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旗;郭尔罗斯一部两旗,分前后各一旗;扎赉特一部一旗;杜尔伯特一部一旗,这也就是历史记载的“嫩十旗”。
旗上还置哲里木盟,而科尔泌蒙古最强的两个部落首领是分别是哲里木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土谢图汉巴达礼,还有一个就是科尔沁左翼中旗扎萨克达尔汉亲王满珠习礼所率部众。满珠习礼就是孝庄文皇后布木布泰的长兄,而巴达礼和满珠习礼还都是和硕额驸,都属于蒙古黄金家族博尔济吉特氏。
这两个最强的部落首领肯定会帮助清军,他们毕竟和清廷连着骨头带着筋,统领蒙古各部落也要依靠建州。建州人在北方大地还有自己的力量,谁相信明军出关后在茫茫群山和草原的战斗力,建州人东山再起并不是太难。
逃跑的队伍再次向北前进,而卡住承德的明军也开始在后面缓缓跟上。
“果然是继续跑,建奴不过尔尔!”
开口的赫然是郑森,他的身边是郑鸿逵。
“东昌伯果然算无遗策,建奴就是吓也会被吓跑,看来这次出关必定收获颇丰!”
郑鸿逵在感慨,因为他和郑森带领的这些士兵看着军阵森严,实际上全部是水军,就是一个水军大杂烩,建奴就是再弱这些人在陆上估计也不是对手。不过。。。周虎臣是对的,在无法互通消息的情况下,他的提前安排简直如同妖孽,就知道建奴必定会被吓的继续跑路,而且不会有任何犹豫,这是何等的运筹帷幄啊!(未完待续。)
第328章 还要往北
眼前是隆化,这个元代称为隆化县的地方很荒凉,境内群山丘陵起伏,河谷沟壑纵横,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
隆化一带是燕山余脉的地势,海拔越来越高,道路崎岖难行,体力在下降,多尔衮等人的前进的速度越来越慢。。。。。。
前面一百余里就是最平坦的一个大牧场,这个地方后世称木兰围场,也是真实历史上清廷后来的皇家猎苑。围场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内蒙古高原和燕山余脉交汇处,西北、北、东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西南和南面分别与丰宁、隆化接壤,北上是通往蒙古和东北地区的要道之一。
周虎臣出关了,而出关意味着骑兵的纵横驰骋就要开始了。
摆脱最艰难的山地路段,骑兵是强大的,而这样的环境对周虎臣的士兵来说更没有难度,他们曾屡次在山间作战,城门洞开,庞大的人流在古北口外开始长长的蔓延。
多少年了,那曾经被异族屡屡入侵的屈辱终于要得到释放,骑兵们就要风驰电掣而去,步卒排着整齐的队伍高唱着战歌,高昂而又激动人心的声音响彻在长城之外。。。。。。
心情不错,但心情不错的黄得功出了关却突然发现自己被忽悠了,而且忽悠的不轻。
“伯父您是盖世豪杰,驰骋沙场的老将军了,这坐镇中军非您不可!”
“为什么是我不是你,就因为我。。。官阶最高吗?”
黄得功算是明白了,周虎臣看来是要他在后方率领步卒压阵,而这个压阵也太容易了。周虎臣和他的军队火器众多,这关外的异族都是部落,一个部落没几个人,就是大的部落能有上万的骑兵就已经不算少了,面对这样强大的步兵军团避都避之不及,谁敢来找死啊!没有作战的慢慢往前挪太没意思,黄得功不愿意。
“这里以您官职最高,再者,您年龄最大,军中将士无不信服,而且前方到处是丘陵和莽莽隔壁草原,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让我怎么回去交代,由您亲自坐镇大后方,我才放心不是!”
黄得功不愿意啊,不愿意:“别说我上了年纪,这军中单打独斗谁是我的对手?驰骋这么多年,我还能死在这啊?“
“谁敢和您单打独斗?至于死不死的就别说了,您坐镇中军稳妥啊!绝对死不了,我回去后我好交代!”周虎臣一翻白眼。
这话很对!谁也不敢和黄得功单打独斗,说起威信和统领军队,他坐镇后路的确很合适。
“混账东西!”黄得功禁不住呵斥了一句,不过骂归骂,他有这样的资格,但。。。周虎臣的意见他还是要尊重,因为这个方案很稳妥:“好吧!由我坐镇后路,你去追吧,记得让骑兵斥候保持联络。”
记得让骑兵斥候保持联络是废话,周虎臣的军队是最规范的军队,如此大的行动,这一点不用黄得功提醒,黄得功其实只是在表达自己的不甘心和无奈而已。
留下一部分骑兵,周虎臣率领近三万的骑兵轰然而动。
沿途没有发现人,一个人都没有发现,闪电样越过一个个矮山土岭,跨过一道道沟壑,周虎臣的骑兵终于放开了手脚。
没有阻挡的追击速度太快,当多尔衮这些人距离围场还有不到百里的时候,断后的骑兵传来消息,明军的骑兵距离仅仅还有不到二十里。
二十里对于骑兵来说根本不是距离,明军转眼即到!
