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侧站立着许多偏妃、贵人等,个个衣着艳丽,浓妆艳抹。再向里,两侧放置着六张几案,上面摆放着香果酒盏,这是为六宫娘娘准备的。一个女司仪官站在六级台阶前,台阶上面,一张大案放在中央,铺着红毡毯,摆着簠簋笾豆酒樽等器具。长案后面坐着王后与夫差,王后头戴凤冠,身着高贵华丽的宽大礼服,金玉宝器闪闪发光,脸上挂着由衷的喜悦。夫差一身王服,面含笑意。
大殿两厢的乐手缓缓地演奏着乐曲,舞女们轻轻地摇动舞袖。听司仪官喊到:“时辰到。”音乐停止,舞女退下。西施起身走到台阶前,向王后、夫差行过礼后,缓步登上台阶,站在王后旁侧,轻启红唇,“宣,文武百官入殿贺寿。”
百官在伍子胥的带领下,身穿玄端礼服,稳步走上前来,这是百官们一年中唯一次可以进入内宫的一天。伍子胥双手当胸,声音洪亮地说:“臣及百官,祝王后陛下和君上,圣寿安康,国泰民安。”众臣一起三拜,重复着伍子胥的话。
“王后前庭赐宴,众臣退下。”西施说毕,众臣“唯唯”而退。西施清楚地看到伍子胥退出时,向自己射来的威严的目光,感到一股寒气逼来。但是她也看出了,他的目光中的一丝怯懦,这与范蠡描述的伍子胥不一样之处。
“宣,太子及众家王子、王孙贺寿。”西施说罢,见太子携婉晴后面是王子地等众多王室宗亲,进了大殿,纷纷下拜,三叩头,随太子喊到:“祝母后、父王圣体圣寿,安乐永康。祝大吴国富民强,盛世永昌。”
“太子、王子,王氏宗亲,王后前庭赐宴,太子妃、王子妃留在内宫与王后同乐。”西施说罢,太子率众人退出。
“宣,宣娘娘献寿。”西施说。
宣娘娘打扮得异常美丽,起身前来,环佩声声,双手捧着一只红色的木盒,开口:“此是臣妾潜心研制的养颜美容膏,用西施珍珠粉,再加少许细辛、黄芪、白附子、辛夷、川穹、白芷、瓜蒌、木监皮、葳蕤九味珍草,外加豕油熬炼调合而成,就此一盒,献与寿后。”司仪官接过来,呈给王后,王后接过来掀开盖闻了闻,满意地笑笑。
“宣娘娘退下,日后听赏。”西施说完,宣娘娘甩着手臂回到自己的座。
“宣,文娘娘献寿。”西施说。
文娘娘款款走到阶前,轻启红唇,“祝王后、大王美满永乐,万寿万福。臣妾特献一个‘寿’字。”说完让玉儿在大殿中央摊开一匹红绢,平儿抱着一支足有一人高的笔,帮着文娘娘端到红绢上,然后玉儿和平儿俯下身,双手、双腿按住红绢,文娘娘双手握住笔杆,用尽全身力气,拖动笔杆,脸颊上渗出了香汗,连喘气都不均匀了,终于写出了一个足有两丈长的寿字。
夫差首先叫好。
西施开口说:“王后盛赞,文娘娘退下,日后听赏,司仪官将寿字收起,悬挂于王后寝宫。”
待司仪官收好寿幅,西施又说:“郑娘娘献寿。”
郑旦起身飘忽忽地来到阶前,不先施礼,而是对着西施说:“你何时贺寿?”
西施向她哝哝嘴,小声问:“开始了?”
郑旦扭头面向王后高声说:“郑旦祝愿大娘娘、王后,康乐再康乐,宽容再宽容,年轻再年轻,永远都祝寿。”
对郑旦,王后早已经习惯了,听了她的话,脸上挂着笑,心里却在想:“你赶紧退下去吧,我也不要你的什么寿礼。”没想到,郑丹说完话,立在阶前又开口了,“宣娘娘、文娘娘所献之礼,一个可用,一个可赏,但是都不乐。郑旦献王后一个可乐礼物。”众人闻听觉得好奇,睁大眼睛看着,王后也觉得好奇,但是心又存芥蒂,说:“玉秀宫的郑娘娘,你能有什么可乐的东西?”
“王后呀,今日郑旦与你玩一个‘射覆’之乐如何?”郑旦挑着眉说。
王后身子向后挪挪问:“如何射覆?”
“王后呀,取下你凤冠上的一颗珠子,当作射猎之物,郑旦若射得准,珠子归郑旦,若是射不准,郑旦照样子还三颗。王后可想好了,一定取一颗大的噢。”郑旦说完话笑眯眯地看着王后。
王后看看一直在微笑的夫差,又看看站在身边的西施,扭头对郑旦说:“玉秀宫的,你的话怎样讲?”
