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草原,很多的时候,还是要依靠情报来掌握情况。
苏天成想的更加的深远,江宁营将士,最多六月份就要撤离草原了,今后的草原,重点依靠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来管理了,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是绝对臣服大明朝廷的,他们再次见识了江宁营的威力,就算是有人继续挑拨,他们也绝不会想到背叛大明朝廷了,但锡伯族部落和达斡尔族部落,需要告诉草原其他的部落,必须臣服大明朝廷,否则察哈尔部落的命运,就是这些部落今后的命运。
达斡尔族部落的首领佟差为人老实本分,苏天成不用担心,达斡尔族部落驻扎在河套草原,这里紧靠着宁夏,距离安宁堡和靖边的距离不远,也有利于部落的发展,若是考虑到开拓进取,乃至于成为草原的霸主,佟差是难以胜任的,但守成是很不错的。
至于说莫啜,有着不小的野心,苏天成没有斥责莫啜的这种野心,正是因为莫啜有着不一般的野心,才能够促使锡伯族部落不断的强大起来,草原上今后的征伐,重点就需要依靠莫啜和锡伯族部落了,达斡尔族部落在必要的时候,予以协助。
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苏天成专门和莫啜交谈了,这一次的交谈,苏天成非常的严肃,以前没有说出来的话语,都毫不客气的说出来。
苏天成告诉了莫啜,贾吉涵的问题,是原则性的问题,自己之所以没有追究,是因为大战在即,但莫啜出现了这等的问题,必须要引起高度的警觉,今后必须要注意,有野心没有多大的问题,失去了原则底线是很可怕的。
苏天成的话语,令依旧躺在床上养伤的莫啜,头上冒出了大颗的汗滴,话都说不出来了。
苏天成接着告诉莫啜,让锡伯族部落到原来察哈尔部落驻地去发展,就是准备让莫啜承担重要责任的,经过了两次大的战役,察哈尔部落被剿灭了,科尔沁部落遭遇了重创,草原的局势,一定会发生变化的,这个时候,锡伯族部落必须要抓住机会,要迅速发展,要尽量多的吸纳前来投靠的部落,尽量多的团结草原的部落,以最快的速度,壮大锡伯族部落。
苏天成特别告诫了莫啜,征服草原,成为草原的霸主,不一定全部要依靠武力。
这个时候,莫啜对苏天成是特别的信服了,简直就是顶礼膜拜了,在这两次的征伐过程中,苏天成坚持不对老弱妇孺下手,不杀放下武器的对手,宁愿自身的损失更大,这样的做法,草原的诸多部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已经在最大的程度上面,令草原各部落感觉到大明朝廷的仁义。
莫啜对苏天成所说的话语,都是牢牢记在心里的,苏天成支持他成为草原的霸主,支持锡伯族部落成为草原最大的部落,这是莫啜没有想到的,自己差点被贾吉涵蛊惑了,要不是苏天成的大度,自己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结局。
(网络很不好,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昨天上传很困难,见缝插针,总算是上传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百七十三章 台湾的重要'
二月初,基本完成了在草原的征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之后,苏天成要离开了,他要亲自参与对台湾岛的征伐,江宁营的将士暂时不会离开草原,还需要稳定一段时间,帮助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集聚力量,否则这个时候离开了,很有可能令草原陷入到混乱之中,毕竟后金鞑子还没有遭遇到沉重的打击。
苏天成很想与代善、豪格再次展开决战,但济尔哈朗正在京城谈判,这个时候,与后金鞑子在草原上展开大规模的厮杀,会令朝廷里面某些迂腐的官员,提出来这样那样的意见,就算是在草原上击败了后金鞑子,恐怕也是引来了更多的弹劾。
收到了朱审烜的来信之后,苏天成沉默了接近一天的时间,朝廷里面的诸多情况,令他感觉到了危险,虽说自己一心是为了大明王朝,是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决定自身行动的,但做事情就需要有着足够的权力,权力太大引发的猜忌也是无法避免的,不管自己如何的向朱由检表现出来忠心,最终的结局恐怕不是很好。朱由检不是一代明君,只是比普通人强一些罢了,不可能长时间的容忍自己的权力膨胀,恐怕在后金鞑子决定臣服的时候,大明朝廷内部的纷争,就有可能开始了,有些势力就要迫不及待的跳出来。