长时间的战斗加上奔波,吃饭的问题,精神的紧张问题也加剧了体力的不断消耗,多尔衮等人都累了,累的总想原地休息。
可明军骑兵近在咫尺,这种无休止的追击让多尔衮身心俱疲,但他必须做一次生死的抉择。
“让鳌拜和科尔泌的骑兵去阻击吧!已经距离东去不远,估计科尔泌的援军。。。也要到了,我们加快速度北上!”还是济尔哈朗老而弥坚,以现在的情况这是唯一正确的抉择。
最有资格发言的人都在,阿济格一直在选择个沉默,他没有参与意见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这些明军的强悍,屡次屁滚尿流的经历已经让他对明军产生了畏惧心理。去阻击就等于去送死,谁去都不是这些明军的对手,阿济格反正不想去送死。
“郑亲王言之有理!但愿这是最后的一次阻击。”叹息一声,多尔衮同意了,同时他也在期盼着援军,期盼着明军不要过于深入。
勉勉强强凑够了一万骑兵,鳌拜留在了原地,而多尔衮身边的骑兵已所剩无几,带着小皇帝顺治和一众贵胄家眷,多尔衮继续开始向北逃窜。
最熟悉这一带的还是蒙古人,陪同鳌拜一同阻击明军骑兵的是满八旗的固山额真那海和两千余科尔泌蒙古骑兵。
那海在蒙语中是狗的意思,那海就是建州人的狗,一条可以去撕扯任何人的狗,
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八旗汉军是建州军事组织中的三个最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满清的亲军,其基本职能是一种职业军事组织。不仅入关前,八旗蒙古每逢行军作战都承担着军事上征战,厮杀的使命,即便入关后也是如此。其实,无论满洲八旗、蒙八旗还是汉军八旗他们都是建州统治者的最忠实走狗。
那海的固山额真在身份上隶属某旗主,而在职务上却与旗主无关,实际上属于满清统治者的职业军官。这样的职业让那海等于完全依靠建州统治者,他其实。。。已经不属于蒙古。
而所谓的蒙古骑兵其实都不是职业士兵,继八旗蒙古的建立,皇太极把旗的编制推广到整个蒙古地区,把蒙古分为内蒙古和外蒙古。内蒙古二十四部,陆续编为四十九旗,这种旗主要职能是管理本旗民事与行政。后由若干个旗组成一个“盟”(朝廷指定的会盟处),作为中央对旗的监督机构,“不能干预各旗事务,也无权发布政令”,“盟长主要是(各旗)会盟的召集人”。内蒙古四十九旗,设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六盟。通过盟旗制度实行分而治之,把广大蒙古人固定在各自的区域中以利于统治和管理。
内蒙古各旗也有兵丁,但就其姓质而论,近乎于民兵。尽管内蒙古许多部旗在清统一或维护统一的战争中出力甚多,但战后,他们又在一个固定的地域中生产、生活了,而不同于入关后职业姓的八旗军。内蒙古各旗设扎萨克(旗长),多为世袭,向上对口是处理少数民族(以蒙古族为主)事务的理藩院和驻防节制将军。而八旗中,每旗一旗主(后称都统),直对中央兵部(军机处)负责。
其实。。。蒙古骑兵无论如何善战也是杂牌军,他们在战斗力上和八旗战兵不在一个层次,否则也不会有建州人纵横整个广袤蒙古草原的事情发生。(未完待续。)
第329章 宿命的冲击
风很弱,滚滚尘烟在慢慢升腾。
尽管地势的起伏很大,但明军庞大的骑兵军团还是隐隐可见,鳌拜的心在下沉,明军的兵力对现在的他们来说太强了,何况,明军的骑兵还拥有火器的巨大优势。
科尔泌蒙古的骑兵还没有任何来援的消息,其实就是来了能有多少?三万还是五万?那些牧民也就会摇旗呐喊的骑着马壮壮声势罢了,建州骑兵尚不是这些明军骑兵的对手,这些牧民来了有什么用?
但愿摄政王能够带着小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