“王后呀,你取下珠子。”郑旦指指王后的凤冠继续说:“放在案上,瞧,这儿有三只碗,郑旦背过身去,王后把珠子任意扣在一只碗下,由西施娘娘验看后发令,然后郑旦猜珠子在哪里,猜中三次,珠子归我,一次不中,郑旦还你一个,三次不中,还三颗。如何?”
王后明白了,看夫差一眼,夫差笑了,“郑妃只是给你王后送珠子来了。”
“西施娘娘监看,射得中,射不中,都不得反悔。”郑旦认真地说。
“那自然好!”王后答应着,从凤冠上取下一颗最大的夜明珠,心中发恨:“平日受你气多了,今儿好好整治你一下。”想着就说:“玉秀宫的,你可看好了,这样的珠子世上少有,反悔还来得及。”
“王后,你这是要郑妃的好看啊?这样的宝珠,世上能有几颗?”夫差说:“得到它足以称王后了。”说完夫差哈哈笑开了。
“开始吗?”西施问。
“开始。”王后与郑旦同时回答。
“郑娘娘转回身去。”西施说。
郑旦转过身子,还郑重其事的用双手捂住眼睛,王后左右倾斜身体,见郑旦真的没有偷看,就轻轻掀开最右边的碗,把珠子放到里面,又轻轻地扣下,向西施点头示意开始。
“郑娘娘转身,猜吧。”西施说完捂嘴笑。
大殿内一片寂静,郑旦登上台,伸出玉指,在三只碗上来回点着,最后按在了最右边的碗上,睁着大眼看王后。在郑旦手指点动时,王后的心也跟着跳动,一看被猜中,叹了一口气。
夫差哈哈一笑,“还有两次呢。”
王后这次把珠子扣在左边碗下,目视西施。
西施说:“郑娘娘转身,开始。”
郑旦的手指又在三个碗上点来点去,王后的心一阵紧,一阵松,倏然收紧了,郑旦又猜中了。王后眼巴巴地看着夫差,这下夫差不再笑了,惊诧地说:“两次都猜中了?还有一次呢!”
王后咬咬牙,把珠子扣在中间碗下,声音低得只有自己能听到,还带着颤抖:“玉阳宫的娘娘,宣吧。”
“郑娘娘,好了。”西施说完又捂着嘴笑。
郑旦的手指又在三个碗上跳来跳去,仿佛每一下都在弹着王后的心。王后的眼珠,跟着郑旦的手指,左右上下动弹,大气不敢出。大殿里的人都屏住气。随着郑旦的手指停在中间碗上,王后一下子泄了气,又眼巴巴地看夫差,大殿里一片嘁嘁喳喳声,夫差纳闷:“巧合!巧合!”
“就算巧合吧。王后呀,这颗大丸子归郑旦了。”说完掀开碗,在王后可怜的目光中,将珠子捏在指间,还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没法子啊,大王只好再给王后寻一颗啦。不过郑旦还是跳曲舞,为好心的王后献寿了。”说完退下台来,翩翩地舞动起来,姿态优美高雅,夫差不断地叫好,王后却没有心绪看。
郑旦跳完,退下,西施刚要开口,就听宣娘娘说:“那个子玉娘娘,你献什么寿礼呀?”
西施退到台下对王后说:“民女不忘王后、大王的洪恩,民女倾心祝愿王后,福寿如天高如地阔,康乐如水长如海深。民女自织一物,为王后献寿。”说完,就见驰原捧着白色的包裹进了殿门,来到西施跟前,递给西施,西施交给司仪官,司仪官捧着呈到长案上,打开包裹的白绢,王后与夫差同时探头观瞧,是一件洁白的内衣,四角处绣着四个红色的‘寿’字。王后伸手捏一下,感到凉兮兮得特别滑爽,禁不住问:“玉阳宫的,此物非丝非麻,由何而成?”
“回禀王后,此物为民女断浮萍之茎,抽拉其丝,然后纺织而成。”听到西施话的所有的人都咋舌不止。
“臣妾略有所知。”文娘娘插言:“先人曾有抽荷丝成夏衣之说,此衣凉爽滑腻,隔水断风,不染尘屑,又避虫驱邪,世人所罕见。据说每年的六月二十四日莲花生日之后,方能采丝。织其丝者,必呕心沥血方成。”
“听文姬的说法,此物比被玉秀宫骗去的宝珠还珍贵?”王后喜道。
“哪还用说吗。”宣娘娘也插言:“宝珠世上常有,此物只有一件,献给了王后,足以彰显王后的高贵了。西施娘娘,你也日后听赏吧。”宣娘娘说完嘻嘻地笑起来。
王后令司仪官小心收起来。
接着夏妃、淑妃和其他嫔妃又相继献寿。
献寿结束,西施说:“王后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