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般的交情,给子孙后代结下无穷的仇怨,哪一个更好呢?”
颉利可汗出兵也是因为听了义成公主的话凭着一腔热血,现在唐臣一提盟约的事心里就有愧;再听他的分析,觉得甚是有理,在南侵中也获了不少利,再说像他这样说也给足了突厥面子,何况这场仗他也没打算再打下去,照以往的做法也该收兵了,真的要想和李唐一争中原的天下,目前他颉利可汗还没有这个野心;而唐朝方面李世民这回又出兵了,他的威名如今已是震满华夏,此外他与突厥一些上层贵族的关系十分密切,只要他以出兵,突厥总是很快就不战而退。(也正是如此,已经引起了李渊的怀疑,在三个儿子中对李世民的猜忌是最多的。)思索片刻,重新和唐结盟带兵撤回突厥。
突厥退兵后,得到消息的李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狠狠地褒奖了郑元寿一番,把他和汉代的苏武相提并论,现在他可以全力以赴对付中原残存的割据势力。在以后的两年中,李唐又平定了刘黑闼等小集团,全国渐渐的走向统一。然而突厥没有想李渊希望的那样安分,依然和往常一样时时入侵大唐边界,造成或大或小的麻烦。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八月一日,突厥颉利联合他的侄子(始毕可汗的儿子)东突厥小可汗突利率领的大军开始猛攻原州(今宁夏固原市),并很快就逼近长安。与此同时,为了多方牵制唐军,突厥又派出偏师分别攻击忻州(今山西忻州市)、并州和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其附庸国吐谷浑也出兵入寇鄯州(今青海乐都县)。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六节 世民退兵
第六节 世民退兵
八月九日,长安宣布戒严。大唐上下惶恐不安,有朝臣在朝堂上对皇上说:“突厥之所以屡次入侵,是因为我们人口和财富都集中在长安的缘故。如果烧掉长安城,迁都别处,则胡人的入侵自然平息下来。”
李渊考虑了一下,觉得不失为一种方法,便对中书侍郎宇文士及说:“你去越过终南山考察一下,到樊州、邓州一带巡视,有没有可以久居的地方,迁都到那里。”
太子李建成说:“是啊!终南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在那边定都,一定会给我大唐带来福气的。樊州、邓州又交通便利,还有秦岭做屏障,军事上可以防御突厥入侵。”
齐王李元吉说:“皇兄所言极是。”裴寂也点头表示赞同。其余萧瑀等人支支吾吾不肯表态。
秦王李世民见大殿上没有人对这件事提出异议,他那火一样的习性又燃烧了起来,挺身而出说:“父皇,儿臣认为不可!戎狄为我中原的祸患,从古时候开始,就是经常发生的。陛下以自己的圣明英武,一统华夏,精兵百万,所向无敌,如何能够因为胡寇的入侵,就要用迁都这种方法来回避,让我臣民百姓蒙羞,成为后世的笑料!那汉朝的霍去病,不过是一介将军,尚且胸藏平灭匈奴的志气,何况我空居藩王之位。请陛下给儿臣几年的期限,用绳子牵住那颉利的头来见陛下。如果儿臣做不到,到时候再迁都不迟。”
皇上很满意,说:“说的很好!”
这个时候,李建成冷冷的说:“当年樊哙想带着十万精兵横扫匈奴,秦王的话好像和他说的差不多哦!”
李世民不慌不忙的说:“现在的当时的形式很是不同,用兵之道更是很有差别,樊哙他有什么地方值得称道的?用不到十年,必定可以平定漠北,这绝对不是说大话的!”皇上看兄弟俩的架势,很是不对头,马上示意他们不要再继续说了,派李世民和李元吉一起出兵对抗突厥。
李世民带兵前去抗敌,正好碰到关中连降大雨,洪水泛滥,很多道路被淹,桥梁冲毁,加剧了行军难度。这还是唐军最大的问题,粮草的供应也因此出现的问题,总是跟不上行军进度,士气开始低靡。全军上下,包括远在长安的皇帝朝臣都在为这感到担忧。
不管怎么样,李世民带领的唐军还是到了他的目的地,就要和敌军交锋了。八月十二日,唐军与突厥大军在豳州的城西五陇阪(今陕西彬县西南)正面相遇。颉利可汗迅速带着一万多骑兵摆下大阵。唐军将士见突厥已经抢占有利地形,大为震恐,这回交战唐军这边的天时地利人和一样都占住,似乎败局已定。李世民和李元吉骑马远远地观察了敌情,李元吉觉得自己的腿肚子竟有些微微的打颤,怎么也控制不住了。李世民对李元吉说:“现在胡虏逼到眼前,不能表现胆怯,我们应当与之一战,你能不能和我一起上阵?”
