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价值了。说到底,明朝的宝钞就是一种**裸的抢劫。
苏木也是受了边区币的启发,才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
他耐心地对吴老先生解释道:“这沧州城乃是盐业重镇,又有大运河水利之利,乃是河北商业中心。且不说城中盐商身家巨万,城中大大小小的富豪不只凡己。这些人我都是知道的,手头又的是闲钱,却没处投放生息。胆子大的,或许还放些印子钱出去。不过,这种生意毕竟太小,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胆子小的,又怕折了本,就只能将银子存在家里。”
说到这里,他一笑:“听人说,有个盐商家里的银子实在太多,又怕被人偷了。索性将银子化了倒进地窖,就算家里来了贼人,想偷也是没有办法。”
“这个法子还真是不错啊!”吴老先生也笑了起来。
苏木接着道:“正因为民间闲钱太多,没个出路。放在家里又不稳当,还会因为存放时日太长有所损耗。若我们弄个银行出来,以盐司的官盐做保,吸纳民间的资金,并给一定的厚利,想必很多人家都愿意将银子存进银行里。”
苏木扳着指头计算开来:“民间商户做生意,拿一万两银子出来做本钱,雇佣人手,租铺面,一年下来,如果有一到两成利就算是不错的了,这其中还得冒许多风险。因为,你不知道你投进去这么多本钱,究竟能不能赚到钱。民间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生意场上,五成亏本、四成保本,只一成才能在年底看到银子。当然,盐商不算在其中。”
“如果我们所开办的这个银行每年能够保证商家有一成的利,我想,别说沧州,就算是整个河间府的富户,将来甚至是整个河北,都很乐意将闲置不用的银子存到我们手头。毕竟,像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可不好找。”
吴世奇连连点头:“财帛多人心,这事到是做得。不过,正如子乔你刚才所说,发行盐票需要用官盐来担保,可盐山里生产的盐可都是由盐商们包销的。若是老百姓要凭盐票来提盐,我们又从哪里拿盐给他们?若是动了盐商们的份盐,那就是扰乱盐政,追究起来,谁也担待不起。”
苏木哈哈一笑:“这事我早已经想好了,咱们发行的这种盐票都是大票,一百两一张。以先前的盐价,一百两可以购买四百斤官盐。普通一户人家一个月才吃多少盐,又没有那么多闲钱买盐票。至于大户人家,也不缺那点钱。”
对,就是发行大额盐票。
其实,苏木的打算是将盐票做为一种类似于后世银票一样的东西,用在商业流通里面作为交易使用。
明年就是正德一年,在这个年代,美州白银还未大量输入中国,张居政的一条鞭法还没有实行。民间的商业行为还大量使用铜钱,遇到巨额的商品交易,就算使用白银,也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打个比方,购买价值一千两的商品,你得随身携带一千两白银,得雇两个挑夫,非常不方便不说,还不安全。那比得上纸币,往身上一揣,谁也看不出来。
如果即将发行的盐票有了等值物质作为保证,苏木可以肯定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在河北风行一时。
不过,正如吴老先生所说,盐票发行之后,肯定会有人观望一段时间,甚至还会出现挤兑风潮。为了防止这一点,苏木故意将钞票的棉值定为一百两。
一般百姓肯定买不起这么大的盐票,至于大户人家,也不可能缺这点钱。就算有人想来挤兑,沧州城里的人还罢了。至于其他府县的商人要过来兑换食盐,走州过县,人力成本,路途损耗也是一大笔开销。商人将利看得极重,自然不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听完苏木的解说,吴老举人一时还想不通这其中的道理。
有抚摩着胡须坐了半天,这才眼睛一亮:“好法子,子乔你果然是个理财高手啊!不过,本官还有一个疑问,如果一开始就发行海量的盐票,打个比方,就算我为皇帝陛下为朝廷筹集够两百万两银子,但一年下来光利息就要花出去二十万两,这钱又从什么地方去寻?”
苏木翻了一下白眼:真是个不开窍的迂夫子,玩金融可不能太老实。若后世的银行家都跟你一样,华尔街的商人们还会被人称之为吸血鬼吗?
