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寡妇难为-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就是这二人触动了他的逆鳞,或许尚氏是想给宋子桥报仇?说不定宋子桥觉得大事不妙,就给了尚氏一纸休书,要求她替自己报仇,以她对宋子桥的了解,他会做出这样的事儿,如若不然,尚氏又怎么会知道王真真住在这里?尚氏之所以勾引她杨沫,一准就是为了利用他……

闹了这一出,尚氏是娘家马上澄清尚家没有这样的女儿,尚氏又羞又愧,在监牢里自杀了,至于那杨沫,则被远远地发配充军了。

桂青青还在月子里,当然不知道这些,李松也故意瞒着不说。一个月转眼便到了,因为现在大旱,人心惶惶,所以一家人商量着,孩子满月就不大办了,只请双方的家人来凑热闹,这天早上,桂青青终于痛痛快快洗了个热水澡,换了一身新衣裳。

早饭过后没多久,各家亲友陆续就到了,虽说了不大办,可是李松如今的身份地位在,或者是人人都想来李家吃一顿饱饭,就连桂良也带着妻儿来了。

女人们都到正房去看孩子,二娘武氏端出继母的架子来“接到你们给的信,我心里担心坏了,生怕青青有个什么好歹,生孩子可是生死大关,只是你们搬到这儿我还没来过,想来看看你也不知道怎么走……”

武氏话里话外这是抱怨桂青青跟娘家不亲,她连桂青青家在哪儿都不知道,桂青青也懒得理她,想当初她搬了新家,也请亲戚朋友们吃温锅饭来着,武氏当时怕花钱,根本没有来,这会儿居然说这个!桂青青本想刺激她两句,后来想着她终归是小满的娘,便忍了。只低声问了几句小满的功课,却原来家家都吃不饱,私塾已经散了。

武氏见有些冷场,忙接着说道:“现在看见青青这样,我总算是放心了……这孩子可真漂亮,白白净净的,那双眼睛像当娘的,黑葡萄似地……”

桂花也不愿意理她,只问桂青青“孩子晚上还好吧?哭闹吗?月子里晚上谁照顾的?”

桂青青笑道:“还好,这孩子知道心疼我,晚上不哭闹,白天丁大嫂帮着照看,晚上起夜还有大郎帮着我,并不累。”

俩人说着话,二婶宋氏带着几个儿媳妇来了,二娘武氏小声嘀咕,“这是故意跑来吃饭来了吧?”前几天李松特意给桂家送去了些粮食去,今天武氏居然拿出丈母娘的款来了。

桂青青不由瞟了她一眼,早就知道她是这样的人,所以桂青青一直对她淡淡的,若不是担心爹爹和弟弟饿着,桂青青才懒得理她。这话也幸好二婶没听见,不然定是一场风波。

宋氏一进来便看见武氏了,武氏以前怎么样对待桂青青,她一清二楚,因为看不上武氏的为人,她对武氏并不热络,只点点头,便对桂青青笑道:“二婶来晚了,让我先看看这大胖小子。”

桂青青赶忙请二婶坐下,宋氏在床边上的绣墩上坐了,看了看孩子笑道:“这孩子长得真好,像娘。他爷爷得了大孙子高兴坏了,这些日子每次回村,都跑到我们家说一通孩子,我就从来没见过大哥有这么高兴的时候……”她说着又打量一下桂青青的气色“看你这月子养得不错。”

桂青青笑道:“让二婶惦记了,我好得很。家里还好吧?”

“好,今年可多亏了你家送的粮食了,要不然非得饿死不可……”

武氏一听桂青青居然给宋氏也送粮食了,顿时有些眼红,她又不是青青的婆婆,真是粮食多了没处送了,武氏正想说话,却听桂青青说道:“这还不是应该的,以前我没饭吃的时候,二婶可没少照顾我……”

武氏听了这话,终于再没犯傻,桂青青又安慰道:“我听大郎说了,过些日子朝廷的赈济就该到了,不会总这样,二婶放宽心。”

说起这个,宋氏不免叹气“若是指望朝廷赈济,那真是非得饿死不可,不过,有了总比没有强……”这样的事情她小时候就经历过一次,朝廷的赈济都进了那些贪官的腰包了,真的到了百姓手里的,真真是杯水车薪。

桂青青也明白这个,宋氏的几个儿媳又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桂青青听她们说李榆、李柏也拿了粮食跟人家换地,不由得诧异,虽然去年李松曾经提醒他两个兄弟要多存粮,可是人家根本没听他这个哥哥的话,前几天更是家里断了粮,为了这个,李松特意给自家的亲戚都送了几斗粮食,他们怎么还有粮食换地?莫不是将自家给的粮食换出去了?