李元吉可没有李世民那么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是李渊和嫡妻窦氏最小的孩子,本来比别人得到的宠爱和娇惯就多一些,可以说是从小在羽翼下长大的,看到这种状况心里早就恐惧的不成样子了,哪里还有胆量上战场?说道:“他们来势凶猛,又占了好的地形,我们怎么能轻易出击?万一失利,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李世民问李元吉的时候就没打算和他一起去,只是父皇近来对他好像有些猜忌,总是在有意无意的打压他,倒是有意无意的在逐渐抬举李元吉,好像想让他也立一些战功,以免功劳都被他李世民一个人占了似地。现在李元吉既然主动放弃了立功的机会,那他以后就没有什么说辞了。李世民胸有成竹的说:“你既然不敢去,我一个人去,你就在这里等着看我怎么退敌。”李世民带着一百多经常和他一起出生入死身经百战轻装上阵的骑兵向颉利可汗的军营驰去,李元吉在后面不相信的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算计着他一旦失利,自己该怎么办。
李世民带着他那一百多号人很快的奔驰到离颉利可汗布阵的地方向。颉利可汗远远地看见一个金盔金甲的将军带着近百的士兵朝这边来了,不明白他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个带头的将军看穿着应是身份极为高贵,可他的年纪看上去又是如此的年轻,他会是谁呢?颉利可汗看着他渐渐近了,越发的觉得来人极为眼熟,突然想起他不就是秦王李世民吗?他来做什么?只见李世民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勒马停住,英姿勃发的站定了指着颉利可汗的方向大声说:“我大唐与可汗已经商量好和亲,可汗为何背弃盟约,入侵我国!我是秦王李世民,可汗既然想打仗,我自然愿意奉陪!要是单打,我即和可汗独斗;若是可汗领兵一起上,我就和我这一百多骑兵相拼!”
颉利可汗听清楚了李世民说的话,看他那付自信高昂的神态,猜度他定是安排的有伏兵,所以故意用话来激将他,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只是笑着不说话,心说小子你和我来这一手,你还嫩点儿!周围的弓箭手早准备好了,可颉利没有发话,都静静呆着,盯着李世民,看他玩儿的什么花招。李世民又上前一步说:“来呀!可汗怎么不说话?你到中原来,不就为的是打仗吗?本王今天舍命陪君子,可汗怎么反倒没动静了?”颉利可汗仍不说话,却伸长了脖子,想看看李世民身后有多少伏兵,他当然什么也看不见,更加按兵不动。
这边的李世民可没闲着,派旁边的一个得力干将去向突利可汗那边喊道:“你和我往日早有香火之盟,谁遇到危难,必定拼死相救;现在你领兵来攻,还有一点儿我们当年结拜的情谊吗?”那边的颉利可汗早对李世民满腹狐疑,见他对着突利可汗喊话,自然是竖着耳朵听,还生怕自己听的不太真切,又派人离近些去听。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七节 世民退兵2
第七节 世民退兵2
当颉利可汗听到李世民提起和突利可汗是结拜兄弟时大惊失色,要知道这位突利可汗可是始毕可汗的儿子,当年始毕可汗死后,突利才是第一继承人,因为那时年纪尚小、实力不足羽翼还不够丰满被排除掉了,才有了处罗可汗。颉利可汗继承了汗位以后突利已经成了一定气候,为了平服他便在“幽州以北”划了一块儿地儿不过十几个小部落给他封他做了小可汗,这点儿小惠当然令突利不满意,叔侄两人一向是面和心不合的,颉利心中可从来没有放轻过对突利的提防。这回一听说突利可汗和李世民有旧,头上的汗珠子就“啪嗒啪嗒”往下掉。这边的突利可汗有多少兵力,自己是明白的,对付他是没有问题的;可李世民那边到底埋伏了多少人马却是一个未知数。如果这个时候突利和李世民联合起来对付他,那么他的处境就——?想到这里他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