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邦大传-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对胡亥而言,任何事都好商量,但要他减少开支,降低享受,绝对无法接受,否则作皇帝还有什么意义可言。他实在无法忍受这群倚老卖老的大臣不断的叨扰,因此有意无意间总尽量逃避他们,有什么事便找要他作皇帝的赵高去抵挡一番。

这下却正中赵高下怀。从小便为宦者,加上聪明又富才学,赵高对宫廷内的行政及皇权的运用了若指掌,因此深得胡亥信任。但在实际政治作业上,由于缺乏外界的资讯及经验,他还不如元老重臣的李斯,因而让赵高有着强烈的心理压力。

既然胡亥害怕处理政事,赵高便乘机兴风助浪地怂恿道:

“皇上本来便是尊贵无比,应当远离尘世俗人,不必处理复杂琐事。”

这句话是胡亥最爱听的,既然有这样的“理论根据”,他更乐得不再上朝听事,成天留连在后宫,纵情享乐,一切政事委由赵高。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赵高成了“假皇帝”,他权力欲甚重,事无巨细大小,事事干涉。但对于平定流寇、重建天下秩序之事,他却一点也拿不出办法。为了不让自己的弱点暴露,他竟下令不可在朝廷上讨论流寇之事。

等到周文的大军进逼到函谷关口一个名叫“戏”的要塞时,赵高才大感惊慌。

他一面埋怨李斯等对政事处置上的失当,一方面也只得向胡亥报告,希望借用皇帝的威权来解决此一危机。

突然接到这个紧急军情,胡亥也吓了一大跳,如同醉梦中刚醒过来的人,他急就章地求救于满朝文武。

对关东流寇问题了解最多的,是主管渔政和税政的少府章邯。

战乱发生不久,影响最大的便是各地方的租税和渔税,因此章邯比任何人都了解问题的严重性。半年来,哪个地方已沦陷,哪个地方仍平靖,他一清二楚。虽属文官,但他是传统的秦部落贵族后裔,有武学的基础素养,加上个性果断,度量宽宏,颇得人心,在文武官员中拥有不少朋友。平常交谈中,他们便常论及有什么方法可以应付当前的危机。因此对于这件工作,章邯的思虑最为完整而周密。

由于蒙恬事件及诸公子事件,使不少秦国原有的武装部队都被编入骊山陵的罪犯劳役中,其中更不乏作战力甚强的秦部落传统军团。为了对抗周文急奔而来的大军,唯有重编这股潜在的军事力量才足以胜任。

当天,章邯详细分析流寇态势,并向胡亥提出建议:

“盗贼大军已至,声势浩大,即使我们想召集附近的郡县守军来对抗,恐怕也远水救不了近火。在骊山陵劳役的罪犯中,不乏过去的军团,只要先赦免他们,重新编组,再加以短期集训,便足以对抗来犯的盗贼了。”

赵高虽对章邯抢尽风头的表现颇多不满,但以李斯为首的重臣强烈支持章邯,胡亥自己又无主见,赵高本身也不懂军事问题,只好顺水推舟地交给章邯去办了。

胡亥于是下令大赦天下,命令章邯赴骊山免除“骊山众”之“罪行”,重新编组军团,至于人员不足部分,则将奴隶阶级的后裔也收编为后勤部队,尽速开往战场。

章邯大开府库,将秦军传统的黑色战袍战盔全部发给骊山众,连旌旗也是黑色的,使重整后的大军更显出一股凄厉、宏伟的模样,满山遍野,乌黑一片,军容十分壮观。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把政治分为四等,最上等的领导者无为而治,人民只知道有国君,而不感觉到其势力,各顺其性,各安其生。换句现代语汇来说,即一切都制度化,每个人依循运作模式,各负责其工作,达成其任务。

其次是必须努力去讨好人民,让民众感觉到其德政,不断地赞誉他,也不断地表示自己的支持。这种刻意努力的领导者,充分显示一切未步入轨道,未正常化。所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口号喊得愈响的,领袖愈不断需要人民表态的,便代表其尚有需要努力克服的缺陷。

