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而且兼署都察院,从而直接控制了部、院,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内阁中枢体制。
当然杜睿也不会完全照搬照抄,至少历史已经证明了,明朝的内阁制度并非完美,明朝的内阁制度最大的弊端,首先就是内阁中阁臣数量不定,一般有首辅、次辅和几名其他内阁大臣,而首辅与其他阁臣往往没有明确的权力职责划分,权力、地位差距非常之大,以至于各阁臣往往为夺取、维持首辅地位而相互倾轧斗争,内阁争斗频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政局的不稳。例如严嵩与夏言、夏言与徐阶、徐阶与高拱、高拱与张居正之间为首辅宝座进行了激烈的争权夺利。
其次内阁的演变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意志。明朝的内阁制实际上就是封建社会zhōng yāng集权的极至发展与个人生理jīng力相对有限矛盾的调和,是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不堪承受这样集权理政的忙碌,而设计zhōng yāng政事处理制度。尽管明朝中后期大多数皇帝昏庸无道,但始终牢牢把持着国家的最高权柄,内阁不仅要受到皇帝亲信的司礼监太监的牵制,更始终屈服于皇权的重压之下。内阁和阁臣权力的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阁臣的信任程度和对其票拟的采纳程度。张居正之后,内阁渐渐失去皇帝的信任,内阁权力大减。
杜睿当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所设立的内阁之中,首辅与内各成员之间的权利关系是被明确规定下来的,首辅享有最大的权利,但同时要接受内阁成员的监督,而内阁成员之间的权利划分也是相当明确的。
同时内阁成员的诞生,虽然来源于皇帝的直接认命,但是人员构成却同样有着严格的规定,必须是来自于三省六部的长官,而三省六部的长官轮替,则掌控在内阁的手中,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一种良xìng循环,不至于使内阁沦为皇帝手中的玩物。
杜睿设立内阁,首先为的就是限制皇权,皇权不断的被放大,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将整个国家都拖入崩溃。
在限制皇权的同时,还要限制相权,也就是杜睿自己手中的权利,当然受限制的不会是他,眼下杜睿要改革,需要的是绝对的权利,他制定规则,所要限制的是他的后来者。
杜睿没有永远的生命,他必须为以后考虑,杜睿可不想在他所制定的制度下出现一个没有人可以约束的独。裁者。
杜睿历经三朝,年岁不大,但是论资历,却是众人当中最强的,特别是杜睿主持贞观变法,再加上这些年来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即便是这些年不在朝中,他的威望也是无人能比的,看他那淡定的神情,从容的样子,还身上强大的气场,无不宣示着他才是掌握着这里最强声音的人。
众人都等着杜睿率先发言,杜睿身为内阁首辅,内阁的每次会议都要由他来开场,这也是一种权利。
杜睿首先拿出一叠曲线图表,让吏属分发给在坐的重臣,这样的图表谁都没见过,都不禁有些疑惑,更觉得新奇,上面虽然也有些标注,但是没有杜睿的解说,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他们也不大清楚。
杜睿开口,先说了些场面话:“诸位同僚,洪武开年,圣上年幼,尚且不能主政,本官受先帝托孤之重,又受圣上信重,托付国事,诸位也同本官一样,深受皇恩,当同心协力,辅佐圣上!”
众臣工闻言,纷纷应诺,他们这些人中,大半都是杜睿的弟子,余下的也多是杜睿提拔起来的,除了礼部尚书李璟恒这个皇室中人外,都以杜睿马首是瞻。
杜睿接着又道:“新年伊始,我大唐重中之重,还是经济发展,诸位请看,本官细细分析了一番近年来我朝税负的细情,这图表下面横向的代表年份,左边纵向的代表商税的多少,而根据每年商税多少连起来的这线曲线,就代表着大唐开国以来的经济波动情况。”
杜睿绘制的这张曲线图非常简单,经过杜睿的解说之后,众臣也都看明白了。
他们虽然觉得简便,但是杜睿要将这些数据统计出来,并且还有绘制成图,这其中要求多大的工作量,也只有杜睿自己知道了。
“还有这两份图表,一份是我朝各年份军队数量的增减情况,还有一份是我朝历年的灾害大致情况。”
一众大臣仔细的看着这三份图表,许久没说话,神情若有所思。
李璟恒率先问道:“首辅大人让我等看这几份图表,究竟想说明些什么?”
