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卡罗莉娜与俄国结盟;9 月21 日,拿破仑与那不勒斯大使加洛侯爵签署了
一项撤军条约,因为他要派这支军队到阿迪杰河一带。他还占领了伊特鲁利
亚,甚至不顾教皇的抗议占领了安科纳港。那不勒斯的费迪南四世由于害怕
维尔纳夫的进攻而批准了这一条约。特拉发加海战之后,玛丽亚…卡罗莉娜
扔掉了假面具,11 月19 日,一支英俄联合舰队把一万九千名士兵运到那不
勒斯登陆。但已为时太晚;拿破仑已经赢得了胜利。
第三次反法同盟一直被认为是存心要剥夺法国的自然疆界。反法同盟如
若获胜,势必夺回全部或部分法国的征服地,这是不在话下的。不过有待说
明的是,英国于1803 年、俄国和奥国于1805 年挑起战争并不纯粹是为了这
一目的;这一点没有任何证明,甚至英国方面也没有。首先,这种十分明显
的侵略精神是由一直未被人们重视的强烈欲望和利害关系助长的;英国满脑
子的经济利益盘算及海上帝国主义的政策;亚历山大的妄自尊大及个人嫉妒
心;在维也纳影响很大的欧洲贵族的敌对心理,这种仇恨法国的根源在于社
会制度的冲突。其次,更为清楚的是,拿破仑就好象在赌博一样,拼命煽起
这种郁积着的仇恨心理,使各强国无不惊恐万状,甚至使最怯弱的奥地利也
被迫走极端。且不说法国民族的利益,只从他个人政策的观点来看,绑架当
甘公爵、建立帝国、过早地触怒英国、使俄国的东方野心惴惴不安、特别是
改意大利共和国为世袭王国,以及吞并热那亚等等对于保持他的政权并不是
绝对必要的。尽管他没有吉伦特派的革命热情,但他也向各国帝王与贵族恣
意挑衅,而吉伦特派已曾为此而受到责难;他执行了强横的侵略政策,而督
政府已曾为此而遭到轻蔑的批评。
不管怎样,亚眠和约被撕毁之后形成的第三次反法同盟终于决定了他命
运的道路。这并不象有些人所主张的那样,他的最后倒台从此就是注定了
的;要使拿破仑垮台还有待他犯下更多的错误和发生某些不可预测的偶然事
件。但是从此时起,他除了征服全世界之外,已别无其它选择。
第二章 拿破仑的军队
吕内维尔条约签订之后,波拿巴便着手清洗军队内部的厌战分子和不可
靠分子。他裁减了许多军官,遣散了至少参加过四次战役、总数达八分之一
的精锐部队的士兵。从1801 年到1805 年,他花费了四年多的时间来改组军
队,并重新审查和改进他的作战体系,这个体系在1805 年和1806 年付诸实
施时将震惊世界。波拿巴的独创天才充分表现在精心制订的战略原则和建成
对战略原则不可或缺的战术部队上面。除此以外,他大体上仍然忠实于法国
革命所采用的办法:混合编制和从士兵中晋升始终是他的军队最重要的特
征。虽然波拿巴在战争准备中表现了极高的组织能力和对细节的慎重考虑,
但是他对每次战争总是临机处置。
一、征募与晋级
征募新兵仍根据共和六年的法律,这项法律已补充了许多行政规定,最
后于1811 年把所有这些规定都编纂成一部法律。这部法律规定,所有从二
十岁到二十五岁的法国男子都得服兵役;但是为了免得使政府帮助供养应征
者的妻子儿女,它又允许有许多例外。首先免服兵役的是那些已婚男子,以
及在1798 年1 月12 日前已有孩子的鳏夫或离了婚的男人。公共舆论忽视了
限定的日期,而一般都把免服兵役视为永久性的。然而由于法律有明文规
定,所以1808 年以前的征召,甚至追溯既往的征召入伍,都没有放过已婚
男子和成为鳏夫的父亲。不过,征募新兵的军官倾向于不211 征募这几类人,
或把他们列入“备取”,也就是说,编入已中签的一部分新兵之中,这些人
只在应召新兵不足额时,才应召入伍。最后,按照1808 年9 月10 日元老院
决议案免除了这几类人的兵役。因此到帝国末期匆忙结婚者数以倍增。另一
方面,赡养家庭者受到相对的优容,在教务专约签订之后,对神学校学生则
更是如此。最后,在共和八年只是一种优待的“顶替”制度,根据共和十年
花月28 日(1802 年5 月18 日)的法律变成了一种权利。
出于财政的也有经济的考虑,为了保存劳动力,共和六年法律规定,除
了祖国在危急中的情况之外,不征募所有适龄者入伍,而是由议会每年规定
