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在红二军团攻打澧州久攻不克,退出津市、澧州,转移到松滋时,红二军团前委开会讨论红军行动方针,再次发生意见分歧。贺龙、段德昌坚持原来意见,主张返回苏区。邓中夏则主张开辟松滋新区,结果贻误战机,使得敌人从容布署,把红二军团包围在杨林寺到街何市的狭小地带。大敌当前,邓中夏不经特委同意,撤掉了段德昌红六军军长的职务,把他撵回了洪湖。在许光达率领的第十七师的强阻击下,军团指挥部才化险为夷。
许光达明白,贺总指挥也在惦记着洪湖啊,刚才,一听说让他去松滋、公安,他就立即想到:找机会回洪湖一趟,只是听说柳克明同去,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没想到,总指挥亲自对他作了布置。他怀念着洪湖,熟悉那里的山山水水和父老乡亲们,不知他们现在到底怎么样了。他朝贺龙点了点头,微笑着走出门去。
1931年3 月6 日,许光达率第十七师,跨过清江,越过汉阳河进入了公安县境内。
许光达边走边想,公安县与洪湖苏区只一江之隔,临走时贺龙总指挥曾单独作过交待,何不乘这个机会回洪湖去,打通洪湖同主力的联系呢?
许光达找到柳克明:“过江就是洪湖了。”
“是啊!”柳克明颇有感慨,“那是我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我想试一试,能不能过江去?”许光达请求说。
柳克明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去洪湖?你怎么想出来的!军团政委可是不让下湖的喔!”
“政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只要打通了去洪湖的路,山上的人就有办法,湖里的人也更有希望了。”
“我能批准吗?让军团政委知道了,可不是个小事。他曾多次讲回洪湖是‘从井救人,人固不救,救者必死’吗?”
许光达见柳克明很为难就笑着说:“这样行不行,今晚我带上部队去袭击高何场,然后看看情况再说。”
“好吧,你要当心!”柳克明同意了。实际上,他对洪湖也是颇有感情的,只是不能不执行军团政委的指示罢了。
一个计划在许光达的脑海酝酿成熟了:高何场离长江边的藕池不远,拿下高何场,可以进一步了解藕池的情况,如果那里没有正规军,就占领藕池然后渡过长江。只要到了洪湖,柳克明是会赞成的。
夜已经根深了,月亮还没有升上来,几颗稀疏的星星,在天上眨着眼睛,一切是那么宁静而神秘。高何场的团防队虽然听说在公安县内发现有红军活动,可离这还远着呢!他们只在据点外放了哨,其余的都在睡大觉,毫无提防。
半夜时分,第五十团的张团长让一连先摸了进去,红军从天而降,敌人还丈二和尚没摸清头脑,就当了俘虏。红军顺利占领了高何场。
许光达立即提审团防队头子,证实藕池没有国民党的正规军,又连续审问了几个人都说没有,他立即命令:“今晚封锁高何场,只许进村,不许出村,部队抓紧休息,拂晓袭击藕池。”
天刚亮,第五十团一马当先,向藕池发动了袭击。战士们知道要回洪湖,浑身是劲。
“哒哒哒”,敌人的机枪潮水一般,“轰轰轰”,迫击炮弹不时地落在我军阵地上。张团长感到纳闷。凭他多年经验,团防队是没有炮的。坏了!
准是碰上了正规军了。管他呢,他把手里的枪一挥,下定了决心:“全压上去,敲猛点!”
可是连续几次冲锋都被压了下来。
许光达飞马赶到,急切地问:“怎么回事?”
“师长,碰上正规军了。”张团长急切地回答说。
“什么?”许光达感到意外,“该死,我们受骗了,把团防队头目毙了!”
“师长,我派人去提个俘虏来问一下情况,如何?”张团长请求说。
“好吧!告诉第五十一团警戒石首方向。”
不一会儿,张团长跑来报告:“师长,抓了一个伤兵,他说是敌第一四二旅二团的,昨天傍晚才开进藕他的。”
“唉!”许光达感到太不巧了。现在他明白,这一打,江北敌人一定会调兵过来,以加强江防,过江就更困难,甚至不可能过江了,要不要乘敌人尚未增援,一鼓作气拿下藕池泥?他此时还有些犹豫不决。因为刚才第五十团的几次冲锋和敌军迫击炮的密集炮火,已给我军造成很大伤亡。一时对是攻是退难下决心。
柳克明骑马急匆匆赶来:“老许,石首援军已经过来了,前锋和第五十一团已经遭遇,你看,是不是……?”
