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坍塌着。顷刻之间。
顷刻之间,唐太宗李世民在多年之后再度向他最最宠爱的女儿伸出了他温暖的臂膀。
一切消解着。
很多的委屈。高阳趴在李世民的怀中哭着。她抽抽噎噎地说我也很想你,父亲。这么多年你早把我忘了吧。高阳这样哭着。她想毕竟是父亲。不管他们之间相隔了多少年多少事,但只要父亲向她伸出臂膀,她就只能像小鸟归林一般,立刻回到父亲那博大的情感庇护中。
终于,他们父女结束了多年的冷战。
高阳公主 第二卷 第四章(1)
房玄龄在玉华宫治病期间,公主便常常来父亲的寝殿和父亲聊天儿。
后来有一天,高阳在唐太宗龙床的枕边无意间看到了那本《大唐西域记》。
那么熟悉的笔迹。
高阳的脸色陡然苍白,她的心像是被捏紧了。很疼。她喘不过气来。她认得那字体。她知道那是辩机写的,而辩机是她的亲人。
高阳公主拿起了那本书。
你若喜欢,可拿去看看。
不,我不看。我对那西域没什么兴趣,我只是……
高阳把那书放回到唐太宗的枕边。她已经没有什么心思再和父亲聊天儿。她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她想不到父亲所欣赏的那个僧人,竟然就是她那么深爱但已弃她而去的那个男人。然而她却什么也不能说。
她很难过。她以为她对他已经淡泊。但是没有。她依然深爱着他依然朝思暮想地挂念着他。但是他们却不能相见。永生永世地不能相见。
高阳再度悲痛欲绝。是那《大唐西域记》引起的。她在那悲痛欲绝中仇恨。她恨命运对她的不公,恨自贞观十九年初玄奘返国,她便没有过成一天好日子。整整三年,高阳再没有见到过她的辩机。
三年了。
整整三年,高阳不知道她是怎样熬过这没有辩机的日子的。一开始,她只要一听到远远传来的弘福寺的钟声,就会伤心落泪。但是弘福寺的钟声天天会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而三年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当钟声响到一千次的时候,公主的心也麻木了。她觉得她好像已经不记得这世间还有过辩机这个人。那不过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唯有她朝夕相处的那两个慢慢长大的儿子有时候会提醒她那往事。
然而就在这玉华宫里,在她父亲的枕畔,她却看到了那神的笔触。她确确实实是触到了它们,但她丢下了那本《大唐西域记》。她很慌乱。她不愿承认那书、那笔迹同她有着切肤的联系。
《大唐西域记》却像干柴一样燃起了高阳公主的欲望。在那一刻,高阳公主的内心萌生出一个确信,那就是辩机不是神,而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他确曾与她有过肌肤之亲。她的儿子们也不是天神的赐予。他们有父亲。他们的父亲是连皇帝也要称赞的博学之士。
于是,在玉华宫中高阳公主转悲为喜。她觉得她不必像现在这样行尸走肉般地、人不人鬼不鬼地活着。她是有希望的。她想她该等着辩机。她想终会有译完佛经的那一天。哪怕那一天很遥远。但是她要等着他。
那是午后,房间里没有人。
高阳静静地走过去。她来送一些水果。她是第一次主动地、单独地来看房玄龄。她听到御医说,房玄龄已不久于人世了。
所以她来。被一种莫名的感情驱使着。她想是因为她很同情这位病中的老人。把她嫁给并不爱的房遗爱毕竟不是这位老人的错。
他睡着。实际上已经昏迷。
高阳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醒,也不知道她是不是该走过去帮他擦掉他额头上的那些汗水。她犹豫着。她觉得她和他很陌生。她是在他的弥留之际来到他身边的。她觉得此刻睡在那里的房玄龄就像是她的爷爷。
他是那么苍老。
而他的呼吸又已是那么微弱与艰难。
于是高阳还是走了过去。她轻轻地拿起房玄龄枕边的汗巾去揩抹他额上的汗水。她并不是想尽什么孝道,她只是很同情这个老人罢了。她不忍那汗水总是在那里侵扰着他。
就在高阳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觉得她身后有人在呼唤她。
孩子……
那么微弱的嘶哑的。
高阳知道那是在叫她。她扭转身。她看见了那老人已经睁开了他的眼睛。
高阳走过去。
她坐在了床边的那把椅子上。
她迟迟疑疑地把她的手递给了老人。她让那只布满了青筋和黑斑的枯瘦的手抓住了她。
