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先秦倾世美人-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箫史其人,据传祖上是西周王室的史官。

申侯勾结戎狄洗劫了镐京之后,西周的京城就残破不堪。镐京附近的岐、丰之地,一半都被犬戎占领,于是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迁都洛邑。秦襄公救护周室有功,平王遂许诺:秦国若能将被犬戎侵占的岐、丰之地收回,就将此地悉数赏赐给秦国。

秦襄公征战一生,终于夺得这片原属周王室的广袤之地。从此,秦国辟地千里,遂成大国。许多不愿随平王东迁的周朝官吏,要么归属秦国,要么流散到各诸侯国。其中就包括很多周朝的史官。这些史官世袭相传,见证了西周王朝的兴盛和衰败,如今周王室的中心地带,大多成为西陲秦部落的土地。当时的秦国才刚刚受周王室分封为诸侯,虽然军事实力不容小视,但政治、经济、文化,却很落后。当时很多性情高洁的人,选择避世隐居。
王室衰微,诸侯争强的社会现实,让很多不愿意面对,隐居似乎成为很多人逃避现实的一个不错选择。传说,老子就是周王室的史官,后来西出函谷关隐居,至此再无下落。
萧史可能就是这些隐居队伍当中的一员,他们崇尚自然,修养身心,求仙求道,不屑与俗世相争。

弄玉不在乎门第,不在乎经济条件,下嫁给萧史。在高低贵贱观念根深蒂固的春秋时期,这桩婚姻在世人眼里是那么不般配。可是,音乐沟通着他们彼此的心灵,他们婚后的一段生活一定过得甜蜜幸福,如诗如画。

然而,一个是帝王之家锦衣玉食的公主,一个是一心离群索居的世外高人。弄玉可以不在乎别人的轻视与嘲笑,箫史却不能。能够吹奏得出世间难得妙曲的人,箫史其人必定是脱俗而高傲的。

在弄玉的眼中,萧史是她的爱人,是她的知音,是她生活的全部;在别人的眼中,可能萧史除了吹箫别无所长。更何况,秦地人粗犷豪放,他们欣赏不了过于婉转优美的箫声,也可能直接把它指斥为郑卫的靡靡之音,只会败坏秦人尚武的民风。
萧史断然受不了别人的漠视和不屑,更受不了寄人篱下的富贵生活。
再甜蜜的爱情也有冷却的时候,而世俗的眼光却一日比一日刻薄。
终于有一天,萧史不愿再忍受世俗社会的冷眼,直接向弄玉摊牌。
要么,他们俩一起出奔,去过清风明月般逍遥自在的生活;
要么,他独自离开;
要么,弄玉请她的君父杀了他。

弄玉的心里自然是说不出的痛苦,一边是亲人,一边是爱人。弄玉面对痛苦的抉择,肯定有过挣扎。最后她还是选择与萧史私奔,从此销声匿迹。
秦穆公所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自己已经一把年纪,从小悉心呵护的爱女,不告而别,现在世事纷乱,弄玉少了自己丰满羽翼的保护,她安全吗?能过得衣食无忧吗?能过得幸福快乐吗?
然而弄玉她离去了,至此再也没有弄玉的点滴消息,更别想能见上一面,秦穆公一定带着很大的担忧和遗憾离开人世。

堂堂的公主与人私奔,对一个君王来说,是个多么不体面的事,秦穆公如何给天下的子民一个交代。怅然无助之际,悲戚的秦穆公,他编造一个美丽的传说,使人们相信,他的女婿是神仙,她的女儿由龙凤接引,随着丈夫成仙去了。并在少华山立萧女祠,只为给天下人一个体面的说法。却给后人留下一段令人心醉的传奇。






44

44、芳名永驻 。。。 
 
 

樊姬,樊国之女。樊国历史也很悠久,近年在河南信阳市郊发现有樊君夫妇墓,故樊国地域在信阳一带。据《史记楚世家》、《韩诗外传》和《古列女传贤明传》等记载,楚庄王年轻即位,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日夜为乐。又好狩猎,三年不理朝政。忠臣伍参力谏,樊姬也屡屡劝诫,楚庄王不听。樊姬乃不食狩猎之食物,朝臣苏从又冒死力谏,楚庄王才罢淫乐,听政,从此楚国政治焕然一新,迅速崛起。

楚庄王是知人善任之君王,在位二十三年中,曾任用过六位令尹。其中孙叔敖是这些令尹中之佼佼者,而其得以出任,据说是得亏于樊姬荐贤之力。
且看《楚史梼杌》一段记载:

庄王听朝罢,樊姬下堂而迎之曰:“何晏也!得无饥倦乎”庄王曰: “今日听忠贤之言,不知饥倦也。”樊姬掩口而笑,王曰:“何也?”姬曰:“妾得尚汤沐,执巾栉,振衽席,十有一年矣,妾未尝不遣人梁、郑之间,求美人而进于王也。与妾同列者十人,贤于妾者二人,妾岂不欲擅王之宠哉 不敢私愿蔽众(美),欲王之多见则娱。今沈令尹(虞丘)相楚数年矣,未尝见进贤而退不肖也,又焉得为忠贤乎?”庄王旦朝,以樊姬之言告令尹,令尹避席而进孙叔敖。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

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楚庄王散朝很晚。樊姬下殿来迎接他,问:“为什么散朝这么晚?也许饥饿疲倦了吧?”楚庄王说:“跟贤人在一起,就不知道饥饿疲倦了。”樊姬问:“大王所说的贤人是谁啊”楚庄王说:“是虞丘子。”樊姬听了,掩着嘴笑起来。
楚庄王问:“你笑什么呢”樊姬说:“虞丘子算是贤臣了,但不能说是忠臣。”
楚庄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樊姬说:“我伺候大王十一年了,派人到梁国、郑国、等地寻求贤女献给大王,现在比我贤良的有两人,跟我并列的有七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大王的宠爱吗我听说堂上女子多,就可以用来观察她们的才能,我不能固守私情蒙蔽国事,想让大王多见到一些人,了解别人的才能。我听说虞丘子担任楚国丞相数年,没有听说他推荐贤人斥退不贤的人,这样做是蒙蔽国君而堵塞贤人进身的路。知道贤人不推荐,这是不忠;不知道那些人是贤人,这是不智。我笑这些,不也是适宜的吗!”

第二天,楚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虞丘子,虞丘子离开座位,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让出自己的房子,派人去迎接孙叔敖,把他推荐给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担任令尹,治理楚国三年,楚庄王得以成为霸主。

《韩诗外传》还另加有一段记:

“楚史援笔而书之于策日:楚之霸,樊姬之力也。诗曰:百尔所斯,不如我所之,樊姬之谓也。”

楚庄王是名垂千古的贤君,樊姬又佐楚庄王有功,故荆楚人对她怀念至深,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其墓在楚都纪南城西南拍马山,因离荆州城九里路,又叫“九里冢”,墓葬边长约15米,呈正方形土台,虽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封土仍高达10余米,墓周围松柏肃立,郁郁葱葱;远远望去,芳草如茵,翠绿一片。是楚国遗留下来的一座珍贵的楚国妇女墓葬。

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樊姬墓》:

楚子初呈志,樊姬尝献箴。
能令更择土,非直罢纵禽。

唐诗人周昙《春秋战国门樊姬》:

侧影频移未退朝,喜逢贤相日从高。 
当时不有樊姬问,令尹何由进叔敖。 

樊姬之贤,成为后世贤内助的理想标准。西汉成帝之妃班婕妤的贤德有口皆碑。汉朝时 皇帝在宫苑巡游,常乘坐“辇”装饰华丽,前有两人牵拉;而皇后妃嫔所乘坐的车仅有一人牵挽。为了能与班婕妤形影不离,汉成帝命人特制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班婕妤却拒绝了汉成帝的美意。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旁边陪坐,最后他们都落到国破家亡的境地,我如果和皇上同车进出,那就跟他们沦为一类了,实在令人凛然而惊!”太后王政君听说此事之后非常高兴,对左右亲随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在这里,王政君把班婕妤与樊姬相提并论,以此作为给这个儿媳的最大嘉勉与鼓励,可见樊姬贤德之名的广泛影响。 

还有一则樊姬力劝楚庄王的故事。
据传当时有一架名为“绕梁”的古琴惊现于世。“绕梁”的典故出于《列子》,说的是周朝韩国有一个著名的歌女韩娥,在去齐国的途中盘缠用光,万般无奈之下,于雍门卖唱求食。她的歌声凄美动听,催人泪下,使听者无不痴迷感动。韩娥离开之后三天,人们仿佛还听到韩娥的歌声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回味。

而此琴以“绕梁”为名,可见其音质之优美世所罕见。“绕梁”古琴落到楚国华元手中。为了讨好楚王,华元将此琴献给楚庄王。楚庄王得到“绕梁”以后,弹琴作乐,如痴如醉,有一次竟连续七日不曾上朝,不理朝政。樊姬见此情景十分着急,便不顾后果,直斥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