一定的新兵名额,首先从年龄最小的适龄者中征募。在执政府时期,新兵的
征募大体同在大革命时期一样:本已为数无多的每年新兵名额由立法院通过
决定,然后摊派到各郡。在原则上,郡议会和县议会再给各公社分配名额;
各市府自己选择医生检查新兵体格,指定免役人员,批准顶替兵入伍,如有
异议最后上报郡守决定。
兵役制度如同帝国其它制度一样,朝着同一个方向演进。从一开始“顶
替制度”就已优待新贵名流。1805 年9 月24 日拿破仑以元老院决议案规定
了名额,此后就剥夺了立法院在这方面的权力。另外,许多市政府玩忽职守、
庸碌无能和舞弊作恶,以致怨声载道。于是象剥夺市政当局财政权那样剥夺
了它们在征兵中的职能,地方征兵改由专职官员主办,这就大大有利于平
民。政府禁止各市政当局用投票方式抽征新兵,而鼓励用抽签办法征募新
兵。郡守和县长日益频繁地干预兵役制度的实施。共和十年热月18 日(1802
年8 月6 日),每个郡都成立了一个由郡守和数名军官组成的巡回征募委员
会,目的在于重新审查所有因健康不合格而免服兵役的人。1805 年的战役又
引起决定性的变化:按照8 月26 日法令剥夺了地方议会的分配名额的职能。
从那时起,名额分配改由郡守和县长负责;后者开列适龄新兵名单,以抽签
方式选择应召新兵,并负责主持体格检查,不过检查要经征募委员会复审。
中签应征入伍新兵仍然保留由志愿兵代替入伍的权利:这叫作“替换”;此
外中签新兵还可以雇人代替:这叫作“顶替”。甚至在新兵编入团队之后,
还可以雇人顶替。入伍新兵的分配是由皇帝或他的大臣决定的。每一个团派
出一名军官以顾问的名义参加征募工作;这名军官由一个护送队陪同,把分
配给该团的新兵带到新兵训练站。除了1800 年由阿让维利埃负责、1807 年
由督导官拉居厄·德·塞萨克管理的征兵局之外,新兵征募工作没有建立一
个专门的机构。但是征兵制度还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至于新贵名流的滥用
职权,贪污受贿,拿破仑无疑地有所制止,但是他也不能做到彻底杜绝。
虽然这一制度做到了合理利用人力,但是由于取消了平等,由于把大部
分负担转嫁给穷人,因而改变了兵役制度的全民性,所以也带来了不利的一
面。1805 年到1811 年顶替兵的价格上涨得不很多,但是在科多尔郡价格从
一千九百法郎波动到三千六百法郎,以致新兵名额中只有百分之五的人能有
钱雇人顶替。但是,征兵之所以终于为人民憎恶,那是因为在1805 年之后
一直在打仗的缘故。被征来的新兵从来没有进过兵营,而是尽快地开赴前
线,投入战斗。无休止的战争不允许他们退役:士兵只有在残废的情况下才
能回家。1803 年军队仍然还有十七万四千人是在1792 年到1799 年间征募
的;而且他们的退役还遥遥无期。此外,随着皇帝的冒险事业的不断扩增,
征募数字也不断地增加,而且1806 年之后都是提前征募新兵,虽然法律并
没有此项规定。直到1813 年,确实并没有任何一年的适龄入伍者是一次全
部被征入伍的,但是那些没有中签的人,甚至那些已雇人顶替的人也都是毫
无保障的,因为谁也不能阻止发布补充征募新兵的征召令,从尚未入伍完毕
的各年适龄应征者中补征。早在1805 年,拿破仑就从1800 年至1804 年每
年适龄男子中补征了三万人。
对当时的人来讲,这些要求似乎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在旧制度统治下还
闻所未闻。不过必须指出,从1800 年到1812 年拿破仑一共仅仅征募了一百
三十万人,其中从法国原有领土①内征募的占四分之三稍多些。甚至把1812
年和1813 年的巨大征兵数字(超过一百万人)考虑在内,那些实际上被征
募的男子的比例没超过适龄的男性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一。科多尔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