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力夸奖息妫容貌美丽,楚文王动心,领兵至息。楚文王设宴招待息侯,乘机袭杀了他,遂灭掉了息国。楚文王把息妫带回了楚国,自娶为妻,史称文夫人。息妫与楚文王生子堵敖及楚成王兄弟两人。然息妫始终未主动说过话,楚文王问其原因,息妫说:“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义奚言”(同上)楚文王以为息妫怨恨蔡侯,遂于公元前680年(楚文王十年)又兴师伐蔡,同年秋七月,楚军突入蔡国,俘获蔡哀侯,将其囚禁至死。
息妫事迹,所述颇丰,她貌美如花,美到何种程度。两个史实可以证明:
一、息候、蔡哀候、楚文王曾为她争风吃醋,大动干戈,最后导致息国的灭亡,蔡国受制于楚;二、文王死后,其弟子元在她寝宫外筑台歌舞,想勾引一心为文王守节的息妫,后终因她的哭泣和抵制引发了楚国贵族对子元极大的不满,公元前664年,楚国平定“子元之乱”。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记载:
“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夫人闻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习戎备也。今令尹不寻诸仇雠,而于未亡人之侧,不亦异乎!’御人以告子元。子元曰:‘妇人不忘袭雠,我反忘之!’”
意思是:楚国令尹子元想诱惑息妫,让人在她寝宫边筑高台,演奏《万》乐曲,息妫听到歌声后悲伤地说:“先君时常训练兵马,出征诸侯。现在令尹不去报仇,不去完成先君未完成的遗愿,反而在这里听歌。”有人把这话告知子元听,子元羞惭地说:“妇人都不忘世代的仇恨,我反而忘了!”
子元急于向息妫邀功,率大军攻打郑国,郑国求助齐国。管仲和郑国的有识之士,洞悉子元欲取悦于息妫的用心,输不起战争,遂用“空城计”把子元震住。子元不敢冒进,班师回楚,急忙派兵先向息妫表功,息妫说:“令尹大人,若打了胜仗,应该在太庙告知祖宗,由国家予以封赏,有什么必要告诉我一个妇人。”
息妫的一番话给这位发情的男人,泼了一盆凉水,子元见来软的不行就来硬得,直接带几百家丁住进楚王宫。息妫派人求助楚国贵族,在儿子楚成王的带领下,一举铲除了权势熏天,想要谋反的子元。
楚文王死去,息妫摈弃外间诱惑,立志为他守节,悉心抚养二子,为楚国培养了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霸主,她的幼子熊恽,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楚成王,楚成王在位四十六年,正是楚成王的崛起,引领楚国称雄中原,最终走上了强盛之路。才有后来的楚庄王“问鼎周室”,称霸诸侯。楚庄王是息妫的重孙,成王儿子穆王,穆王的儿子就是庄王。家喻户晓的成语:“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的典故都出自楚庄王。
息妫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女人。
人们都认为因为息妫的美貌让息国灭亡,把楚文王的千秋霸业与一位绝世美女相连,总让历史真实的杀戮变得香艳无比,充满浪漫和传奇。
楚文王赢得何等干脆利落,伐蔡灭息。从此,东可取淮夷之地,北可迫郑逼洛邑。一向被中原大国鄙夷的楚蛮之国,只是周天子分封的一个小小的子爵,成为了中原公侯大国不可小视的强大威胁。其实,有没有息妫,息国的命运都是一样的。
息国(今河南罗山县一带),是地处中原的一个小国,与周天子同姓姬,爵位是侯爵,关于息国,史料记载的很少,除了与息妫有关外,它还制造了一个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
息国邻近郑国,但比郑国的实力要弱很多,息国是侯爵,郑国是伯爵,息国自以为爵位高,根本不把郑国放在眼里,息、郑因为一点小事起了争端,两国都不肯吃亏,所以矛盾越闹越大,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息国想先发制人率大军奔赴郑都,郑国还没等息国的军队到达郑国的边境就把它打得落花流水!息侯被打败后很是气愤,但他根本就没仔细想想,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完全靠实力,哪里靠什么爵位。连周天子也得看诸侯国的脸色过日子,更何况一个小小的侯爵?
