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先秦倾世美人-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1

51、邓曼 。。。 
 
 
邓曼:楚国第一位贤明的国后

邓曼,邓国人,曼姓,史称邓曼,《国语齐语》称楚曼,邓国国君之女。《左传庄公六年》载,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二年),楚文王讨伐申过邓,邓祈侯说是“吾甥(邓曼为楚文王母)也”,于是设宴款待楚文王。邓曼是楚国历史上一位享有盛誉的贤明国后。
熊通在位时,楚国强大,要求周王提高楚国的爵位,周王坚决拒绝,熊通一气之下自立为王,与周室分庭抗礼,是为楚武王。

邓国,历史悠久,西周初年即已存在。故城在今湖北襄樊市西北,一说即今河南邓县(邓州市)。因其地处楚国北上争霸要冲,故春秋初楚国就与其通婚。
楚文王十二年,楚国灭了邓国。楚武王何时娶邓曼,史家典籍没有记载。但从《左转》记载中可知邓曼是个见识不凡的女人。

《左传》提到邓曼的有两处,一处是公元前699年,楚国莫敖屈瑕领兵攻打罗国,大夫斗伯比送行。回来对他的御者说:“莫敖必败。举趾高(走起路来把脚抬得高高的),心不固矣(思想不集中,骄傲的情绪就流露出来了)。”于是进见楚武王时说,一定要增派军队。楚武王拒绝了,回宫把这件事告诉了夫人邓曼。邓曼说:“大夫其非众之谓(大夫的意思不在军队人数的多少),其谓君抚小民以信(意思是说君王要以信镇抚小民百姓),训诸司以德(以德来训诫各级官吏),而威莫敖以刑也(而以刑法威慑莫敖)。莫敖狃于蒲骚之役(莫敖习惯于蒲骚之役的胜利),将自用也(必将刚愎自用),必小罗(必然轻视罗国)。君若不镇抚(君王如不督察),其不设备乎(他会不设防的)!夫固谓君训众而好镇抚之(大夫意思是要君王训诫大众而善于督察他们),召诸司而劝之以令德(召见官员而勉之以善德),见莫敖而告诸天之不假易也(见到莫敖而告诉他天道是不会宽纵的)。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否则,大夫难道不知楚国军队已经全部出动了)”

果然不出所料,莫敖屈瑕在此次行动中,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又麻痹轻敌,结果被罗国和庐戎的军队打得大败。莫敖自缢于荒谷,众将领自囚于冶父,听候惩处。楚武王引咎自责,众将领被赦免。从这一记述中,可知邓曼的睿智,她在楚武王身旁出谋划策,地位显赫。

蒲骚(郧国地,在今湖北应城境)之役发生在公元前701年(楚武王四十年),楚莫敖屈瑕至汉东,将与贰、轸结盟,郧国为阻止楚国向汉东发展,遂驻军于蒲骚,将联合随、绞、州、蓼等国军队攻打楚国,莫敖屈瑕为此深以为患。斗廉建议屈瑕驻军郊郢(今湖北钟祥郢州故城),进行抵御,自己则乘随等四国军队未到之际,以精锐之师夜袭郧国。郧国心存希望又恃其城(蒲骚)固,没有斗志。如果打败郧国,其余四国军队必定离去。莫敖屈瑕不放心,要向楚武王请求增兵,斗廉不同意,说“师克在和,不在众”,“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屈瑕又欲作一占卜,斗廉反对,“卜以决疑。不疑,何卜”于是在蒲骚打败了郧国,终于和贰、轸两国结盟而回(事见《左传桓公十一年》)。

邓曼引用此事,认为莫敖屈瑕会因蒲骚之役取胜而骄傲,必然会轻视罗国而导致失败。邓曼对蒲骚之役的经过十分了解,对莫敖屈瑕的为人认识深刻,评析入木三分,对可能发生的祸患有预见性,从中可见邓曼思想深邃,目光犀利。

另一处是公元前690年(庄公四年)春,楚武王布置好军阵,以戟授与军队,而去攻打随国。在准备斋戒前,进人宫里告诉夫人邓曼说:我心跳。邓曼叹曰:“王禄尽矣(君王福禄到尽头了)。盈而荡(盈满了就会动荡),天之道也(这是客观自然的规律)。先君其知之矣(先君已经知道了),故临武事(所以面临作战大事),将发大命(将要颁发重大命令),而荡王心焉(而使君王心跳)。若师无亏(如果国家军队没有什么亏损),王薨于行(君王死在征途上),国之福也(这是国家的福气了)。”楚武王听后果断地领军出征,死在樠木之下。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继续领军前进,迫随订立盟约而返,当渡过汉水后,才发丧。这段史料让我们看到楚国上至君王、夫人,以及令尹、莫敖,下至将军、士卒,以至百姓,戮力同心,对征战从来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楚国的好多有为的君王都是死在戎马倥偬的征程中,比如武王之子楚文王、著名的中兴之主楚昭王等等。经过楚国这些有为君王毕生的努力,才使楚国得以成为强国,从西周初期的封地50里到后来纵横千里,一度成为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52

