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便让你立刻丧命。”
“哼哼!将我杀死,你能活命?”
“我怎么不能活命?这是杨宗保闯进寝室,逼奸不允,将你杀死的。不信你看,这里还有物证。”说着,抽出宝剑,亮出剑柄让公主观看。
公主仔细一看,只见剑柄上铸有“杨宗保”三个大字,立刻怒火燃胸,指着周恒威狠狠地骂道:“贼子,你好狠毒!你哪里是为胞弟报仇,你这是借故陷害忠良,祸乱朝纲,图谋不轨。”
公主的言语,点破了周恒威的恶毒用心,不由一激灵,心想:“事到如今,只能如此了。”他手端宝剑,两只闪着凶光的眼睛,狠狠地盯住了公主。
公主一看周恒威真要动手,用尽全力,想大喊“来人救命”,可是,没等“来”字喊出口,周恒威就一剑刺进了公主的喉咙。接着,公主倒退了两步,“扑腾”倒在了地上。
周恒威怕公主没死,又在公主的前胸上刺了一剑,看了看,已经气绝身亡。这才把带着血迹的宝剑装入鞘内,转身给杨宗保挂在腰间。吹灭银灯,悄悄地走出寝室。
不说周恒威暂时躲避,再说杨宗保身上的蒙汗药力渐渐退去,听到谯楼鼓打五更,这才猛然清醒。他睁开眼睛看了看,房里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见;用手摸了摸,发觉自己躺在软绵绵的床上,心想:“哎,这是什么去处?莫非是我酒醉之后,周恒威将我送到这里?不对。昨晚,我喝酒并不多,为何醉成这般模样,竟然一夜不省人事?”想到这里,杨宗保急忙起身下床,向房门走去。刚走了两步,“扑腾”被绊倒在地。他急忙爬起,拉开窗帘,借着昏暗的晨光,低头一看,原来是个女人躺在地上,身边还有一摊摊血迹。又仔细察看了一番,见此人已经死去。杨宗保没有见过公主,凝视着尸体暗自琢磨:“这个女人是谁呢?为何被杀呀?这是什么地方呢?哎呀,不好!这定是周恒威设下的圈套,要陷害于我,我得快离开此地!”杨宗保转身刚要走去,就听房门“咣当”一声,被人推开,定睛一看,是周恒威。
杨宗保一愣,还没来不及说话,周恒威大步走了过来,高声说道:“杨少帅!昨晚,我把你送到前院书房安歇,怎么来到此地?你到此做甚?”
杨宗保不知这是怎么回事,一时回答不出:“这,这。。。。。。”
“‘这这’什么?这是公主的寝室!”
“啊?”
这时,就见周恒威满脸怒气,“腾腾腾”走到杨宗保跟前,将杨宗保推开,向地下一看,假装吃惊地“哎呀”了一声,用手指着杨宗保说道:“杨宗保,好你个衣冠禽兽的伪君子,你竟敢将公主杀死,还想偷偷逃跑?来人哪!”
周恒威话音刚落,“呼啦”四下埋伏的家将一齐涌了出来。周恒威怒冲冲地把手一挥:“快快将凶手拿下!”
众家将闻命,围拢过来,动手要上绑绳,杨宗保喝道:“慢!周驸马,我杨宗保身犯何罪?”
“你佯装酒醉,闯入公主的寝室,调情逼奸。公主不允,你杀人灭口,一剑将她刺死,这还不是罪行?”
“周恒威,休要血口喷人!”
“杨宗保,公主的尸体就在眼前,你还想抵赖不成?”
“这个。。。。。。”
周恒威乘杨宗保愣神儿之机,给家将递了个眼色。众家将一拥而上,七手八脚地将杨宗保捆了起来。接着,周恒威大步上前,抽出杨宗保的宝剑,往起一举,高声喊道:“你们看,这是杨宗保的宝剑,上边的血迹还未干呢!杨宗保,你还有什么话讲?”
杨宗保看了看公主的尸体,又看了看宝剑上的血迹,虽觉有口难分,可他并不示弱,用双目紧紧盯着周恒威说道:“周恒威,你设下圈套,加害于我,意欲何为?”
“住口!事到如今,你还敢如此放肆?众家将,将他押出府去,上殿面君!”
欲知皇上如何发落杨宗保,请听下回分解。
第十回
信谗言圣上问斩刑
申大义群臣保忠良
周恒威骑着高头大马在前面走,家将押着杨宗保紧随马后。
转眼之间,他们押着杨宗保来到了宫门。周恒威下马,走进宫门,上殿动本。
三帝真宗正好早朝。一见周恒威上殿,开口问道:“周爱卿,有何本奏?”
周恒威佯装悲痛的模样,抽抽泣泣地说:“父王,公主被人杀害啦!”
“啊?此事当真?”
