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十四年腊月二十七,三路大军从丰镇出发了。
洪承畴和莫啜带领五千大同边军、两万锡伯族部落的军士,直接进攻察哈尔右翼前旗,丰镇距离哈尔右翼前旗只有三百余里,估计腊月二十九左右,战斗就可以打响了,秦良玉和佟差率领五千大同边军、两万达乌尔族部落军士。进攻察哈尔右翼后旗,取道猫儿庄、集宁,展开进攻,这一条路线,行军路线是最长的,接近千里了。不过按照大速度,正月初二左右,可以展开厮杀,苏天成率领五万江宁营将士,取道土城、卓资,进攻察哈尔右翼中旗,行军路线大约八百余里,计划三天之后,展开进攻。
三路大军的速度必须要快。一旦进攻开始,整个的草原部落,都会被惊动。
苏天成的计划,是彻底剿灭察哈尔部落,包括察哈尔部落的左翼和右翼,打掉了察哈尔部落右翼之后,扭头打击左翼,依旧是原来的安排。洪承畴带领大军进攻左翼前旗,秦良玉带领大军进攻左翼后旗。苏天成带领大军进攻左翼中旗。
这一次的战斗之后,看看草原的诸多部落是不是有畏惧的,愿意主动投降的,接下来大军进攻的,就是土默特部落和准格尔部落。
从军力的配置上面来说,察哈尔部落左翼、右翼的中旗战斗力是最强的。部落的首领也集中在这两旗,前旗的战斗力稍微弱一些,后旗的战斗力是最差的,按照一般的安排,后旗重点是保证后勤供给。战斗力相对弱一些的。
当然,大军最终的目标,是剿灭科尔沁部落。
科尔沁部落的情况很是特殊,与后金鞑子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也是后金鞑子在蒙古的重要依靠,皇太极的皇后、庄妃,都是科尔沁部落的女人,一旦大军击败了科尔沁部落,皇太极在蒙古的统治地位,将会被彻底的摧毁。
如果达到了这个目的,苏天成这次的作战计划,就完全实现了。
想着征服草原的所有部落,不管是时间上面,还是精力上面,都是来不及的,草原太大了,而且条件很不好,每一次的征伐,消耗的财力物力,都不是关内所能够比较的,在草原上征伐,补给是非常重要的,缺乏了粮食,就等于是自取灭亡了,如今是冬季,如何的对抗严寒的气候,也是指挥员需要重点考虑的。
三路大军出发的路线是不相同的,分为了左中右三个方向,苏天成从左边的方向出发,秦良玉从右边的方向出发,洪承畴从中路出发。
这样类型的战斗,洪承畴已经习惯了,而且也习惯了单独领军作战。
秦良玉稍微差一些,虽说以前经常带领白杆兵作战,但不管是作战的重要性,还是指挥的人数上面,都没有达到这样的规模,临行之前,苏天成专门召集了众人,详细强调了作战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强调了火炮的巨大作用,而且还专门和秦良玉单独交谈了,这是因为秦良玉对火炮不是很熟悉,苏天成本来想着,调拨马祥麟跟随秦良玉作战,但秦良玉拒绝了,要求马祥麟跟随江宁营作战,毕竟马祥麟已经是江宁营的卫指挥使,不能够脱离江宁营,回到自身的身边来作战。
三路大军刚刚出发,就开始下雪了。
进入到蒙古草原接近十天了,气候一直都很不好,这令苏天成有些恼火,若是在夏季和秋季征伐,就不会遇见这些问题,但时间不允许,到了夏季或者是秋季,江宁营的对手,恐怕就是后金鞑子了。
苏天成的计划,重点是打垮科尔沁部落和察哈尔部落,这两个部落,在草原上的影响是最大的,其中的科尔沁部落,是后金的忠实盟友,察哈尔部落的力量算是最为强大的,只要打垮了这两个部落,之后的诸多征伐,就可以交给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去完成了,苏天成只要搞好后勤补给就可以了。
苏天成不会长时间在草原上征伐,最多半年的时间,江宁营就要撤出蒙古草原。
看似半年的时间很长,实际上时间很是紧促,科尔沁部落的驻地,在蒙古东部,松辽平原,距离察哈尔部落一千多里地,征伐察哈尔部落,需要时间,而且还要降服周围的土默特部落和准格尔部落,这算起来,至少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到了那个时候,科尔沁部落恐怕做好了一切的准备,想要迅速拿下,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苏天成还要担心,皇太极派出满八旗协助作战,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事情了,一旦大规模的战斗展开了,皇太极绝对不会坐视不理,这样他有可能失去整个的草原,如此巨大的损失,皇太极是无法承受的,肯定是要倾尽全力,帮助草原部落战胜江宁营的。
