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舍评传-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于心理描写中融入作家的细密的分析。精确的、客观的心理描写,无疑向读者打开了人物心灵的门窗,细腻而富于层次的心理分析则可以使读者明白人物在特定情势中为什么“那样想”,从而引导读者去体验人物的心理,达到读者、作者、人物三者之间的感情交流。我们还以前面所引的那段文字为例,加以分析。瑞宣找到了“洋”事,由东城往回走,作家先写他“一路上心中不是味儿”,说明人物此时的心情是极为复杂和痛苦的。接下去则是作家对人物的心理分析,首先,“从养家挣钱上说”,因为减轻了经济压力,瑞宣应当满意;其次,“从作‘洋’事上说”,爱国心又促使他感到“别扭”;最后,“往最好里讲”,他放弃了自己所爱的学生们而去做“洋”事,也必然感到是逃避了一个教师的责任。这种很有层次的心理分析,真切的展现了一个正直但又软弱的知识分子的痛苦的处境,加深了读者对人物的“不是味儿”的心情的理解。

把心理刻划和对人物的行动与表情的描绘结合起来,又是一种手法。“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人的行动与外部表情是受思想支配的,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因而把心理揭示和对人物的行动与表情的描绘结合起来,使内与外、动与静,有呼应,有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易于收到人物性格刻划的极好的艺术效果。老舍的《四世同堂》惯于采用这种手法。例如,端阳节,一帮汉奸在北海过会,弄来一些狮子、高蹻、五虎棍等,为日本侵略者的统治歌舞升平。棚匠兼耍狮子的刘师傅不敢违抗会头的命令,出于无奈,去北海“应了个卯”,回来之后,遇见瑞宣,他先是“脸忽然的红起来”,“低下头去”,接着他又把头“赶紧抬起来”,向瑞宣述说了自己的困难。这些动作与表情,都显示了刘师傅内心的难过与自悔。接下去,是一段心理分析:“他的心中似乎很乱,不知道再说什么好,他的确恨日本人,绝不肯去给日本人耍狮子,可是他又没法违抗会头的命令,因为一违抗,他可许会吃点亏。他要教瑞宣明白他的困难,而依旧尊敬他。他明知自己丢了脸,而还要求原谅。”这种分析性的心理展示与前面写到的人物的动作与表情,是紧密呼应的,显示了刘师傅的痛楚与忧虑,也表现了他的性格的善良与爽直。此时,瑞宣如何表现呢?“他的嘴唇动了几动,而找不到话说”,这显示了他的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因为他曾经劝刘师傅离开北平,刘师傅家庭有困难,未能逃出。他本来想说:“不走,就得把脸皮揭下来,扔在粪坑里!”(这是内心独白,反映了瑞宣此时的心情),但是他没有说,他想到:“他也不能再劝刘师傅逃走,刘师傅若是没有困难,他相信,一定会不等劝告就离开北平的。既有困难,而他又不能帮助解决,光说些空话有什么用呢?”瑞宣内心所掀起的这种感情波动,促使他动了动嘴唇,并未说出那句话来。从这一段描写中可以看出,瑞宣善于周密地分析问题,他也会体贴别人,这就显示了他的性格沉稳的特点。

无论是叙述中伴之以心理分析,还是结合行动与表情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显示出老舍刻划人物心理的特点与风格。鲁迅刻划人物的心理,惯于用“画眼睛”的手法,简洁而传神;茅盾刻划人物的心理,长于在广阔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笔力雄健、浑厚;巴金刻划人物的心理,手法细腻,笔墨酣畅,灌注着浓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老舍刻划人物的心理,笔调舒展、从容,他善于通过表面的平淡真实,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复杂活动,向读者展现人物的鲜明的个性。

三、通过细节描写刻划人物性格。

老舍是忠于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从不靠情节曲折离奇取悦读者。他并不轻看作品的故事性,他是很善于写故事的,他的小说的情节从来具有引人的魅力,但是细读《四世同堂》就可觉出,他又是极重视细节描写的。大量生动、传神的艺术细节,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或渲染典型环境以及丰富作品的生活内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人物性格的刻划,更是至关紧要。《四世同堂》中的人物,大都写得栩栩如生,神态毕肖,富于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一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细节描写的成功。