“撤!”许光达果断地下达了命令。
这一仗的失利,许光达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是懊悔自己错过了机会,为什么要在高何场休息半天呢?如果拿下高何场立即奇袭藕池也许就能过了长江;二是没有实现贺总指挥的心愿,怎么回去交待?在返回湘鄂边的路上,他一言不发,一直在暗暗责备着自己。
第十七师于3 月16日深夜带着筹集来的粮食、鞋子和少量的衣物回到五峰清水湾,20日到达枝拓坪,与军团指挥部会合。
当晚,贺龙叼着烟斗走迸许光达的小屋。
“光达,你打了一下藕池?”
“没打开。要不然就同洪湖打通联系了。”许光达有点难过。
“为什么呀?”
“都怪我,没有抓紧时间,只差半天,敌人赶到我们前面了。”许光达还在懊恼。
“没什么嘛,你这么一打,说不定会帮了段德昌的大忙。敌人以为我贺龙要回洪湖了,一定会调兵部署江防,这就给他减轻了压力。”贺龙指着桌上的油灯继续说:“就像这盏小油灯,虽然不太亮,可老远就知道这里有人。”
许光达在领会着贺龙的话语。
许光达万万没有想到,在第三天召开的前委会上,军团政委大发雷霆:“你们总想援助洪湖,我早就说过,回洪湖是从井救人,人固不救,救者必死!作为师长,目无中央路线,我提议,给许光达以党内处分!”
前委会空气十分紧张,大家一语不发,会场一片沉默。
随后是一番激烈的争论,意见相持不下。最后军团政委以中央代表的身份,武断地宣布给许光达一生中这唯一的一个处分。
许光达茫然地离开会场,他搞不明白,究竟错在哪里。但他懂得,这是组织的决定,他没有申辩,只是默默地承受着。然而他并不知道,更为严峻的形势正向他,向红二军团悄悄逼近。
北风呼啸,寒流滚滚。
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在共产国际的操纵下取得了中央领导地位,推行着一条比立三路线更“左”,更具理论色彩,也更危险的路线。王明路线的忠实执行者夏曦不久作为中央特派员来到了红二军团。成立了以他为首的湘鄂西中央分局和军委分会,把红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下设第七、八两师,原红二军编为第七师,原红六军编为第八师。贺龙任军长,邓中夏任政委,柳克明任政治部主任,许光达任第八师第二十二团团长。
4 月中旬。夜幕降临。
贺龙下达了撤出马良坪,向北突围的命令,可他骑在马上迟迟不走。
原来,4 月初,前委决定:转战荆(门)当(阳)远(安)。红三军一鼓作气,连克野三关、三尖观、巴东县城,顺利渡江。
18日,许光达奉命率红二十二团立即拿下荆门。军部又命令该团增援在当阳玉泉寺、慈化一线与敌激战的红七师。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路声冲破了黄昏的寂静。
“报告!”军部通讯员跳下马,向许光达敬礼,“贺军长命令,迅速撤迟。”
红二十二团撤到马良坪以西的山村驻防。这期间,敌人集中了范石生的第五十一师、赵寇英的第六十九师、郭勋的教导第三旅共十余个团的兵力,合围了马良坪,企图把红三军一口吃掉。为了保存有生力量,贺龙不得不下令突围。但是,这时的贺军长正惦记着许光达的第二十二团。这次,仍然是许光达的第二十二团担任阻击和掩护任务。第二十二团坚守在马良坪以西的高地,这里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如果失守,红三军就有被围歼的危险。因此,贺龙把守卫高地的任务交给了第二十二团。贺龙亲自来到团指挥所,深沉他说:“光达,掩护全军突围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团了。注意,要造成在这突围的假象,我带其他部队从另一个方向打出去。待全军突围后,你团撤出战斗,到时我派人通知你。”贺军长派人几次与该团联系都未成功。刚才,他让孙德清参谋长又派两人去联系,贺龙正在焦急地等待他们。
“军长,第二十二团被敌教导第三旅围困在官帽山上,和我们完全隔断了。派了三批人都牺牲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