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颜第一-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人感怀。太子并不知道趴在淑妃身上,用身体为淑妃避火的人是谁,没有将两人分开,而是一同用贵妃的礼义敛葬。

日后,西施让追月探听“小鸟宫女”的家人,却始终没有结果。

像被西施姐妹称作“小鸟宫女”这种下等宫女,是不会有人记起来的,更没有人注意她们,有谁还会相信,在淑妃疯癫状态下,是一只“小鸟”,给她带来了生命中最后的快乐,陪她走完了人生最后的一段路呢。

两个“小鸟”就此湮没在我的故事里了,我不想再为她俩,寻找一个安慰人心的结局,她们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下等宫女的一分子,她们的命运带有必然性,甚至带有黑色的幸运,又有多少宫女的命运比她俩还要悲惨。



夫差大军得胜凯旋。他的这次北进,可以说取得了全面胜利,万乘之国的齐国,都屈服于遥远的吴国,在各诸侯国看来,吴国是不可战胜的,吴国称霸是必然的,吴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国上下也笼罩在一派狂妄的气氛之中。然而,西施却发现,夫差依然保持着异常的冷静。

“难道文娘娘‘好大喜功’的评价错了?”西施不由得这样想。

是的,夫差归国后,并没有表现出胜利者的狂妄,在他看来,此次北进,赢得了胜利,但是却没有重创齐军,齐国是因为发生了内乱,才不得不屈服的,并不是真正的屈从,日后怎样实难预料。况且,此次北去,并没有给予实力雄厚的晋国以有力的震撼,齐、晋不服,何以为霸!于是,他辞谢了各国使臣的朝贺后,就下令伯嚭、王孙雄、王孙骆,继续操练兵马,扩充军事实力,等待时机,进行第二次北进,一举称霸诸侯,实现宏伟大业。

夫差从王孙骆口中已经得知了王后的事情,王孙骆说得很委婉又很真切。在自己征战日子里,相伴几十载的结发妻子故去了,夫差心情复杂的难以言明。他下旨赏赐了,操办王后殡丧的伍子胥。伍子胥说王后的位子不能空着,他提议让宣娘娘继位,王孙骆则提议由文娘娘继位,伯嚭提议西施娘娘继位。各持自见,王后的位子也只好暂时空着。

太子按王孙骆所说的,没有对夫差提及伍子胥派人行刺西施的事,但是玉梅宫被烧毁,淑妃意外死去,夏飞与淑妃的事情总是隐藏不住的,太子就如实禀告了夫差,夫差听后勃然大怒,立即就要下旨赐死夏妃,罢黜淑妃封号。太子劝止父夫差,让他还是先听听各贵妃娘娘的看法,再行事。

宣、文两妃,对如何处置夏妃,表现得很淡定,任由大王裁定。郑旦态度很明确,说夏、淑二人惹事生非,是造成内宫混乱的罪魁祸首,必须惩处。夫差又去了玉阳宫,询问西施的意见。

自从玉梅宫大火过后,内宫里平静下来,西施为了缓和内宫的气氛,在征求了文娘娘和宣娘娘的意见后,就去了玉月宫探看夏妃,主动表达了过去的事情谁也不再提起,姐妹从此好好相处的意思。固执的夏妃一直没回应西施的话,甚至拒绝西施入宫。

面对夫差的询问,西施表明态度,截然反对重处夏妃,和罢黜淑妃封号的做法,她说:淑妃平日贤淑,虽做事过激,但是人已经故去,何必再去追究;夏妃所为事出有因,并不是她一个人的责任再者,故去了王后假如再一连故去两位贵妃,各诸侯国,定以为吴国内宫出了内乱,与当前吴国的大势有害无利。夫差听后不住地点头,遂下旨罢黜夏妃贵妃封号降为贵人,搬出玉月宫,派人监看。其他人等,不再问究。



由此开始,内宫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平静而又惬意,“四宫娘娘”融洽地交往着,再也没有生出什么风波。婉晴与西施姐妹的感情更加深厚,简直成了一家人。

春夏秋冬,花开花落,在一派欢声笑语中度过了愉快的两年。然而,范蠡的这两年,过得却不是太轻松。

自从追月、驰原千里来寻药,留下了西施的木梳和那短短的,让人揪心的十个字,范蠡就已经无法再浓缩,已经压榨干了的情愫,与西施团聚的欲望就逐渐膨胀,情感终于开始释放,在范蠡心中实现复国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变得更急切,因为只有复国,才有团聚。同时他心中为不能帮助西施姐妹解困,倍感羞愧。当时他安排要义,暗中建立一条灵通敏捷的,通往吴国的消息密径,能及时的掌握西施姐妹情况。他在留下庸民、专成等将官,管理南城,在南城里秘密招募训练军卒,打造军械后。自己带要义回到会稽城。

