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邦大传-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无法判断韩王信是否有心投降,但刘邦以前线主将存有二心,将危及国家,正式派钦使指责并警告之。

9月,韩王信怕刘邦追究责任,乃全军向冒顿投降。冒顿也率军南下,攻陷了句注及太原,并包围韩国首邑晋阳。

攘外先安内,建立皇权尊严

匈奴的严重威胁已令刘邦不得不加以正视了。

但楚汉相争刚告一段落,王朝的权威未立,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如何有效建立皇帝权威是当前第一要务。

刘邦出身楚地,本来便比较不讲繁文缛节,加上所带之班底出身不高,直接的感情更重于礼节。

进入关中后,刘邦第一件工作,是废除秦国的苛刻法令,一切以简易为主。

就管理上而言,这样虽较能够使混乱的局面归于安定,也使新附属的团体较容易心安,但宫殿上的礼节却因此而全无。加上功臣们大多属武将,动作粗野,特别每在争功上面,闹得脸红耳赤。那些心里郁卒的,常借酒浇愁,醉了又大声吆喝,甚至拔剑击柱,弄得朝廷上鸡犬不宁。

连一向大而化之的刘邦都逐渐受不了,他经常有意无意地逃避上朝,使朝廷工作效率也受到影响。

萧何于是推荐鲁国儒者叔孙通作宫殿礼节的规划。

叔孙通是周王朝的王族,本为姬姓,祖先世代在鲁国为大夫,后称为叔孙氏。

不过,礼节却也是刘邦最不喜欢的事。

在晋见皇帝后,叔孙通表示:

“儒者虽在进取方面的力量较不足,不过合于乱世,但却颇有利于守成,对和平时期力量的凝结有很大帮助。

“蒙皇上准许,微臣将征调鲁国的儒者,配合微臣的弟子们,共同来起拟朝廷礼仪。”

刘邦:“这会不会太难啊?”

叔孙通:“五帝和夏商周三王在礼乐仪式上,都有很大不同,因时世和人情的需要,有简单也有繁重的,微臣认为不妨采用较简单的古礼,与秦国的繁文缛节稍有不同。”

刘邦:“是可以试试看,但要尽量的简单,要考虑我能够作得到的啊!”

叔孙通乃征调鲁国的儒者三十余人,配合数位富于经验的朝廷礼仪专家,再加上弟子数百位,西入关中,先在野外设营寨,专门研究新订的朝廷仪式。

一个多月后,叔孙通便向刘邦报告,可以先观摩试演了。

刘邦看完后,也亲自下场操练一番,便高兴地对叔孙通表示:

“这个程度,我还可以接受。”(|。。)

便下令所有官吏,同叔孙通共同操练学习。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2个月后,正好是新年度开始(高帝7年10月),新建筑的长乐宫也完成,诸侯和群臣扩大举办朝贺的仪式。

这正是试行新订朝仪最好的机会。

所有诸侯、大臣、将领都先在宫殿门外等待。

由宫廷的侍从人员,依照事先安排好的位置,依次序引入宫殿门,并分东、西两边朝列。

侍卫的郎中和中郎执朝侍卫,分阵排列,林立于廷中。他们全副武装,并持兵器,旗帜鲜明,由殿门到皇帝主殿间,共有数百人,气氛严肃。

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依次排于西方,面向东。

文官由丞相率领,依官职高低排列于东边,面向西。

接着才宣告皇帝辇车出房,百官持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官吏,依次序逐一奉贺。此时,每一个人都为礼仪之庄严而震恐不已。

朝礼毕,置酒宴,依礼节,不得饮至酒醉。诸侯百官坐殿上,先低头敬礼,再仰头行祝酒礼,以尊卑之次序,一个接一个向皇帝敬酒并祝健康。

每人饮九杯后,侍从官便宣布罢酒。

这时,御史举法为评判,如有动作不合礼法者,便喝令离去。

君臣置酒终日,无人敢失礼哗乱,与往常的闹酒喧哗完全不同。

刘邦大为感动,当廷表示:

“我到今天才真正知道身为皇帝之尊贵啊!”

于是拜叔孙通为奉常,掌宗庙仪礼,并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尝事奉过二世皇帝,后投奔项梁,项梁死后归项羽,刘邦攻入彭城后,投降刘邦。

刘邦兵败西归时,叔孙通仍跟随刘邦进入荥阳。

叔孙通常着儒服,刘邦颇为讨厌,叔孙通乃改穿楚制短衣。刘邦以其颇懂变通之道,和一般儒生不同,乃特别喜欢他。

叔孙通有弟子百余人,但他从未向刘邦举荐,每有引进人员都是些作过强盗或勇武好战之辈。弟子们因而在背后大发牢骚:

“跟随老师数年,如今好不容易在汉王手下工作,他却又从不引荐弟子,专推荐一些不学无术的狡猾之辈,真不知道这位老师是干什么的?”

