓深受灾害侵扰,一时之间,举国上下开始了自救征程,一幕幕感人的事迹在各地上演,一个个平凡的生命书写着绚丽的篇章,一个个橄榄绿为身上的军装描绘最灿烂的色彩……
在这场抗洪救灾的战斗中,有着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发生,但更多的则是一个个默默无闻的无名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国家,扛起了民族,扛起了所有的百姓安危。
在洪峰一次次冲击着警戒线时,官兵百姓用泥泞的身影告诉即将到来的洪峰,我们不会妥协,我们一定会胜利。
一袋袋沙袋抗灾肩膀上,磨出了血迹磨出了红肿磨出了无怨无悔。年轻的解放军用他们的誓言续写着他们的忠诚,当地的老百姓用身躯捍卫他们的家乡,而还有一些人呢?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做着一些什么,没有报酬没有荣誉,他们本可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本可以活在净土之内,他们身上既没有穿着军装,这里也不是他们的家乡,甚至遇到握生命丧失后都没有人会记得有这样的人存在。
或许可以将他们称作自愿者,或许更准确点可以称呼他们为华夏人民,见到洪水冲垮了房屋冲毁了堤坝冲走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相信每一个华夏人都会在心底涌起一股我也要上去的冲动,那一声声啼哭一张张无助的面孔,华夏子孙心连心,这一刻没有人感受不到那种团结一心的决心。
八月,洪灾泛滥。黑山口,洪水一次次超过警戒线,军民们一次次挡住了洪峰的侵袭,他们没有退路,一旦这道防线被水工攻破,一座地级市十几个乡镇四百多万的百姓将会**裸的摆在洪水面前。
军民们吃住在堤坝上,每一次得到暂时安全的消息后每一个都会露出最灿烂的谐,然后安心的靠在堤坝上睡上一小觉;而让不好的消息到来时,吃顾不上吃,喝顾不上喝,嘴里叼着馒头身上扛着沙袋,手上满是泥浆也顾不得,不少都被顺着馒头吃入肚中。
没有时间,真的没有时间,一秒钟都有可能改变几百万人的命运,真正的争分夺秒在此刻完美体现。喊着杂乱的号子给自己以及身边的人鼓劲助威,平日里高高在上的领导们此刻也会与军民站在一起,誓与堤坝共存亡,这不关乎任何东西,一颗良心。
东南军区某师英雄连,在黑山口堤坝奋战了十几天的他们早已透支了体力与精力,一杯热乎乎的白开水在这里都成为了奢侈,能够在吃饭的时候喝到热汤这顿饭就算吃得不错了。
新兵战士小洪只有十七岁,本就不太壮实的身板经过这十几天的奋战早已乒不堪,作为城市兵他曾经埋怨过部队的床太硬伙食太差,可在此刻他觉得那一切就是天堂,真的很想饱餐一顿好好的睡一觉,可他不能,因为有一个如同标杆般的人物刺激着黑山口所有的军人,不论新兵还是老兵。
“连长,你说他是不是跟我年岁差不多。”这句话在这十几天中换汤不换药的在新兵口中道出。
一条早已被泥浆挂满的牛仔裤,一件早已被沙袋磨破的T恤,一张青涩却满是坚毅的脸颊。
黑山口的抗洪战役打响后,这道身影就在最前线搬运着沙袋,最开始没有人注意到他,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们一**的被换下,这道身影依旧在,战士们几个小时就需要休息一下的时候,还是会看到那道身影在与下一波的战士一同搬运沙袋。
问过了附近的老乡,没有人认识他,操着一口东北口音,渐渐的他成为了战士们学习的榜样坚持下去的标尺,尤其是小洪这样的城市兵,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哪里经受过这样的场面,多少人面对着波涛汹涌的洪水腿软,多少人想到过退却。
一次洪水冲开了一道缺口,汹涌的洪水冲走一个个被投掷下去的沙袋和重物,当团长政委营长指导员做表率手扣着手跳入洪水中时,百姓们愕然了,新兵们愕然了。
那年轻的身影作为第一个非军人跳入了洪水中,点燃了所有人一生可能都无法点燃的勇气。那抡着重锤不断轰击木桩的画面中,洪水冲击着他们的身躯,表情狰狞身上全部被侵透,迎着一**袭来的浪用生命捍卫最后一道防线。
有记者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本来他想要军人的荣耀来作为主题,可在照片中有着那道普通人的身影,让他茫然了,当完成报社派发的新闻任务后,记者也选择放下了相机投入了数十万军民之中,充当那一粒大浪淘沙中坚忍不拔的沙粒。
十几天,黑山口完成了属于它最重要的使命,城镇中的居民几乎全部撤离。上面传来准确的消息,下一轮洪峰将会彻底超过黑山口的承受力,在堤坝上的百姓们开始了有秩序的撤退,很多人心中都明白,努了十几天这里要守不住了,尽管他们完成了任务,数百万的民众顺利转移,可看着那磨破的双掌,满是血痕的肩膀,浑身的泥浆,没有人愿意放弃。他们都想坚守到最后一刻,奇迹说不准就会发生。
这份坚持,让更多的人选择留了下来,本来这就是一项握的命令,谁也未曾想到会有这么多人主动留下来继续加固堤坝,冒着生命握进行着握系数很大的任务。
家人,家园,家人撤离了,可这后面曾经的灯火通明是我们的家园。
文昊靠躺在沙袋上,双眼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