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这股力量,让刘邦周围的人愈来愈多。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帮助刘邦,因而比帮助项羽更来得有成就感,自然而然地拱他的人也愈来愈多,使刘邦的力量愈战愈大,愈败愈旺。
项羽不断地流失伙伴,他的猜忌心使他不断地放弃别人。刘邦正好相反,他从未放弃人,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伙伴,他都依照他们各自的样子和他们紧系在一起。不论他们用的是什么态度,刘邦几乎都能接受,也因为这样,刘邦终能在“有容乃大”的策略下不断地成长,慢慢地占有了优势。
刘邦大传……第二章 三角习题
第二章 三角习题
蒯彻对韩信说:“如今不论楚王或汉王,胜负关键在君王,君王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所以谁也不用去帮他们,让楚王、汉王俱存,我们才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
要干就干真的
暂时僵持住的楚汉战场能否很快地解开,最重要的关键在韩信的态度。
听到龙且军团溃亡时,项羽几乎吓坏了。生平中他第一次感到强烈的恐惧感。
一时间,这位年轻却驰名天下的无敌将军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一丝“绝望”的念头首次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我真的输了吗?”
但刘邦却似乎尚未清楚韩信的重要性,他正为自己的伤势未愈、事情又忙得不能休息而烦恼不已。
就在这段期间,韩信已完全平定了齐国,正着手整建复员的工作。他认为自己成就了一件了不起的功劳,身份地位也似乎到了必须有所改变的时候了。
因此,他派遣使者向刘邦提出了一个要求。
“齐国人的智谋伪诈多变又反复不定,南边又有楚国,如果不能有效地管理,对我们是相当不利的。所以请暂时晋封我为齐国的假王,以能有效地镇压之。”
刘邦听说韩信使节来到,本来非常高兴,也正式在朝仪中接见使者。
他期待韩信能在稳定齐国后立刻率军南下,从背后威胁项羽,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但韩信只要求自己的地位,一点也没提到较积极性的建议。
满心郁卒的刘邦不禁怒骂道:
“这家伙应该知道我被困在这里,他不想办法赶快帮助我,却只想自立为王,真辜负我……。”
话还没讲完,站在身旁的张良和陈平分别走近,轻踏刘邦的脚。刘邦也警觉,立刻住口不言,回头看看这两位心腹的谋士。
张良靠近刘邦耳边,轻声表示:
“目前我们正困处于此,根本也没有力量阻止韩信自立为齐王啊!大王不如答应他的要求以便暂时安抚住他,否则可能会让他产生叛变的意念呀!”
陈平也建议:
“如今韩信声望高、势力大,正是需要拉拢他的时候呀!否则过去的恩情都要前功尽弃了。”
刘邦立刻醒悟,但刚刚自己已表明不同意了,如果此时转得不够技巧,反而会让韩信知道自己是迫不得已才答应的。
说过的话既然不能改变,刘邦灵机一动,随即把口气迟缓了下来。
“这家伙也真是的,大丈夫既能平定诸侯,理应为真王,干嘛还要作假王呢?”
所谓的假王是暂时代理的意思。
为了弥补刚才的失态可能被使者看在眼里,刘邦特别派张良持印绶代替刘邦前往齐国,正式晋封韩信为齐王,并且指示他即日出兵南下攻打楚国的东北防线,以逼迫项羽撤军自卫。
项羽派使游说韩信
龙且的败亡使项羽不得不正视问题。
他一向看不起韩信,想不到自己最得意的“右手”却被韩信连根斩断。
韩信如果领齐军南下,项羽大本营的彭城立刻遭到直接威胁,这可不是彭越在梁地的游击队所可比拟的。
彭越不过疥癣之患,韩信可是心腹大患啊!
项羽很想火速击败刘邦,再率大军回去和韩信一决生死,这才是西楚霸王一向的英雄本色。
可惜刘邦一直以静制动,坚守不出,让项羽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况且刘邦紧控敖仓粮秣,其后勤补给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相反地,项羽的粮食已没剩多少了。
项羽深知此时惟一的生机是全力和刘邦拼战,绝不能分神去管韩信的事,因此不得不用安抚的方法来解除韩信在背后的蠢动。
但有谁能说服韩信呢?