再次等的领导者,就必须用严刑峻法来吓唬部属了,让人民至少在表面对他畏惧。这表示情势不安,统治者不得不板起面孔,以维持秩序及正常运转。

最末一等的领导者,则看不起民众,喜欢用权术以表现他的聪明。这种领导人本身诚信不足,人民也不会相信他。

所以真正的政治领袖,会努力建立制度化的常模,不喊口号,也不刻意呼吁民众效忠,时机不成熟,绝不发号施令。有耐心地维持住常态的努力工作,让一切顺理成章的达成其目标,人民感受不出领导者的手段,只认为一切本来便应该如此。

法家的学说源自于老子的“道学”,以建立制度来维持政治的常态运作,这的确是富国强兵、维持长治久安的好方法。只是商殃和孝公都急于尝试这新制度的力量,因此在政治力量尚未完全生根时便急于向外扩充,虽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也把秦国带进了扩张主义的不归路。

扩张的结果,使现有制度无法承受其需求,因此张仪必须用权谋来维持王朝的声势,到了秦昭襄王时代,更不得不发动军事恐怖主义,来让民众畏之如虎狼了。

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使扩张主义达到最高层次,但王朝的力量也已显出力不从心的情形了。秦始皇从统一前强有力的精明领袖,变成神经质的暴君,晚年更酿成焚书坑儒的惨剧。扶苏、蒙恬、李斯、赵高等的强烈内斗,不择手段,使法治精神破坏无遗,已成了老子所谓畏之、侮之的最下等境界了。

殷通的态度充分显示秦王朝统一以后,其文化已趋于僵化,一味相信权术和投机,真是老子所谓的:“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一个理想的体制,如果不能配合其环境发展掌握再生的契机,同样会趋于衰败的。

老子的“无为而治”、“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便在强调一切配合环境需要,顺其自然,该改则改,须止则止,才能永远维持体制永久不休止的生机。

刘邦大传……第二章 章邯反击

第二章 章邯反击

章邯一不作二不休,领战胜之军团,毫不休息便直接向荥阳城外的少数包围军团展开攻击。李归等心慌意乱,仓皇应战,立刻遭到击溃,李归及部将全部殉职,荥阳围城也获得解围。

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

章邯将骊山众组成了秦皇朝的最后一股防卫力量,总人数高达20万人。

最先逼近函谷关的叛军,则是由周文指挥的陈胜主力部队,人数虽已难考证,但也有数十万之众。

两位阵前大将都缺乏实际指挥作战的经验。

章邯官拜少府,本是九卿中最低层次的财税官员。不过他属秦部落贵族,从小接受严格武学训练,加上心思周密,从编组骊山众的成效看来,章邯的确具有相当不错的指挥能力和领导魁力。

周文是项燕军中负责占卜和天象的参谋,虽没有实际上临场拚战实力,但编组和调动军队也算相当在行,加上长年军事历练累积出的智慧,使他自认是陈胜阵容中的首席大将。

骊山众虽是劳役罪犯,但至少有一半以上是身经百战的秦部落军团。加上章邯擅长包装造势,整齐划一的黑色戎装,全黑的旌旗,使他们呈现出钢铁般的坚强斗志。虽然他们是政争中的牺牲品,对王朝权贵难免心存怨恨,但他们能为保卫乡土而背水一战,故士气相当高昂。

反观周文军团大多是由投机的杂牌军组成,他们虽是为求生存而反叛,但早期的过分顺利,使他们多少陷于骄傲又缺乏信心的矛盾心态中。虽然周文利用谋略制造声势,使原本土气低落的守军节节败退。但接下来他们所面对的却是一股怨气冲天。正想找地方发泄的生力军。

双方一接触,胜负立分。

赢得太顺利,使周文失去了应有的警戒心。

攻入函谷关,即进入了平坦的关中盆地。由于周文率领的是来自各地的杂牌军团,指挥及调度困难;因此在进攻咸阳前,周文有意先行重新整编,并和陈胜的总指挥部取得联系,乃决定在关内附近驻营。由于人数庞大,以及补给粮食的方便,营区的部署极广。

财政官员出身的章邯,比一般将领更重视情报的搜集。当他得知周文军团进入函谷关后便分散驻营、暂时休息的消息,立刻判断周文军指挥困难,警戒心松弛。于是他下令组成精锐的突击军团,由自己率领,火速攻打周文的大本营。

宛如一片乌云凌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