回到会稽城,范蠡当即就与诸暨郢、逄同、计然一起,针对夫差北进和北进的成功,秘密商议对策,冷静观察吴国的动向。夫差功而不骄,勤勉不殆,平静地处理了内宫之乱,君臣之间也没有产生冲突。对此勾践感到迷茫,甚至有些颓废,然而范蠡清醒的认识到,夫差如此作为,必是因为他还没有实现心中的最终目标。他断定夫差,正在秣马厉兵,一但有合适的机会,必然一意孤行,再次拥兵北进,彻底征服齐、晋两国。

表面看来,在强大的吴国监管下,越国毫无复国的迹象。其实,他们正在利用这个时机,一面要配合夫差北进,为其提供更多的物资财富,一面要暗中积蓄力量,将过去单纯的恢复国力的策略转向复国大业的策略上来。因而,政务权利,也转交给了范蠡,文种名为左相国,实则担当起范蠡助手的角色。从此后,范蠡手握军、政大权,全面开始实施他的复国方略。

夫差的这两年,过得充实而又紧迫,除了紧锣密鼓的扩充军力以外,就是不停地与盟国的来往。不过有两件事情,让他始终感到不爽,甚至气恼。一是老相国伍子胥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劝导自己不可北进,公开与自己实现霸业的国策唱反调,不断重复他的安邦守业的陈词滥调,甚至挑动一些文武官员,一起反对自己北进的方略。二是从齐国撤兵归来后不久,齐国就背信弃义,没有履行向吴国缴纳贡奉的承诺,甚至还冷待吴国使臣,就连夫差写给齐简公的亲笔书简,也得不到回音。夫差从内心里气恼齐国这种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行为,他把打败齐国,彻底征服这个傲慢的东方大国,当作第一目标,他在扑捉时机,犹如一直躲在树木丛中的猛虎,等待着捕获猎物的时机。

等待了两年多,机会终于到来了。

据谍人报,齐国相陈恒为调和国内陈氏、高氏、国氏、田氏等大家族之间的矛盾,也为了一泄两年前鲁国挑动齐、吴战争的愤怒,即将派年轻将领国书统率中军,高无丕、宗楼、闾丘明、公孙夏统率左右两军,十万精兵,战车千乘,接近全国一半的军力,不日举兵讨伐鲁国。夫差闻报大喜,暗中分派太子、王孙雄、王孙骆、伯嚭调配兵力部署,准备随时出征。

鲁国也获得了这个不祥的消息,鲁哀公派密使拜会夫差,请求吴国出兵相助。夫差答应来使:待战事爆发后,鲁国要全力抵抗,吴国会趁机绕到齐军背后,彻底歼灭十万齐军。

一个多月后,齐国大军果然向鲁国开进。鲁国严阵以待,吴国伺机行动。但是,齐国大军并没有像两国预料的那样,长驱直入,到了齐、鲁交界的汶水,便停下来,列阵驻扎。正在夫差失望、纳闷时,一个神秘人物出现了。他的出现,不仅揭开了夫差心中的谜团,还为日后几年,吴国、越国、鲁国、齐国、晋国的战略格局,起到了定格作用。

这个人是谁?孔夫子得意门生,名满诸侯的当世大贤——端木赐,端木子贡。

端木赐面见夫差,细说了齐国大军滞留在汶水的原因,同时把他内心的谋划详细地做了一番陈述,同时表示愿意为夫差出使越国,探听越国的虚实。端木赐的话,更加坚定了夫差的决心,他重赏了端木赐,表示等待他从越国归来,再做最后的决定。



夫差在得到鲁国的求援后,感到实现霸业的机会到来了,他按捺着那颗激奋的心,不过还有隐隐的担忧,表面上故作若无其事。亢奋、骄躁、踟蹰的夫差,常常是一个人徘徊在后花园里。在这里,他碰到一件令他感到奇怪的事,多次看到太子总是手持弹弓,在花园里寻觅着什么。夫差把太子喊来问个究竟。太子说:他偶尔看到树上有只螳螂,举着双臂正欲扑捉一只吱吱鸣叫的蝉,而螳螂没有注意到,在它的身后有一只黄雀,仰着长喙正对着自己。于是太子寻来弹弓打黄雀,结果黄雀死了,蝉飞了,螳螂已经被黄雀啄了一口,伤得很重。由此一来,太子便每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