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有人说了一句:“我不同意军部的这个作战方案,不同意‘保卫盐城’的口号!”
一语惊四座!大家顿时静了下来,将目光转向了说话的人。
原来是黄克诚!陈毅将目光盯向了他。
“你刚才说啥子?”陈毅不相信似地问。
黄克诚一字一句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话。
“克诚同志,那谈谈你自己的意见吧。”刘少奇见大家情绪有些激动,就制止大家说。
黄克诚从心底里不同意这个冒险方案,于是他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我从八路军里南下而来,参加过华北地区反‘扫荡’,基于华北反‘扫荡’的经验教训,我认为在目前敌强我弱的情况之下,我军不宜对日军槁正面阻击,‘保卫盐城’的口号是不适宜的。我建议华中局与军部尽快从盐城撤离,转移到阜宁农村,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至于部队,则应实行分散游击,待机反击。”
黄克诚一口气说完,又补充道:“如果已有布置当由军部决定,三师坚决执行!”
大家看着黄克诚,谁也没说话。
曹甸战役黄克诚刚刚唱过反调,如今事隔不久,黄克诚再次独唱反调,不免有人犯嘀咕:黄克诚所部刚刚划归新四军指挥,是不是想不服从指挥?
刘少奇见黄克诚与大家意见相悖,就耐心地向黄克诚做起了思想工作。
刘少奇要黄克诚从政治的高度对待这次战斗,我们进行的是人民战争,有广大后方作依托,有广大民兵的协助,我们能得人心就能守天下,得天下。
刘少奇的劝说,并没有改变黄克诚的想法。黄克诚继续固执己见:“那是美好愿望,盐城肯定守不住了。”
陈毅有些恼火,忍不住说:“在新四军里,除了饶漱石敢顶撞我,就是你黄克诚了,可你是我的部下!”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黄克诚力持异议,“我建议取消这个方案,放弃盐城!”
黄克诚与陈毅、刘少奇发生了争执。
最后,陈毅下了命令:“军部决定,你率三师与一师共同保卫盐城,你们三师七旅在建阳、湖垛一线阻击来犯之敌,八旅在东沟、益林地区阻击。
一师各旅任务如下……“
“各兵团首长应切实重视保卫盐城及保卫苏北根据地的任务。坚决抗击、侧击、尾击来犯之敌,否则应受严重处分!”陈毅严肃地说道。
黄克诚当即表态:“我三师坚决执行军部命令!三师在阵地在!但是,我保留自己的意见。”
保卫盐城的战斗开始了。
敌强我弱,因而随着战斗的继续进行,新四军伤亡较大,前线战况并不乐观。
在这种情况下,黄克诚审时度势,认为为避免无谓的损失,必须当机立断,撤离盐城。于是,他将自己的意见直接电告远在延安的党中央、毛泽东,并将军部情况作了汇报。毛泽东接到电报,马上回电新四军军部,询问情况。
这时,敌人攻势更加猛烈,新四军面临严峻考验。如果继续硬拼下去,情况十分危险。
刘少奇将军部争执情况电告毛泽东后,军部经过商讨,开始考虑黄克诚的意见了。
在对敌我进行客观分析之后,陈毅果断电告华中局①、新四军军部及主力部队主动撤离盐城。
10日,新四军全部撤离盐城,避免了一场危机。实际上,黄克诚的建议被采纳了,军部接受了这一“苦口良药”。
虽然如此,华中局及军部在阜宁停翅港召开了干部会议,对黄克诚提出① 1941 年5 月,中共中央东南局与中共中央中原局合并,正式成立中共中央华中局。
了批评,认为他不服从上级指挥。
黄克诚不服,据理争辩:“作战前我提的意见,我至今认为是对的。作战未达预期目的也不是我不服从指挥,而是上级指挥失当。”
黄克诚认真反思了曹甸和保卫盐城战斗的经验教训后,指出这两次都是上级指挥处置失误,本来有的仗不应该打,要打也不是这种打法。
华中局领导针对黄克诚的态度,仍然下了“黄克诚是错误的”这一最后结论,并责成他在干部会议上检讨。黄克诚为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决定,在旅以上干部会议上作了检讨。
但是,黄克诚仍然坚持保留对所争论问题的看法。事后,黄克诚觉得可能由于自己刚从八路军划归新四军指挥,缺乏相互间了解,让人产生了自己不服从指挥的误会。于是,他找到军长陈毅,认真地询问:“你是我的老上级,我有什么不服从指挥的?”