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几乎没有解决的办法。
从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情况分析,苏天成是绝不能够回到京城去的,若是在京城里面为官了,江宁营很有可能被肢解,自己所做的诸多努力,也有可能付诸东流。唯有牢牢的掌握江宁营,才有可能建立更大的功勋。
从穿越的那一刻开始,苏天成就没有想过做皇帝,改朝换代带来的震动更大,绝非常人理解的那么简单,后金鞑子的实力没有被大幅度的削弱。若是大明王朝陷入了内乱,皇太极能够趁虚而入,内地平息下去的流寇,也会开始在某些地方重新抬头,权力上的争来斗去,最终吃亏的还是老百姓。
苏天成算不上高尚,穿越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过上舒服的日子,但穿越到崇祯年代。若是不能够努力奋斗,就不要想着过上真正的好日子,很有可能在乱世之中稀里糊涂的送命,苏天成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去考虑,所谓时势造英雄,一旦掌握了权力,走上了那个位置,考虑到的就是王朝和民族的命运了。这是很自然的情况。
苏天成关注台湾,一定要参与到收复台湾的战斗之中去。也是想着能够在台湾立足,这是万般无奈的选择,不想遭遇到朱由检最终的清算,也不想夺取朱家的皇位,更不能够让大明王朝出现内乱,只有这样的选择了。
登州、莱州和青州的繁华。已经引发了朝廷的注意,朝廷派出的巡按御史,多次到登州去巡视,将巡视到的诸多情况,禀报了朱由检。户部开始高度关注威海卫码头,户部派出的官吏,也开始渗透到威海卫的市舶司,其实户部已经从威海卫码头得到了大量的银子,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好像还不满足,想着得到更多的赋税。
回想起来穿越这些年的奋斗,特别是在经济建设方面,曾经的南京市舶司,被朝廷完全接管了,户部得到了大量的银子,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也为朝廷挣到了不少的银子,如今户部又准备插手威海卫的市舶司了,若是这样下去,苏天成所做的努力,最终都被朝廷摘桃子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在预料之中,苏天成也不后悔。
只是通过这些奋斗,苏天成发觉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管是江宁县、陕西省,或者是登州、莱州或者是青州,都无法摆脱朝廷的控制,想着在一个地方坐大,最终很有可能引发内部的争斗,甚至演变为自相残杀,这样的做法,亲者痛仇者快。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占据台湾岛,在台湾岛寻求发展,台湾岛距离大陆还有一些距离,对海权不重视的大明朝廷,是不会在乎台湾岛的,苏天成一旦到台湾岛谋求发展了,就能够远离朝廷的视线,最为关键的,是能够让朱由检放心,避免了大明王朝内部的厮杀,避免了改朝换代。
这样的选择,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显得有些憋屈了,很是不爽,但从大局的角度出发,这是最好的选择,穿越之泉,苏天成就是国家机关的公务员,对于大局意识是有着不一般的认识的,那些为了展现个人勇气,不顾一切后果的举措,苏天成是不会做的。
阐述台湾岛的重要,这也是颇费气力的,洪承畴、渠清泽等人,不一定能够理解台湾岛的重要,或者说他们是不可能完全知晓苏天成的想法的。
皇权在个人思想之中的顽固作用,这是不能够否认的,特别是在和平的环境之下,苏天成面临的难题是非常实际的,且不说江宁营的将士,就说他举荐的诸多官吏,恐怕大部分的还是想着,能够在大明朝廷为官,甚至是有朝一日能够进入内阁,光宗耀祖,你不能够说人家这样的想法庸俗,几千年来都是这样的,况且得到的实际好处就在眼前,家族能够跟随沾光,家人能够享受不一般的尊重,可一旦离开了朝廷,进入了台湾,这一切都要烟消云散的。
穿越这么多年了,苏天成知道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大部分人,特别是各级的官吏和军官,并非是一个人,牵涉到的人是很多的,甚至有家族的牵连,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和你一样的想法。
穿越的苏天成,看透了太多的事情,也不可能要求大家和他的想法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