叔孙通听到了,一点也不生气,他笑着表示:

“汉王现在正拼着命在打天下,你们这些儒生真的能为他战斗吗?我优先推荐的自然是那些能斩将案旗的勇士了。

“你们其实也不用气馁,稍有耐心等待些时刻吧!我是不会忘掉你们的。”

等到长乐宫的朝礼初演完毕后,叔孙通才向刘邦建言道:

“诸弟子跟随我很久了,对礼仪颇为熟悉,这次仪典也有不少是他们共同设计的,愿陛下赐他们以官职。”

刘邦乃将所有儒生均封为郎官,负责朝廷礼仪。

叔孙通更以刘邦所赐之五百斤金,尽分授诸儒生,儒生至此寸对叔孙通大为赞赏地表示:

“叔孙先生真是圣人,能知当世之要务,是值得跟随的大人物啊!”

御驾亲征,刘邦冒顿

皇权既已确立,刘邦必须集中力量以对付勾结匈奴叛变的韩王信,否则王朝威风将告不保。

刘邦准备御驾亲征,以樊哙军团为先锋,北上攻击韩王信的军队。

韩王信自恃猛勇,和樊哙会战于铜鞮。刘邦亲自赴前线指挥,汉军士气旺盛,韩军不敌,主将王喜阵亡,韩王信亡走匈奴。

原属赵国的白土人曼丘臣和王黄等人,拥立赵王室苗裔赵利为王,并收编韩王信残余兵马,和韩王信及匈奴暗中联合攻打远征的汉军。

冒顿单于令左、右贤王各率领万余骑兵,屯于广武以南,响应王黄等号召,并向晋阳附近进击。

樊哙率军猛击之,匈奴败走,但很快又再结集。樊哙下令北击之,不料却碰到大寒流来袭,雪片如大雨般落下,天寒地冻,士兵无法执兵器,乃下令休战,驻屯于晋阳。

刘邦也在晋阳坐镇,指挥大局,等待气温回升,便再发动北伐。

冒顿也赶往前线,驻屯于代谷。

这时刘邦派出探马,前往探查冒顿的实力。

冒顿有所警觉,故意藏匿其壮士及肥腴牛马,只呈现些老弱残兵和瘦弱畜牲。

汉军情报人员回以匈奴势弱可击,刘邦为慎重计,再派出十余批人马去刺探,但所得的情报皆相同。

刘敬(娄敬)长年在边疆作贸易,自认对匈奴了解较多,乃提议由自己亲自出使冒顿营寨,以探虚实。

不久,天气转暖,但刘敬还未归来。

依情报,冒顿畏惧汉军北上,有意撤营。

御前军事会议中,诸将均称匈奴可击,如果等刘敬回报,必丧失时机。

刘邦乃亲率32万大军北上,到达北方军事重镇句注时,碰到了急速返回的刘敬。

刘敬向刘邦劝谏道:

“两国相互争战,依常理应尽量掩饰弱点,展现优势。但臣前往冒顿营,果然只看到老弱残兵,这必然是匈奴有意暴露其短,再以伏兵出奇突击我们,所以我判定现在不是攻击匈奴的时候啊!”

刘邦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只好指责刘敬道:

“你这家伙就会靠那张嘴巴,现在又胡说八道,扰乱军心!”

乃下令械系刘敬,并送往广武监禁。

由于3O万大军人数太多,为配合粮食补给方便,必须分由数条大道北上。刘邦下令各军在平城集结,便自率主力军急速北上。

刘邦主力部队路况较佳,很快便到达平城,等候其他军团一到,便要对冒顿营寨发动攻击。

其实,汉军所有的行动,全在冒顿的掌握中。

为尽快掌握敌情,刘邦偕同陈平与樊哙先锋军团,到平城东南十余里的白登山登高鸟瞰。

冒顿立刻发动匈奴各部落游牧骑兵40余万,将白登山团团围住。并派遣特支队切断平城方面的驰援。

虽赖樊哙军拼命死战防御,匈奴军无法攻陷白登防寨,但仓促间进军粮食携带有限,没多久,刘邦军已陷入断粮的苦境。

外围的部队完全遭到阻断,更不用说运粮的后勤部队了。情况陷入万分的危急中。

幸好陈平急中生智,令随侍画工画出工笔美人像十数帧,暗中遣人送给冒顿最宠爱的阏氏,并对阏氏表示:

“汉军中有如此般美人,今皇帝被围危急,将献之于单于!”

阏氏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