战事接连不断,巩固苏北根据地的工作十分繁重,黄克诚很快将这件事抛之脑后了。
9 月,秋风渐起。
黄克诚率部来到苏北已经是第二个秋天了。
一年多在苏北的抗日斗争,使黄克诚深切感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决策英明,高瞻远瞩。
本来,黄克诚率部南下,与彭雪枫部会合后,黄克诚与彭雪枫都将目光偏向豫西,对于中央关于“华中是重要的生命线”这一战略性指示认识不足。
虽然后来毛泽东复电,黄克诚立即率部过路东,来到皖东北,但是这种认识仍然局限于不完全理解的范围。直到“皖南事变”,毛泽东预言的突发事件终于不可避免地发生,苏北根据地建立起来,新四军军部在华中重建,黄克诚才真正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立足全局,把握关键,这才是一名高级指挥员应当具备的素质,黄克诚告诫自己。
现在,有一件事情引起了他的思考。
不久前,他得到消息,新四军第四师第十旅,也就是他原来率领的八路军三四四旅在豫西反顽斗争中失利,部队损失较大,部队中还出现了个别叛逃事件,部分同志悲观情绪也产生了。
现在,十旅随四师来到了皖东北地区。
黄克诚觉得,身在局部,应当胸怀全局,四师力量受到削弱,应该给予支援。于是,他向上级提出建议:将三师建制完整并充实的第九旅与四师十旅互相对调,以利于四师的休整补充和发展。
黄克诚的建议得到军部的高度赞许。
不久,四师十旅对调到了第三师,原旅、团番号不变。
十旅来到三师,黄克诚十分关心。很快,他接见了十旅的干部们,对他们划归三师建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十旅的负责同志,旅长刘震、政治部主任高农斧等都是三四四旅的老同志,是黄克诚的老部下,大家相见,倍感亲切、高兴。
黄克诚专门就十旅地方化的问题向刘震等作了详细说明。原来,十旅拨归三师后,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旅长刘震兼任淮海区司令员,军区政治部主任则由旅政治部主任高农斧兼任。
部队地方化,有很多同志思想转不过弯来,认为主力军一夜之间变为地方部队,是不是豫西的仗没打好?
黄克诚告诉刘震等旅领导,主力部队地方化,是在困难条件下立足生根,渡过难关,坚持和发展根据地,准备以后新发展的正确道路,并不是走回头路,十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黄克诚一席话,打消了刘震等心中的矛盾与顾虑,使他们在思想上有了明确的认识和准备。
十旅在淮海区“安家”后,不但迅速恢复了元气,而且认真贯彻部队地方化的决定,将革命的火种撒遍淮海大地,在党政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整个淮海平原的抗日武装斗争如火如荼,迅猛发展。
白驹过隙,岁月匆匆。转眼间,1942年来到了。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奉命调回延安党中央工作。临行前,他主持召开了华中局扩大会议。
华中局各区和各部队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刘少奇代表华中局作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的报告,陈毅作军事建设报告,黄克诚作政治工作报告。
黄克诚一直从事部队政治思想工作,这时又兼任苏北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因而他结合工作实际,立足华中全局,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受华中局委托,作了一次深入浅出的政治工作报告。
黄克诚着重讲述了目前军事建设中的政治工作问题。
他从部队政治工作,根据地政治工作,友军政治工作和敌伪军政治工作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黄克诚特别强调了在干部问题上应当注意的两个方面:使用干部和爱护干部。黄克诚认为,使用干部方面,应当注重德才兼备,注重干部的党性、知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在爱护干部方面,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健康,使之能够在艰苦的经济条件和严酷的战争环境中勇挑重担,坚持工作,尤为重要的是,要从政治上来爱护干部,平时发现干部在思想上出现不良倾向的苗头,就要及时进行教育、批评、帮助。不应平时不关心,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