52、秦穆公也“惧内” 。。。 
 
 
秦穆公也“惧内”
——成语“秦晋之好”的由来

公元前676年,晋武公的儿子姬诡诸继承了君位,是为晋献公。晋献公还是太子时,有夫人贾姬。贾姬无子,后来他又娶过两位女人,一个叫狐姬,是大戎主的侄女,生了重耳;一个是小戎允姓女子,生子夷吾。晋献公的父亲武公晚年时,又娶了年轻的夫人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武公死后,献公把继母齐姜娶来,立为夫人。齐姜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就是申生,女孩后来嫁给秦穆公,史称为穆姬。

晋献公五年,晋灭了虞国、虢国。俘虏了虞国的国君和大夫百里奚。百里奚被俘虏后,作为奴隶随穆姬陪嫁到秦国。百里奚从秦国逃跑,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把他从楚国赎回,拜为大夫,受到重用,为成就穆公的霸业立下汗马功劳。

春秋早期,晋国和秦国是相邻的两个大国,关系一直很好。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内乱,继位的骊姬和少姬的儿子先后被大夫里克杀害。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国即位,即晋惠公。原来夷吾因为受献公的宠姬骊姬迫害而长期流亡在外,为了保证自己安全回到晋国即位,就请秦穆公派兵护送他回国,作为回报,他答应割让五座城池给秦国作报酬。谁知夷吾即位后并没有信守承诺。晋惠公不守承诺的行为,引起秦穆公的不满。

公元前641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向秦国求救,秦穆公不计前嫌,送去大批粮食,帮助晋国度过难关。第二年冬天,秦国遇到了同样的饥荒,就向晋国求援,但晋惠公忘恩负义,根本就不顾秦国对自己的种种帮助,不但不支援一点粮食,反而派兵攻打秦国。秦穆公非常生气,等待国内形势好转,便亲自率军讨伐晋国。不久,晋国战败,秦穆公活捉了晋惠公,把他囚禁起来,准备回到秦国后就杀了他祭祀。

秦穆公的夫人穆姬得到消息后,身穿丧服,带着四个儿女登上一座堆满干柴的楼台,派人对秦穆公说:
“上天降灾,使秦、晋两国以刀兵相见。现在晋君被你俘虏,他什么时候到京城,我就什么时候死,请君王早做打算。”秦穆公一听着了慌,没办法只好打消杀晋惠公的念头,还把他安置在灵台,待以上宾之礼,之后秦晋两国重新缔结了盟约。
穆姬身边的人不理解穆姬的行为,就问她:“晋君见利忘义,违背和我国君王的盟约,又辜负夫人的嘱托。今日被君王擒获,那是自取其辱,夫人为什么要如此伤痛。”
穆姬说:“我听说,有德行的人虽然怨恨但不会忘记亲情,虽愤怒也不会背弃礼仪。如果国君死在秦国。我也有罪过呀!” 

大家都赞颂穆姬的贤德。
秦晋两国后来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晋惠公把太子子圉派到秦国当人质,穆姬把女儿嫁给他。后来晋惠公病重,子圉担心当不上晋国国君,就与公元前638年秋天,偷偷逃回晋国。第二年晋惠公因病去世,子圉即位,史称晋怀公,但他生性刻薄,不能容人,弄得朝廷上下人人自危。

这时,晋公子重耳来到秦国。重耳贤能,秦穆公看到晋国政局动荡,怀公昏庸无能,就决定帮助重耳回国夺取政权。还把原先嫁给子圉的女儿改嫁给重耳,还搭上四个宗室女孩。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到都成曲沃,秦穆公派人杀死怀公,扶立重耳当上了晋国的国君。秦穆公三平晋乱,归功于穆姬的贤德。这是成语“秦晋之好”典故的由来。

一个女人敢于用这种方式胁持国君的,翻遍先秦上千年历史,似乎没有第二例。看来一代霸主的秦穆公竟也惧内。谁叫人家穆姬的嫁妆那么丰厚——为秦国带来一个万世称颂的贤臣百里奚。





53

53、齐桓公的夺妻之恨 。。。 
 
 
齐桓公的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