满八旗参战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只是皇太极会派出多少的大军,是不是准备在茫茫的大草原,就与江宁营展开决战,这是说不准的事情,依照苏天成的判断,皇太极不会倾巢而出,这样驻扎在复州、宣州的江宁营将士,以及驻扎在辽东的明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接进攻沈阳了,可谁也无法预料,若是皇太极想明白了,丢弃沈阳于不顾,派遣大军进入到蒙古草原,与江宁营展开决战,以消灭江宁营有生力量为主,至于说丢失的城池,在今后的厮杀中,再一次的夺回来。
风雪越来越大,随军的向导都有些担心了。
如此大的风雪,对于大军来说,是不小的困难,也可以说是灾难,人和战马都会受到影响,向导也是非常小心的,生怕看错了路径,四周都是白雪皑皑,想要准确判断出来前进的路线,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孙元坤和刘基对这种气候是比较熟悉的,也知道这种气候对大军的影响,两人专门给苏天成提出来了建议,是不是等到风雪小一些之后出发。
苏天成没有同意,风雪很大,的确对大军的行进,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但这样的天气,更是能够迷惑察哈尔部落,估计察哈尔部落的首领,做梦都不会想到,在如此极端的天气之下,会遭遇到进攻。
事情都是这样,有利就有弊,大军的行进遭遇到了困难,可进攻的突然性就大了很多。
行军过程之中,最为辛苦的就是向导和斥候了。
大军的向导,是宋思军专门派遣过来的,是绝对可以信任的,可向导逼急不是军士,个人的体力和能力方面,还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这样的情况下,斥候就必须要照顾向导了,保证向导的身体不能够出现问题。
一整天的行军,都是在风雪之中,看着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苏天成忽然想起了自己曾经剽窃的那首诗: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为了不至于被冻僵,将士都是下马走路前行,踩在雪地上的咯吱咯吱的声音,还是有些整齐的,这样的情况下,行军的速度就收到了极大的影响,苏天成也没有好的办法,他和诸多的将士一样,也是下马走路,避免被冻僵了。
夜晚的温度更低,熟悉路径的向导,早就找好了宿营的地方,这样极端的天气下,不用担心大军的行踪泄露,草原上的牧民,是不会离开帐篷的,苏天成需要担心的,就是将士不能够出现冻伤了,好在大军早就有准备,熬制了大量的辣椒水,将士喝下去暖身体。
气候越是恶劣,苏天成的信心越是坚固。(未完待续。。)
'正文 第九百五十四章 豪格的野心'
经过了范文程的开到,豪格明白了很多的事情,包括皇位继承的事宜,这件事情,已经成为豪格最为关注的事宜了,豪格对范文程的看重,也变得一天比一天的强烈。
豪格对汉人是没有很好的看法的,以前他与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等人差不多,看不惯汉人进入到大清国的朝廷里面,在大清国,汉人本来就是满人的奴隶,怎么能够和满人一同站在朝堂之上,这肯定是不合适的,不过经历的事情多了,与范文程的交流多了,豪格总算是明白了,汉人有着汉人的优势,有些优势是满人无法比拟的,譬如说在对局势的分析方面。
豪格当然有想法,若是父皇龙御归天了,他期盼能够登上皇位,可眼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多尔衮和多铎兄弟,多尔衮和多铎兄弟掌管的正白旗和镶白旗,战斗力不同一般,而且手下的将士都是拼死效忠的,就算在朝廷里面的地位,多尔衮也和他是差不多的。
从年龄上来说,豪格比多尔衮还大三岁,少年叔侄当弟兄,豪格从来没有将多尔衮当做长辈,长期的征伐,两人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相互之间的配合也是不错的,虽然说有些矛盾,但因为大清国的事情很多,长期处于征伐的状态下,两人也能够和平相处。
豪