《四世同堂》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于,它首先是逼真的,具有生活的真实感,同时它又具有典型性,它不是生活细节的简单的描摹,而是经过作家的挑选、加工、熔炼之后的产物。所以,它既具有生活本来的色彩与面貌,又能把人物的鲜明的性格特征显示出来。小说开头的三段,写北京沦陷前夕,“小羊圈”里的居民对待时局的态度与心情,大都是细节描写。人物虽然刚刚出场,故事还未展开,然而在环境、气氛的创造中,作家信手拈来几个生活细节,各类人物就以自己特有的鲜明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譬如祁老人,他怎样对待紧张的时局呢?他首先想到的是让孙媳妇准备好够吃三个月的粮食与咸菜和用装满石头的破缸顶上大门。作家所选择的这一个细节,对于刻划祁老人的性格来说,是耐人寻味的。祁老人应付战乱的办法,是古老而又落后的。但是,“亲眼看见八国联军怎样攻进北京城”,亲眼看见“清朝皇帝怎样退位”,又目睹了几次军阀混战的老人,他的经历与视野,使他只能采用这种被动而又无济于事的办法。他的落后,使人可笑,他的淳朴,又给人以亲切感。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真实可信的细节,它生动地显示了人物的个性。关于常二爷两次进城的描写,也是极为出色的。常二爷是近郊的农民,在城外种着祁家的三亩坟地。小说写他第一次进城是在祁老人生日的前一天,他背着一口袋小米,来到祁家:

一进街门,他把米袋放下,先声势浩大的跺了一阵脚,而后用粗硬的手使劲搓了搓脸,又在身上拍打了一回;这样把黄土大概的除掉,他才提起米袋往里走,一边走一边老声老气的叫:“祁大哥!祁大哥!”

这个细节,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写人物的性格。他的跺脚、搓脸、拍土,既显示了他长途跋涉的辛劳和身体的硬朗,又可见出他的实诚与朴素。接下去,写在祁老人一家的热情款待下,他“把四大碗面条,一中碗炸酱,和两头大蒜,都吃了个干净。吃完,他要了一大碗面汤,几口把它喝干,而后挺了挺腰,说了声:“‘原汤化原食!’”作家只不过选取了日常的一些生活细节,然而却把常二爷爽直、淳朴的性格写活了。常二爷第二次进城,怀里揣着十块钱,他是受人之托,进城买药的。一进西直门,他被日本兵拦住了,日本兵教他解开怀。作家这样写常二爷此时的表现:在解钮扣之前,他先把怀中掖着的十块钱票子取了出来,握在手中。心里说:“除了这个,准保你什么也搜不着!有本事的话,你也许能摸住一两个虱子!”一个动作,一句内心独白,表现了常二爷的细心沉着与风趣幽默;但是,常二爷不仅没有保住来之不易的十块钱,而且挨了打,罚了跪,“今天,他跪在人马最多的瓮圈儿中。他不敢抬头,而把牙咬得山响,热汗顺着脖子往下流。”这个细节,逼真而又细腻地刻划了人物此时的心境。“不敢抬头”,是因为他觉出了受污辱的羞耻;“把牙咬得山响”,显示了他的倔强不屈和对敌人的憎恨。在《四世同堂》里,常二爷是个次要人物,只出场两次,作家抓住他与读者会面的仅有的少量机会,通过几处细节描写,比较完整地显示了人物性格特征的各个侧面,尤其是他的朴实、正直与倔强,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当老舍的笔锋转向刻划反派人物的面目时,细节则常常具有讽刺性,显示了作家惯有的诙谐幽默的风格。我们来看写冠晓荷的两个细节。冠的老婆大赤包靠巴结日本人当了北平妓女检查所所长,冠为讨大赤包的欢心,写了两张喜报雇来两个叫花子在门口报喜。他不愿把妓女的字样贴在门口,“可是他不晓得转文说,妓女应该是什么。琢磨了半天,他看清楚‘妓’字的半边是‘支’字,由‘支’他想到了‘织’;于是,他含着笑开始写:‘贵府冠夫人荣升织女检查所所长……’”这是以嘲笑的语调写冠晓荷的行动与心理,从而构成讽刺性细节,表现了冠晓荷喜欢装腔作势而又厚颜无耻的性格特点。另一个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