然后她听到了老人断断续续的微弱的声音。她伏下身子,把耳朵凑到老人的嘴边,她仔细谛听着。
孩子,谢谢你来。有些话我一直想对你说。嫁到我们房家委屈你了。我在这里向你道歉。我知道遗爱是个没有出息的孩子。看着你一天天地在房家受苦,我心里也很难受。弘福寺译经仪式的那天,我看到了辩机。我看得出他也很痛苦,但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谁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孩子我只能嘱咐你好自为之。我不能帮你。我只能是嘱咐我的孩子们对你好。我要求他们能体谅你的苦衷。孩子,你去吧。终于能对你说出这些,我便也死而无憾了。
高阳公主泪如雨下。
她紧紧地抓着房玄龄那只冰凉的僵硬的手。
她难过极了。她想不到这些年来她的老公公竟能如此理解她。她也知道他一直在默默地保护着她。否则她和辩机的恋情怎么能延续到今天。他们从没有为难过辩机。其实他们本可以有一万个理由置辩机于死地。
她觉得她此刻终于找到了一位能真正宽容她并理解她的知音。她想不到这难觅的知音竟是她的老公公。她更不愿想到的是,理解她的这位老人在几天之后便撒手人寰,告别了这个无法选择自己生存方式的尘世。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在盛夏之中,一代老臣房玄龄在玉华宫的侧殿里谢世。
高阳公主 第二卷 第四章(2)
秋季凉爽的日子到来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也携家眷回到了长安。他终于未能一抒宏愿,实现他关于疆土的梦想。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已经力不从心了。
玉华宫的和解使高阳对父亲又重新满怀了爱。那爱甚至更深刻更强烈。父亲的生命正在一天天地变得脆弱,她很怕有一天连父亲也会弃她而去。那样她在这世间就是真正地孤单了。
高阳觉得,自从房玄龄死后,父亲似乎也一蹶不振。他已没有了雄才大略,言谈话语显出了萎顿。太子李治尽管善良,但却天然不是做帝王的材料。他最最欣赏的吴王李恪又因为不是嫡出而远在江南,不能委以大唐之业。高阳想,如今父亲在长孙一族的挟持下一定也是很悲哀的吧。
于是,自从父亲从玉华宫回到长安,高阳便常常去探望他。
高阳与唐太宗无话不谈。他们谈朝廷,谈家族,谈兄弟姊妹。这中间,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吴王李恪。他们都共同想念千里万里之外的那位男子汉。
有很多次,在谈到佛教的时候,高阳想鼓足勇气把她和辩机的事情告诉父亲。
但是最终,她一见到父亲对她充满慈爱和信赖的样子,她就不敢再说了。她怕再伤了父亲那颗脆弱的心。她不忍破坏她在父亲心目中的那完好的形象。
然而高阳并不知道,就在她和父亲共享那最后的天伦之乐的时候,御史台正有一折奏文悄无声息地摆放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案台前。
那一天高阳还来看过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在送走女儿的时候一无所知。他还特别嘱咐高阳,一定在闲暇之时常来看他。他说只要你来,我不论遇到了什么都会很高兴。我老了。今后只想同你同外孙们在一起……
高阳离开的时候,只知道她的老爸对她满怀了一腔的深情,却不知御史台告发她的那奏折此时已被她的父皇展读。
高阳并不觉得她的生命中有什么过失。她是怀着与辩机的希望挣扎在这险恶纷乱的尘世中的。
几天后,高阳公主如约再来探望父皇时,竟被父亲的太监很蛮横地挡在了门外。
高阳绝望了。
她被皇宫的大门挡在了门外。
门外是飘零的落叶。天很凄冷。那预感骤然回到了高阳的心头。但是她却不知父皇这态度究竟是为了什么,更不知此时的唐太宗李世民早已被那案台上的奏折气得病倒了。
其实除了房玄龄家的几个公子,一些亲近的下人,以及高阳公主的十几个奴婢,并没有什么人知道高阳公主与沙门辩机那隐秘的爱情故事。而且那些知情者对他们的主子也是绝对忠诚的。何况,公主的事早已过去,谁都知道,至少有三年高阳公主没有和弘福寺的沙门辩机联系过了。
想不到,高阳公主和辩机的隐私竟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