桂青青刚想仔细问一问,李榆和李柏带着全家来了,王氏、胡氏也进屋来看孩子,大家又是一通寒暄,桂青青也就不好多问了。

很快就到了晌午,大家饱饱的吃了一顿,因为路远,未几,大家也就各自散了,倒是李榆、李柏不肯走。

李松见二人好像有事儿,便问道:“你们怎么了?有什么事儿吗?”

李榆讪讪道:“哥,你上次给的粮食……没……没了……”

李松一皱眉“这才几天功夫,怎么就没了?”

胡氏一旁插话道:“大哥,您也知道,现在家家户户缺粮食,我的娘家……我总不能看着他们饿着不管……”

桂青青在旁边听着,早就恼了,他们若是真的救济了亲戚,也有情可原,桂青青冷冷地说道:“我怎么听说你们拿粮食换了田地?你是不是觉得你大哥大嫂是傻子?很好糊弄?”

王氏理直气壮道:“大哥大嫂,反正你们家的粮食换地也比别人家换的便宜,既然这样,何不把便宜让给自家人?”

李福满老爷子一听,抓起身边的茶杯“啪”的一声摔到了地上“都给我滚出去!既然你们拿粮食换了地,就去吃土去,粮食一粒没有!都滚!”

家里的存粮的确不多了,桂青青买下的粮食,总共换了一千多亩地,剩下的也只够一家人吃到明年秋天,这还只是其次,李福满最生气的就是去年秋天,他明明让这两个儿子都不要卖粮食,可是人家根本没听他的,现如今大儿子分给他们粮食了,救命粮他们竟然也敢卖了!如何让李福满不恼火?

李榆、李柏两家人被李福满老爷子撵出门去,灰溜溜的走了。

这时候,长生醒了,小家伙可能是有点饿了,哭得惊天动的,桂青青把他抱在怀里,他就开始拱,桂青青笑道:“长生饿了吗。”她把衣服解开,喂孩子吃奶,这时李松进来了,他握住儿子的小脚丫,小心的说道:“青青,别生他们的气。”

桂青青笑道:“我嫁到李家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我知道的一清二楚,若是跟他们生气,早该气死了。”

李松笑道:“还说不气,这还不算气话?只是他们终归是我兄弟,我总不能不管他们死活……”

“那你打算怎么办?”

“也不能就这么算了,当然要让他们吃点教训,先饿他们些日子,免得得了粮食又去换地。”

桂青青说道:“下回每次少给他们些,给他们定好了量送去,多了没有。”

“嗯嗯,就这么办。”李松连连点头。

时过不久,朝廷的赈济粮果然来了,即便如此,青浦县还是有不少老百姓纷纷逃难去了,事后一统计,只有李家村的村民,一个逃难去的也没有,不过大部分田地都被李家用粮食换去了。

自此,李家不但有了仁义的好名声,也成了青浦县有名的地主,马县令在青浦县一呆就是六年,这六年李松一直做青浦县的典史,整个青浦县倒也吏治清明,李松特意组织手下的衙役开了一家镖行,即便不用“钓鱼”,手下这些人手头也很宽裕,这些衙役对李松自然是万分拥戴。

等到马县令高升,李松思之再三,终是辞了典史的职位,他推荐杜小埔接任了典史,他自己回到李家村,修了一个大大的宅子,安心做起了富家翁,李家现在家大业大,总是妻子忙活李松有些不忍心。

六年中桂青青共生了三个儿子,这天李松的小儿子过百日,李松大摆筵席,等他送完了客人回来,就见长生坐在炕头,手中推着摇车,摇车里的小儿子却是不肯睡,嘴里咿咿呀呀的,不晓得说什么。

二儿子已经睡熟了,长生虽然困倦,却仍睡眼朦胧坐在那里看着最小的弟弟,迷迷糊糊地不知道嘴里嘀咕什么。旁边的丁大嫂怎么劝,长生就是不肯去睡,他听到动静,见父母进来,脸上顿时多了笑模样,他站起身来,张开小胳膊,往炕沿这边扑来。

李松忙张开双臂接住儿子,长生将小脑袋埋在父亲的脖颈上,小胳膊使劲地搂着不肯撒手,他跟父亲亲热,却一声不吭,生怕吵醒了二弟。

桂青青赶紧去哄小儿子睡觉,李松则抱起长生去了临屋,将他放到了床上,长生说道:“爹,你又喝酒了,味道不好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