“儿臣怎敢妄奏。”
“在何处被杀?凶手是谁?快讲!”
“在寝室被杀,凶手乃是杨宗保!”
“杨宗保?他奉旨在火塘寨守孝,因何违旨进京,又到驸马府将公主杀死?”
“父王,容儿臣慢慢启奏。昨日,儿臣带领家将、家丁出城行围打猎,在回城途中,突然遇到了杨宗保。儿臣想,‘杨家奉旨在火塘寨为杨郡马守孝,孝期未满,他杨宗保为何违旨进京啊?’儿臣想问明情由,便把杨宗保请到府内,设宴款待。没想到,那杨宗保在酒宴之上,不仅不理睬儿臣的询问,对违旨进京只字不提,还肆无忌惮、信口雌黄地说什么没有杨家,就没有大宋赵氏的江山;没有杨家,就没有阖朝文臣武将的富贵荣华。杨家功高盖世,连圣上都要让他三分,还怕什么违旨不违旨?儿臣原以为他是用酒过量,言语失常,便吩咐家将送他到书房安歇。儿臣见天色已晚,将杨宗保安顿之后,并未再回公主寝室。万万没想到,杨宗保这个贼子,竟然乘我不在公主寝室之机,闯入公主的寝室,强行求欢。公主不从,他便一剑将公主刺死啦!”
“此事可有凭证?”
“凭证确凿。”
“讲!”
“此日清晨,儿臣到公主的寝室探视,推开房门,见杨宗保正要逃遁,儿臣问他因何来到公主寝室,他面红耳赤,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儿臣见此情景,心中生疑,大步走进房内,见公主头发散乱,满身血污,已经惨死在地上。”
三帝真宗听了周恒威这一席话,不辨真假,“哎呀”了一声,昏倒在宝座。这一下,可把满朝文武给吓坏了,站在三帝真宗两旁的太监,赶紧给他抻胳膊拽腿,捶背揉胸,你呼他喊,忙个不停。过了片刻,三帝真宗苏醒了,悲伤地呼唤着:“女儿,你死得好惨哪!”
周恒威乘着三帝真宗悲痛之机,佯装哭诉:“公主,为夫一夜未在,你便遭此不幸,我——我愧对你啦!父王,你可要为公主报仇哇!为儿臣雪恨哪!”
三帝真宗一见周恒威无限悲伤,泣不成声,劝慰说:“周爱卿,且忍悲痛,往下讲来!”
“父王,儿臣从寝室出来,拦住杨宗保问道,‘你为何杀害公主?’”
“杨宗保如何言讲?”
“杨宗保拒不招认!儿臣惟恐杨宗保戴罪逃跑,随即唤来家将、家丁将他捆绑,搜出了杀害公主的宝剑。”
“此剑现在何处?”
“儿臣带在身边。”
说着,周恒威取出宝剑。太监接过宝剑,呈与了三帝真宗。
三帝真宗一看,剑上尚有血迹,剑柄上还铸着“杨宗保”三个字,不由暗想:“这——公主被杀,莫非真是杨宗保所为?”想到这儿,抬头问道:“周爱卿!搜出宝剑之后,杨宗保可曾招认?”
“在铁证面前,那杨宗保仍不招认!”
“杨宗保现在何处?”
“现在宫门以外。”
“快快传旨,押上殿来!”
霎时间,杨宗保被押上金殿,俯身跪下,说道:“杨宗保参见万岁!”
群臣一见头上无冠,发髻散乱、袍带血迹的杨宗保被五花大绑,跪在金殿,一个个目瞪口呆,不知是真是假。
群臣虽有怀疑,真宗却信以为真了,喝道:“唗,大胆宗保,朕命你杨家火塘寨守孝三年。如今,孝期未满,又无旨意,擅自返京,你可知罪?”
杨宗保低头答道:“此事臣已知罪!”
“为何擅自返京?”
“启奏万岁!我杨家奉旨在火塘寨守孝,没有万岁旨意,不应返京。不过,祖母闻听西夏兴兵十万,犯我大宋疆土,虽有高大人挂帅出征,惟恐不是西夏的对手,难以取胜。我家祖母再三思虑,认为守孝事小,保国事大。因此,命我进京打探。临行之时,祖母嘱咐,如果前敌军情紧急,我杨家众将甘愿脱掉孝服,换上站衣,立即出战,平寇安邦!如果前敌军情不紧,我杨家便可安心,在火塘寨守孝。万岁,微臣所奏,句句实言,请万岁明察!”
三帝真宗质问道:“你既是为国事而来,为何擅入公主的寝室,将公主杀死?”
杨宗保见问,如实奏道:“万岁!臣与驸马在城外相遇之后,并马行至城内,他苦苦劝臣到驸马府憩息,臣感盛情难却,随他进府。在酒席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