杜睿点点头答道:“劳长沙郡王动问,从这三份图表中,想必各位已经看出,我大唐的经济,与军事、灾害有着密切的关联。”
户部尚书高智周微微颔首道:“恩师说得不错,但凡灾荒之年,对经济民生影响巨大。”
杜睿吩咐人将三幅图都挂在墙上,接着道:“诸位请细看,我朝军队数量及战争的那份曲线图,可是与经济波动的曲线图颇为相似?以前我们通常认为,军队和战争都是国家经济的拖累,但从这几份图表看来却不尽然如此,大唐的军队数量,从高祖武德年间开始不断增长,到高宗永徽年间与大食开战时达到顶峰,各位再细看,我朝的经济并没有随着军队数量、战争数量的增长被拖垮,相反,商税岁入是随着军队及战争的数量增长而增长的,两者之间就好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而近些年,虽然没有战争,但是因为先帝增强武备,经济同样是在发展,特别是前段时间扩充禁军,经济发展更是攀上了一个高峰!商税达到了上半年的总和!”
商税收入代表着国家的经济繁荣程度,这是不用怀疑的,自打杜睿在贞观年间变法之后,商税就已经成了大唐的税赋的重中之重了,杜睿这番话有图表为证,谁也反驳不了。
杜睿接着又道:“军队数量的增加,以及战争期间,我朝经济反而会变得更繁荣。这一点从图表上已经清晰地反映出来。本官细细想来,略有所得,说出来若有不当之处,再请各位指证,首先,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与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市场商品的交易量,以及流通速度的快慢。我朝军队主要是以实物供给,军队数量增加之后,实物需要随之增加,朝廷每年为此支出的平均数为一万万贯,而这笔支出大部用于采购军须用品。这实际上就给市场创造了庞大的商品需求,无数的物资向军队汇集,而这个汇集的过程,也就是交易的过程,无数的商人和百姓从中获利,进而推动的大唐商品经济的繁荣。而我朝大部分百姓靠农耕为生,平rì里大都是自给自足,只有少量的生活必须品,如盐、茶、农具等,才需要到市场上去进行交易。在这种情况下,农耕百姓虽多,但对市场的商品交易的活跃程度起不到关键作用。因此军须品的采购,对大唐经济的促进作用就突显了出来,直接影响到我朝的经济繁荣程度,简单来说就是,朝廷花钱采办军需,商人获利,而随着交易量的增加,他们所要上缴的商税就越大,当然大部分的钱还是被商家赚取了,但是他们赚了钱,却用这笔钱来扩大商业规模,同样给朝廷带来了更多的税收。以前,大家总是以为国库中藏的钱越多,国家就越富强,从直观的角度来说,国家不富强,国库就不可能盈余这么多钱,这一点没错。但是,国家有钱了,是不是尽量存在国库里不花才是对的呢?很显然,这是不对的。从本官统计的这几份图表可以清晰地看出,国家花的钱越多,经济也越繁荣,而经济的繁荣,又进一步带给国家更多的财税收入,只要处理得当,就会形成一种良xìng循环。因此,今天本官要跟各位讨论的,就是怎么花钱,如何在保证朝廷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把国库的钱以最恰当的方式花出去,以便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大唐经济民生的发展。”
杜睿这么一大通话,让在坐的一众大臣们顿时觉得有些浑浑噩噩,人人感觉脑子似乎不够用了。
自古以来,每朝每代都千方百计想着如何开源节流,以使国库里能多存些钱,为了达到开源节流的目的,历朝历代的皇dì dū倡导节俭,就拿太宗皇帝来说,一身龙袍能穿几年,一些边角处都能看见补丁,还有每餐的膳食也是简单的让人瞠目结舌,甚至在贞观初年的时候,只有月初,月中才能见到一点儿荤腥,为的就是开源节流,可是那样当真富强了吗?
富强没有,大臣们并没有只管的感受,他们只觉得开源节流是正确的,可是现在,杜睿却是对他们说,要怎么花钱,这未免让人觉得十分荒谬。
可杜睿所提供的这几份图表上的数据表明,确实是朝廷支出越大的年份,经济越繁荣,太宗贞观年间,因为杜睿的环球航行,以及累次的对外战阵,掠夺,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