盱胎人武涉自愿前往。
由于盱胎在韩信家乡附近,武涉自认对韩信颇有了解。加上他年少时曾苦学纵横术,对游说还颇有心得,因此他投入项梁帐下,希望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而扬名立万。
但自从项羽当家以来,根本是“天地之间,唯我独尊”,一点也用不着和别人协调,使武涉的“纵横术”几乎要生锈了。
现在机会来了,武涉自然急着想去发挥一下自己的长才。
“没有人比我更了解韩信了,我一定可说服他归附大王!”
但项羽仍不愿让步太多,他强硬地指示武涉:
“绝对不可以伤害楚国的威望,要让韩信能心服我们啊!”
为显示楚国力量,项羽便组成一个千人的庞大使节团,浩浩荡荡地向齐国出发。
理性诉求不如感性认同
武涉想以合理性的利害来说服韩信。
他以同乡名义求见韩信,韩信也坦然地接见了武涉。
韩信与同乡又曾是同事的武涉虽无深交,但也不是完全不认识,何况他又是楚王项羽的正式来使,自然也得以礼待之。
武涉希望以道理来说服韩信,以显示楚军的正统立场。他的游说论点大致如下:
一、楚汉相争的责任在刘邦
秦国因暴政而为诸侯联合灭亡,虽然项羽功劳最大、力量最强,但他却未以天下为自己独有,反而依功劳大小而分封疆土给诸侯王,终使天下太平、士卒同休。
但刘邦却兴兵占领三秦土地,更引兵出关而袭击楚王,想要尽吞天下为私有。如此贪图无厌的人实不值得韩信为之效劳,亦将为天下人所唾弃。
二、刘邦为人忘恩背义,不可深交
彭城大战时刘邦被击得溃败,性命本已在项羽手掌中,后因项羽怜惜昔日交情而放他一马,刘邦才得以逃生。想不到刘邦仍再度背约,又不断偷袭项羽,这种领袖是绝对不可以信赖的。
三、刘邦对韩信只是利用而已
韩信虽以为自己和刘邦交情颇深,而尽力为刘邦作战立功,但总有一天仍会被出卖的。
刘邦所以仍重用韩信,并非尊崇其才华,而是因为韩信还有对付项羽的利用价值。
四、楚汉相争,韩信的立场将决定胜负
征服齐国之后,韩信的力量已不亚于项羽和刘邦,投向项羽则项羽赢,投向刘邦则刘邦赢,因此韩信不宜妄自菲薄,应以自己将来的利害来作决定。
但以刘邦的自私个性,万一项羽输了,韩信将是他下一个攻击的目标。
五、建议韩信背弃刘邦,取得独立地位,三分天下
韩信既然有这份实力,便应脱离刘邦属下将领的地位,甚至可结合项羽去和刘邦谈判,三分天下而共为诸侯王。
最后,武涉更表示现在是最好的时刻,如果丧失此机会,将一辈子只成为刘邦的部属,这绝不是一位智者应有的决断啊!
武涉的论断虽颇有道理,但从语气上却已明显看出项羽的弱势及危机。就算他刻意的掩饰包装,但内在的心虚仍然表露无遗。
韩信虽是军事天才,但由于出身卑微,早年长期看人眼色而存活,因此从来就没有自己当“老板”的念头。他最多只希望找到一个识才的主人,建立大功劳以出人头地,得到他人的激赏和尊敬便可以了。
对刘邦的破格提拔,韩信是真正铭感于心的。
因此,他很坦然地对武涉表示:
“我当年臣事项羽,官位不过是个郎中,职务也不过是执戟的护卫,讲的话得不到重视,建议也从未得到采行,不得已下我才背离楚王而投奔汉王。
“汉王却授我上将军印缓,并给我数万军队,将他的衣服赐给我,将他的餐食和我分享。他还对我言听计用,让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学,也才能得到今天的地位,这是何等的恩情呀!
“背叛亲信自己的人,是非常不祥的行为。对汉王的恩情,我是至死不会改变的,请为我辞谢项王的好意!”
看到韩信坚决的态度,武涉深知踢到了“铁板”,只好狼狈地回去向项羽复命。
韩信阵营内的造反派
武涉的游说虽失败,但却引发了韩信阵营的核心分子开始对刘邦有二心的念头。
这个主张的领导者便是韩信的首席参谋蒯彻。
蒯彻其人,史料中有时也称之为蒯通,他来自洛阳郊区一个叫作蒯町的地方。
洛阳也是纵横大家苏秦的故乡,蒯彻天生便是个纵横迷,认为可以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