第四百五十八章 庞氏
作为一个穿越者,没有人比苏木更清楚金融业的暴利究竟大到何等程度。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没多大搞头,可只要量一做上去,就算你什么不干天天坐在家里,也会有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到你手头。
苏木笑道:“什么两百万两,我的目标,今年半年之内发行五百万两盐票,明年两千万。到时候,每年光利息都要付出去两百到三百万两。”
“这么多,这是要出大事的?”吴老先生不住地抹着额头上的冷汗。
让他更害怕的话还在后头,苏木淡淡一笑:“出不了大事,放心好了。等到发利息的时候,大不了再三百万两盐票出来支付好了。”
“啊!”这下,吴老先生一张脸彻底地变得苍白起来:“这这这,这不是子吃卯粮,到时候,欠帐越来越多,都变成一个没办法填补的无底窟窿了。”
“填补,谁说要填补,适当的赤字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苏木又笑了起来,接着耐心的解释起来。
在苏木的设想中,盐票也就是后世的钞票,多发滥发在现代社会也是常事。比如日本的国家帐务就是其GDP总和的两倍,也没见人家就崩溃了;比如美国,光欠下的债务就达几十万亿之巨,人家不照样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且,看他好象也没心思要还钱的架势。
实际上,苏木这一手也带着庞氏骗局的味道,就是发行新帐来支付往期的利息。说起来好象不光彩,可只要玩得利索,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说了,后世国家养老资金那么大缺口,不也就那么一年一年维持下去,说穿了,养老金也是一种变相的庞氏骗局,用将来的养老保险支付目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又说了半天,吴老先生彻底地本苏木那一套复杂的金融理论给忽悠晕了,最后叹息一声:“罢,既然子乔你说此发可行,那就办吧。本官这就出告示,然后安排适当的人选去做这事。”
苏木又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老先生你自己去办,那我忙乎了半天岂不一点好处也没有。还有,吴大人你手头有得力人选吗,下面的幕僚和书办们可都不卖你的帐。将来真出了事,老先生你也罩不住,这事还得将皇帝和太康公主拉下水才行。
将来这盐票说穿了就是皇家银行,是正德皇帝的小金库。爹亲娘亲不如钱亲,正德穷得混身狮子,若叫他尝到这银行的好处,自然是食髓知味,欲罢不能。出了事,自然有他这个高个子顶着,我苏木只需躲在一边数钱就是了。
利人不利己的事情苏木是不干的,这心思也不好同吴世奇明说,只笑道:“老先生,这种银行的具体事务盐司还是不要插手的好。”
“却是为何?”吴老先生颇为不悦。
“君子不言利,还有这种经商的事情,还是交给商人去做才好。否则,将来对大人的清名有损。”
“对对对,君子不言利,本官倒是忘记了,多谢苏木你提醒,不然,本官险些酿成大错了。”吴老先生是个标准的儒生,爱惜羽毛,忙道:“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好了,本官只负责发行盐票,到时候你卖出盐票,将银子一分不少地入库就是了,我也不管。”
“好,就这么说定了。”苏木松了一口气,面上露出了笑容。
有盐司担保,有皇家的参与,苏木只感眼前全是金子的光芒闪烁。
接下来一天之内,吴老先生就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招来一群技艺精湛的匠人开始印刷盐票。
刚开始的时候,老先生本打算用木版,在苏木的说服下,这才换成了铅版,又使用了昂贵的纸张。
忙乎了一夜,先期一万张盐票终于印刷完毕,捆成几大捆堆在苏木的书房里。
看着这么多钱票,苏木忍不住笑了一声:“这个吴老先生也太急噪了,一来就发行一百万两盐票,这么多钞票一下子投放出去,也得有这么多人来购买才行啊!”
从里面抽了一张出来,只看了一眼,苏木心中就赞了一声:“不错,不错,却有些后世钞票的味道了。”
这张盐票脱胎于长芦盐司的盐引。
正规的盐引,长宽约八十厘米,上书“执照”两个大字。在执照的右手边,印有“从三品盐运使司转运使管理长芦盐政X为”字样,这个X字自然是转运使的姓。左下角的一个“行”字,表示批准了这张执照,这有点像皇帝批阅奏折经常写“同意照办”之意。
有了这张执照,盐商就可以到指定的地点去贩卖食盐了。
按照明朝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