《左传》的观点认为,息国这次进攻郑国犯了五条禁忌(即所谓的“无不韪”):
第一不度德,就是不衡量一下自己有多大德望;
第二不量力,不考虑自己有多大的实力就出兵;
第三不亲亲,就不想想自己和郑国是同性兄弟;
第四不征辞,就是不想想正当的理由就出兵;
第五不察有罪,就是不认真检讨自己的过失。
从上面的这几条禁忌来看,息国出兵郑国是做了一件普天之下所有人都觉得不对的事情。
这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语的由来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说:“从这件事,人们可以预知息国很快就会灭亡。”
果然没过几年,息国就被楚国消灭了。
看来息侯冲动而不审时度势的毛病是一点也没改。
楚文王正欲控制中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姬姓国——蔡国(蔡国是周武王五弟蔡叔的后裔的封国)。蔡侯的无知无礼,息侯鲁莽轻率的报复,这一切给了楚文王窥视中原的绝好机会。
(二)后人眼中的息妫
息妫被后人尊为桃花的花神,《列女传》载:息国被楚文王所灭。楚文王贪图息夫人的美色意欲强娶,息夫人不肯,乘机偷出宫去找息侯,息侯自杀,息夫人也随之殉情。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三月,楚人感念息夫人的坚贞,就立祠祭拜,敬她为桃花神。
故事一:
公元720年,唐玄宗的兄长宁王李宪,在王府中举行一场酒宴。一年前,宁王将一位长得如花似玉的饼师之妻夺为宠妾。在这次宴会上,宁王可能喝多了酒,醉醺醺地问她:“你还想你原来的丈夫吗?”少妇默然无语。宁王趁着酒意,召来饼师。结果,夫妻见面之后,少妇情不自禁地双泪垂颊,在座的宾客们无不为之动容。年仅20岁的王维此时正是宁王的座上宾,他即席写下了著名的《息夫人》一诗:
莫以今时宠,能忘昔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王维委婉地进谏了宁王的无礼之举,宁王看了王维的诗,顿感羞愧,让饼师夫妻破镜重圆。
故事二:
清初邓汉仪《题息夫人庙》云:
楚宫慵扫黛眉新,只是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这是借息夫人之事慨叹明清王朝交替之际的屈膝降清的明朝旧臣,面对明灭清兴,沧海桑田,邓汉仪猝然笔落“千年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掷地有声,道出了朝代更迭之机,有识之士在生命和气节面前的艰难和尴尬。
“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红楼梦》中袭人历经心路波折,终于还是选择活下来,嫁给了戏子蒋玉菡。
故事三:
花蕊夫人,青城(四川灌县西)人徐国璋的女儿,貌美如花,被称为 “花蕊夫人” ,精通诗词,以才貌兼备而得专宠,被蜀主昶封为慧妃。蜀为北宋所灭,赵匡胤垂涎其美貌,将其纳入宫中。她本与孟昶相处十分恩爱,自从孟昶暴病身亡,她被太祖威逼人宫,因为贪生怕死,勉承雨露,虽承太祖宠冠六宫,心里总抛不下孟昶昔日的恩情,所以亲手画了孟昶的像,背着人,私自礼拜,不料被太祖撞见,只得谎称是张仙。可怜那些宫里的妃嫔,听说供奉张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宫中照样画一幅,供奉起来,希望生个皇子,从此富贵。
不久,这张仙送子的画像,竟从禁中传出,连民间妇女要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香花顶礼,至今不衰。
后人有人赋诗道:
供灵诡说是神灵,一点痴情总不泯;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42
42、许穆夫人 。。。
许穆夫人,姓姬,卫国人,嫁给许穆公,故史称许穆夫人。其母宣姜是齐国公主,著名的大美人。她是母亲宣姜下嫁给庶子公子昭伯后与之所生之女,后来即位的卫戴公、卫文公的亲妹妹。她从小美丽而聪慧。
许穆夫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有明确史料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据前人考证,许穆夫人约生于周庄王七年、卫惠公十年(公元前690年)左右,死于周惠王二十一年、卫文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大约活了三十四岁。
汉刘向《列女传仁智篇》云:
“初,许求之,齐亦求之。懿公将与许,女因其傅母而言曰:‘……今者许小而远,齐大而近。若今之世,强者为雄。如使边境有寇戎之事,惟是四方之故,赴告大国,妾在,不犹愈乎’……卫侯不听,而嫁之于许。”
由此可见,许穆夫人在择偶问题上曾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